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任務群(一) 識悲劇價值,明戲劇特征學習任務 1.分析悲劇人物,領悟悲劇價值。2.深入把握戲劇特征。任務一 分析悲劇人物,領悟悲劇價值活動一 分析悲劇人物1.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請指出本單元三篇戲劇作品中主人公身上“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梳理他們的人生遭遇、所處的多重沖突,探究“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的原因,完成下表。悲劇人物 性格 所處沖突 人生遭遇 “有價值的東西” 結局 悲劇產生的深層原因竇娥魯侍萍哈姆萊特活動二 領悟悲劇價值2.請比較竇娥與哈姆萊特悲劇產生的不同原因及最終結果,感受東西方傳統戲劇的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二 深入把握戲劇特征活動一 分析關聯,把握戲劇特征1.學習戲劇,就要緊緊抓住戲劇的基本特征。請扣住戲劇特征,抓住三篇文本的關聯,深入體會其特征,完成下表。篇名 戲劇形式 人物塑造手段 戲劇語言異 同《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活動二 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戲曲,寫出體會2.中國傳統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本單元的《竇娥冤》就是古代戲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學習中你體會到戲曲的獨特魅力了嗎?不妨查閱資料,大致了解宋元以來傳統戲曲的情況,讀一讀《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時代戲曲的經典選段,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戲曲。還可以觀看一些戲曲演出片段,欣賞演員們的表演。在閱讀、觀看的基礎上,從故事情節、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劇作中滲透的民族審美心理等方面,談談你對傳統戲曲的認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元任務群(一) 識悲劇價值,明戲劇特征任務一 分析悲劇人物,領悟悲劇價值1.竇娥:堅貞、善良、孝順、剛強,最終走向反抗 與惡霸張驢兒父子的沖突;與黑暗官府的沖突;與婆婆觀念的不合 因為父親潦倒而被賣給蔡婆婆,又因婆婆軟弱而招致殺身之禍 善良的生命、正常的家庭 善良的生命被摧毀,家庭破碎 處于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無法與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抗魯侍萍:勤勞、善良、自尊 與周樸園的沖突;與魯貴內心疏遠 被周樸園拋棄,后帶著孩子嫁了兩次 青春、愛情、家庭倫?!”皇紒y終棄,家庭破碎 與周樸園階級差異明顯,為大家族所不容哈姆萊特:敏感、悲觀、憂郁、謹慎,崇尚理性,推崇人文主義 與叔父的矛盾;與奧菲利婭父親及哥哥的沖突 叔叔弒父娶母,戀人遭遇不測 親情、愛情、生命 失去家人與愛情,在決斗中中毒劍身亡 性格過于審慎、憂郁,無法與社會掌權者相抗衡2.可從以下角度進行探討:(1)竇娥與哈姆萊特兩位主人公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不同,從中也能看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傳統的悲劇側重于外在沖突,即人與社會的沖突;而西方悲劇更側重于內在沖突,它反映的經常是人與無法抗拒的力量——包括命運、性格等的沖突。(2)竇娥的冤屈最終得以洗刷,也讓這出悲劇帶著大團圓的意味,突出了中國文化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感化作用。而哈姆萊特走向了復仇,最終不僅失去了愛情,失去了母親,還獻出了生命。相比之下,這出悲劇可以說是一悲到底。(3)西方傳統戲劇中悲劇的主人公往往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當觀眾仰望著臺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地位與能力的主人公在命運、社會面前據理力爭,卻也無法逃脫失敗的結局時,總會產生憐憫和恐懼的情緒。任務二 深入把握戲劇特征1.篇名 戲劇形式 人物塑造手段 戲劇語言異 同《竇娥冤(節選)》 戲曲 唱詞,兼用對話與動作描寫 抒情性 個性化《雷雨(節選)》 話劇 對白(對話),兼用動作描寫 潛臺詞豐富《哈姆萊特(節選)》 話劇 對白、獨白 詩化2.(示例)中國傳統戲曲的含蓄蘊藉之美布萊希特是德國著名的戲劇家,他曾為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精湛表演所陶醉,認為“中國戲曲對表演的處理非常高明”。他覺得中國戲曲演員的表演鮮明而不過火。從審美特征上看,布萊希特所說的高明之處,其實就是中國戲曲的含蓄蘊藉之美。而這種表演上的含蓄蘊藉在中國古典戲曲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古典戲曲一向推崇“本色”,追求“天籟”,講究含蓄蘊藉??梢赃@樣說,從元代雜劇到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不少戲曲文學劇本都具有含蓄蘊藉的性格美的人物形象?!段鲙洝吩诳坍嬋宋飼r,語言的使用就特別符合舞臺演出的法則,演員的唱詞好懂易記,朗朗上口,便于刻畫人物形象,同時對觀眾來說也是好懂悅耳,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另外,在演唱過程中,觀眾沒有過多的思考時間。因此,古典戲曲一貫重視不加雕飾、清水芙蓉的審美特點。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就是很好的例子。她與張生之間的愛情可以說是火辣辣的,但是細察王實甫的劇本,崔鶯鶯的性格本身,卻顯得十分含蓄。在“寺警”之前的幾折戲中,在鶯鶯身上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少女那種含蓄的性格美。盡管她在佛殿上初見張生的時候,由于抑制不住心頭油然而生的愛慕之情,而對張生投去“臨去秋波那一轉”(這是熱烈大膽的,又是深沉含蓄的)。但整體看來,她給人的感覺依然是靦腆、羞澀、矜持、含蓄。你看紅娘將張生在自己面前傻愣愣表白對鶯鶯的關切告訴小姐之后,鶯鶯只是笑著說了一句“紅娘,休對夫人說”。這一言一笑,實在是極有韻味,耐人咀嚼。為了在紅娘面前表現自己對張生這個傻小子根本無意,便極力裝得若無其事,甚至仿佛把此君之憨呆當作笑料。然而,既然無意于他,又何須囑咐紅娘不要對夫人說呢?可見,她內心深處也并不平靜。作家對鶯鶯性格的含蓄蘊藉之美,表現得細膩而又準確。還有一折戲,就是張君瑞鬧道場,鶯鶯性格的表現在這一折戲里也值得注意。眾僧人做道場,張生就抓住這個能夠見到鶯鶯的大好機會,忙出忙進十分勤快。其目的是引起鶯鶯的注意和好感,而鶯鶯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呢?整折戲僅僅通過鶯鶯的一句臺詞就對此做了正面的交代:“(旦與紅云)那生忙了一夜?!弊骷艺婵梢哉f是惜墨如金。然而細細想來,這里面不正蘊含著鶯鶯對張生又疼又贊又愛的真情實感嗎?有這一句也就夠了,動人的話語不需多。除《西廂記》的鶯鶯之外,《琵琶記》里的趙五娘、《牡丹亭》里的杜麗娘,以及《桃花扇》里的李香君等個性鮮明的人物身上,也同樣可以看到含蓄蘊藉之美,當然這首先是與作家對于生活中的人物的認識有密切關系,同時也可以看到這與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也有很大關系。其實,這種審美心理早在《詩經》中就有所體現,比如“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等??梢?,中國人對于這種美的境界的追求從遠古就已經開始了,并長期形成了我們民族的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在這種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的影響下,我們民族的詩歌、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都具有含蓄蘊藉的審美特征。作為綜合藝術的戲曲對含蓄蘊藉之美的追求就更加自覺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