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哈姆萊特(節選)1.作者知識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者之一,歐洲乃至世界文學的高峰之一。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同時代人本·瓊生稱譽他是“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莎士比亞生于英國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他一生共寫了37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作,代表作有歷史劇《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等。2.背景知識莎士比亞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思想領域新興的資產階級文藝對封建文化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就是這一時代最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本劇取材于12世紀的一部丹麥史,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萊特搬到伊麗莎白統治末年的英國現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動亂不堪,王室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平,充分表現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3.知識鏈接(1)《哈姆萊特》故事梗概《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是這樣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父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父。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認為,他現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到問題的各個方面,既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更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郁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克勞狄斯覺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地除掉他。而哈姆萊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的真相,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克勞狄斯果然驚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萊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背后卻命人暗地里將他處死。哈姆萊特察覺內情后中途逃回丹麥,回來后知道情人奧菲利婭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瘋,落水溺死。哈姆萊特悲憤交加,中了克勞狄斯的毒計。克勞狄斯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結果,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喬特魯德飲了毒酒,克勞狄斯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萊特臨死囑托好友傳播他的心愿。(2)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出現的一種新思潮,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也是資產階級新文化的基本內容。人文主義又稱“人道主義”或“人本主義”,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為中心。人文主義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使人覺醒,使人們把關注重點由來世轉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勇于創造、崇尚科學實驗的精神。(3)莎士比亞悲劇的特點①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結束。主人公雖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為之奮斗的理想卻勝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劇主人公之死給人以悲壯感,而不是單純的悲哀、悲觀。②悲劇主人公是貴族。他專寫“高貴”的英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可悲地毀滅。③悲劇人物的行動出自他本人的意志和內心,即悲劇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結局,不能歸咎于客觀原因,而應由自己負責。4.讀準字音(1)鞭撻(tà) (2)懺悔(chàn)(3)罪孽(niè) (4)嫁奩(lián)(5)延宕(dànɡ) (6)創痛(chuānɡ)一課時 “憂郁王子”為何憂郁?學習目標 1.分析作品的戲劇沖突。2.賞析哈姆萊特的人物形象。3.賞析作品的語言。哈姆萊特被稱為“憂郁王子”,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常被深沉的無力感和幻滅感籠罩。出身高貴、富有學識的哈姆萊特為何如此憂郁呢?請走進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萊特》第三幕,尋找你的答案吧!活動一 分析戲劇沖突1.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戲劇沖突可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典范。他作品中的戲劇沖突尤其能體現時代或者社會環境與人物自身性格之間碰撞出的激烈火花。細讀選文,分析選文部分所展現出的戲劇沖突有哪些,戲劇沖突的背后暗含了怎樣的矛盾沖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二 賞析人物形象2.從選文來看,你認為哈姆萊特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三 品讀劇本語言3.