資源簡介 單元任務群(一) 體悟“探索與創新”精神,探究詩歌意蘊學習任務 1.體悟“探索與創新”精神。2.借助詩歌“暗示性”,探索意象意蘊。任務一 體悟“探索與創新”精神活動一 梳理、分析學者、科學家的探索經歷及思維方式1.梳理本單元四位作者的信息,填寫下表。作者 國籍 身份 研究領域 研究成果或作品屠呦呦加來道雄梁思成林庚2.深入研讀課文,了解作者發現與創新背后的思維方式,填寫下表。作者 發現與創新路徑 發現與創新背后的思維方式屠呦呦加來道雄梁思成林庚活動二 學者、科學家探索與創新之啟示3.四位作者的成長經歷、研究成果給了你哪些啟示?成為一名學者或科學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二 借助詩歌“暗示性”,探索意象意蘊活動一 談談《說“木葉”》的寫作目的1.《說“木葉”》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二 借助意象,探究其暗示性2.如《說“木葉”》中所說的“暗示性”在古代詩歌中其實并不罕見,“柳”“梅”“月”“鴻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較強的暗示性,帶有某些特定的意蘊。請選擇一個意象,搜集相關詩句,探究其暗示性(常出現在什么樣的場景中,能引起哪些聯想,具有怎樣的暗示性等),思考其暗示性的由來,并填寫下表。典型詩句 出處 意象的暗示性 暗示性的由來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 ⑨⑩ 單元任務群(一) 體悟“探索與創新”精神,探究詩歌意蘊任務一 體悟“探索與創新”精神1.屠呦呦:中國 生物科學家 生物制藥 發現青蒿素,造福全人類加來道雄:日裔美國 物理學家 空間物理 著有《量子場論》《超弦導論》等梁思成:中國 建筑學家 古代建筑 著有《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筑史》,在研究和保護古代建筑上卓有成就林庚:中國 文學史家 古代文學 著有《唐詩綜論》《詩人李白》,在楚辭、唐詩研究上卓有建樹2.屠呦呦: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找到靈感,轉換研究思路,最終發現青蒿素 求異加來道雄:幼年觀察鯉魚世界,引發無限遐想;少年接觸愛因斯坦,展開科學實驗 想象與實證梁思成:用語言學的概念來歸納總結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以“文法”和“詞匯”來闡說建筑上的慣例、法式和構件、因素,以“可譯性”來闡說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實現了同樣的目的、表達了同樣的情感 類比林庚:從大量的文學現象中概括事物特點,從材料的梳理中發現問題,進行考證 歸納3.(1)對科學要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要有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探索精神,有艱辛的研究過程、堅持不懈的追求;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入的思考和實驗考證精神;要深入淺出地介紹宣傳,擴大影響,造福人類。(2)既要具備專業水平,還要有文學基礎和文字功底。任務二 借助詩歌“暗示性”,探索意象意蘊1.《說“木葉”》一文不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寫“木葉”的真正目的應該是闡述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征。2.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李白《靜夜思》 ③“明月”暗示了思鄉、盼團圓 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⑤《詩經·采薇》 ⑥“楊柳”暗示了哀怨、纏綿的離愁別緒 ⑦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⑧虞世南《蟬》 ⑨“蟬”暗示了人品的高潔 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 “紅豆”暗示了愛情或相思 詩人的情附著于物上,意含情,也即意象的暗示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