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細胞的能量“ 貨幣”ATP(學案)【問題探討】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思考: ——杜牧《秋夕》1.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2.螢火蟲體內有特殊的發光物質嗎?3.螢火蟲發光的過程有能量的轉換嗎?資料 1:螢火蟲的尾部發光器中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接受能量后就被激活,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熒光素與氧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氧化熒光素并且發出熒光。資料 2:1934 年, 羅曼在研究肌肉細胞收縮的生理過程發現了 ATP。ATP 可用于治療進行性肌萎縮等疾病, 其藥理毒理為:本品為一種輔酶。腺苷三磷酸二鈉是核苷酸衍生物,參與體內脂肪、蛋白質、糖、核酸 以及核苷酸的代謝。當體內吸收、分泌、肌肉收縮及進行生化合成反應等需要能量時,腺苷三磷酸(ATP)即分解成腺苷二磷酸及磷酸基團,同時釋放出能量。【探究實驗】用小刀將數十只螢火蟲的發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六等份分別裝入六支試管,各加入少量生理鹽水使之混合,置于暗處,可見試管內有淡黃色熒光出現,約過 15 分鐘熒光消失,然后進行如下操作:思考:1.本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是什么?屬于哪種對照實驗?2.為什么要等到熒光消失后再加入待測的能源物質?3.實驗結果說明什么?一、ATP 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1. ATP 的功能:是生命活動的 物質。PS: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總結(1)能源物質: (2)主要能源物質: (3)儲能物質: (4)主要儲能物質:(5)直接能源物質: (6)最終能量來源:2. ATP 的結構(1) 元素組成:(2)化學組成:(3)中文名:(4)ATP 的特點:①不穩定性。由于兩個相鄰的 基團都帶 電荷而互相排斥等原因,使得 鍵不穩定。因而也使得細胞中 ATP 含量極 。②ATP 是一種 化合物。 磷酸基團有一種 ATP 而與其他分子結合的趨勢,使后 者發生變化,也就是具有較高的 。當 ATP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時,脫離下來的 基團攜帶 與其他分子結合,使得后者發生變化。(5)結構簡式:(其中 A 代表 ;P 代表 ;—代表 ;~代表 )(6)結構式:PS:關于“A” 的辨析二、ATP 與 ADP 可以相互轉化1. 轉化過程:資料 3:(1)研究顯示,一個成年人一天在靜止狀態下所消耗的 ATP 約有 40kg;在劇烈運動的狀態下,每分鐘約有 0.5kg 的 ATP 轉化成 ADP。(2)成人體內 ATP 總量約 2- 10mg ,人體安靜狀態下,肌肉內 ATP 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縮 1~2 秒。(3)在某細胞培養液中加入 32P 標記的磷酸分子,短時間內分離出細胞的 ATP ,發現其含量變化不大,但部分 ATP 的末端 P 已帶上放射性標記。(4)每個細胞每秒鐘可合成約 1000 萬個 ATP 且同時有等量 ATP 被水解。2 、轉化特點:PS:生物界統一性資料 4:①生物由 組成②生命活動離不開③以 為遺傳物質④以 為直接能源物質⑤以 方式增殖(1)醫生給術后不能進食的病人注射葡萄糖補充能量;人們的主食往往是米飯、面食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物范圍能量來源場所) (4.ATP水解釋放的能量去路:用于。(1)ATP水解的場所:。(2)ATP水解后釋放的能量轉化成。總結:) (5.ATP的供能方式:(1)ATP為主動運輸供能的方式:) (①參與Ca2+主動運輸的載體蛋白是一種能的酶。當膜內側的Ca2+與其相應位點結合時,其酶活性就被。②在載體蛋白這種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基團脫離下來與結合,這一過程伴隨著的轉移,這就是載體蛋白的。)(2)細胞呼吸中 1 分子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理論上能產生 32 個 ATP。(3)植物在光照條件下,葉綠體能合成 ATP ,也能制造糖類;在無光情況下,葉綠體不能合成 ATP ,也不能制造糖類。3. 合成 ATP 的能量來源:(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反應式)(酶的種類)場所(能量來源) (末端磷酸基團的轉移勢能)(能量去向) (末端磷酸基團的轉移勢能)③載體蛋白磷酸化導致其 發生變化,使 Ca2+ 的結合位點轉向膜外側,將 Ca2+ 釋放到膜外。(2)ATP 的供能方式總結:ATP 水解釋放的 基團使蛋白質等分子磷酸化,這在細胞中是常見的。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發生變化, 也被改變,因而可以參與各種化學反應。總結 1:ATP 是細胞的 。① 反應一般與 ATP 水解反應相聯系, 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② 反應一般與 ATP 合成反應相聯系,釋放的能量儲存在 ATP 中。③能量通過 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流通。總結 2:ATP 與 ADP 的相互轉化是可逆反應嗎?總結 3:ATP 是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質嗎?【探討】熒光檢測儀是基于螢火蟲發光原理,利用“熒光素酶-熒光素體系”研制而成;發光的能量來源就是 ATP ,可以根據發光強度可以測算細菌(微生物)的數量,推理:發光強度與細菌(微生物)總數成比,依據是什么?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