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他擅長運用長篇的內心獨白來揭示人物復雜而隱秘的內心世界。請具體賞析選文中哈姆萊特的長篇獨白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產生的表達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奧菲利婭與哈姆萊特對話的片段中,奧菲利婭和哈姆萊特都產生了極大的誤會,使兩個最親近的人最終分道揚鑣。試分析下面的臺詞,說說他們原本想表達什么,但對方聽到后又是如何理解的。臺詞 原本的想法 對方的理解因為在有骨氣的人看來,送禮的人要是變了心,禮物雖貴,也會失去了價值。拿去吧,殿下。 ① ②要是你既貞潔又美麗,那么你的貞潔應該斷絕跟你的美麗來往。 ③ ④出家去吧。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來呢? ⑤ ⑥把他關起來,讓他只好在家里發發傻勁。 ⑦ ⑧5.請結合選文內容,總結本文臺詞的語言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的悲劇是偉大的,是深刻的,是引人深思的。好的悲劇能夠使我們的內心自然地生發出悲憫的情感。為了深入理解并感悟悲劇精神,學校文學社將開展“探訪悲劇女性,激發良知之心”的活動,帶領我們走進《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去探訪竇娥、侍萍和奧菲利婭的悲劇命運,分析造成她們悲劇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課 哈姆萊特(節選)一課時 “憂郁王子”為何憂郁?情境導入1.(1)選文展現出的戲劇沖突是哈姆萊特和奧菲利婭之間是否維系愛情的矛盾沖突和哈姆萊特內心生存還是毀滅的矛盾沖突。(2)這兩個戲劇沖突的背后是哈姆萊特和國王之間復仇和加害之間的矛盾沖突。因為奧菲利婭是被國王利用來試探哈姆萊特的,而哈姆萊特內心的矛盾也是因為要向國王復仇而產生的。2.(示例一)明智、富有理想的形象。他聰明睿智,用裝瘋來迷惑克勞狄斯,承擔起復仇重任,想要推翻黑暗的社會統治,重整乾坤。(示例二)憂郁、帶有感傷主義色彩的形象。哈姆萊特是一個憂郁的、帶有感傷主義色彩的人。他時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為人類和自己的命運而感嘆萬分,為自己單槍匹馬重整乾坤感到力不從心。(示例三)高貴、富有才華的形象。選文中借奧菲利婭之口稱贊他“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矚目的中心”。3.這段感情灼熱、憂郁彷徨的長篇獨白,淋漓酣暢、氣勢磅礴,句式靈活自由,運用了比喻、排比、對比、反復和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營造出一種崇高、悲愴的氣氛。①比喻:“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用“毒箭”比喻命運的迫害,形象地寫出了迫害的殘酷。②排比:“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短語的排比,列舉出人們所承受的苦難,語句形成了氣勢。③對比:“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將兩種人生態度進行對比,表現出哈姆萊特對生死問題的思考。④反復:“死了;睡著了”兩次出現,表現出哈姆萊特對神學宣揚的不可知的死后的恐懼。⑤反問:“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們所不知道的痛苦飛去?”表現了哈姆萊特對基督神學思想的質疑。4.①整個時代都脫節了,一切世界都顛倒了,你也變心了,今天要背叛我了。②如果你真的愛我,在這時候就一定會表白你的真心,這是檢驗你感情的試金石啊!③你心靈太美,你心腸太軟,心地過于純樸善良,殘酷的政治斗爭不需要你的菩薩心腸。④你把我看成是徒有漂亮外表,而心地卑污、感情不專的淫婦了!⑤你太脆弱了,不要卷進這殘酷的政治斗爭中,避開這是非之地,潔身自好,過你的清靜生活去吧!你為什么要陷入政治斗爭的罪惡深淵呢?⑥你叫我去當修女,你拋棄了我!⑦回去告訴你父親吧,叫他老老實實的,不要再四處奔走,當克勞狄斯的幫兇和走狗了。⑧你要把我父親關起來,這真是瘋話,你真的瘋了。5.①語言豐富而富于形象性。如哈姆萊特在清醒時用的是典雅的語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裝瘋時用的是邏輯混亂、晦澀難解的語言,符合瘋子的特點。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的心理活動以及他復雜深沉的個性特征。②善于運用人物之間富有強烈的對比性的語言來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間的對比,也有正面同類人物之間的對比。如哈姆萊特的激情、深沉與克勞狄斯的陰沉、邪氣,哈姆萊特的矛盾、優柔寡斷與奧菲利婭的單純、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語言都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個性特點,真可謂各如其人,各有個性。③擅長運用長篇的內心獨白來揭示人物復雜而隱秘的內心世界。如哈姆萊特那段著名的獨白,就展示了他復仇過程中痛苦的心靈沖撞。語言深沉含蓄,極富哲理性,對刻畫人物獨特的個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④善于運用比喻、隱喻等形象化的語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如奧菲利婭在談到哈姆萊特的變化時,就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句,她說:“我是一切婦女中間最傷心而不幸的,我曾經從他音樂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現在卻眼看著他的高貴無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銀鈴失去了諧和的音調,無比的青春美貌,在瘋狂中凋謝!”這段語言極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借助直喻、隱喻等形象化的語言,用側面描寫表明哈姆萊特是一個高貴而偉大的人,進而凸顯出哈姆萊特曾經在奧菲利婭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既表達了她對哈姆萊特的崇拜之情,也襯托出她如今的扼腕痛惜。微任務造成竇娥悲劇的原因:父權社會的犧牲品;豪強無賴的迫害;封建社會的黑暗,吏治的腐敗(社會原因)。造成侍萍悲劇的原因:年輕時太天真,太過于相信愛情(自身原因);周樸園的冷漠、自私、虛偽、專制(直接原因);封建家長制的絕對權威與封建門第觀念(社會原因)。造成奧菲利婭悲劇的原因:天真柔弱(自身原因);對哈姆萊特的誤解,父親的死亡(直接原因);封建家長制的絕對權威與男權社會(社會原因)。總之,要避免悲劇的重演,不僅要有女性自身的成長,更要有社會時代的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