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節 感 覺 世 界(2)--- 嗅覺和味覺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嗅覺有形成過程;掌握嗅覺的特點;了解味覺形成的過程;掌握味覺的類型,知道舌能感受的味覺;科學思維:樹立保護感覺器官的意識,并學會關心他人、體諒別人;探究實踐: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探究嗅覺和味覺的特點;態度責任:使學生對人體對環境的各種感覺的事實產生深厚的興趣,保持積極探究的熱情和態度投入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復習鞏固1、人的感覺器官和 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 傳到 ,大腦作出分析,產生 覺、 覺、覺、 覺和皮膚感覺等相應的感覺。2、 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 覺、覺和 覺等。3、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 是不同的。例如,指尖觸覺靈敏,是因為指尖 比較集中;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4、各種感覺的形成部位是在 中相應的神經中樞。感受器神經大腦視 聽味 嗅皮膚觸痛 冷熱敏感程度觸覺神經末梢熱大腦讀圖:鼻1)人的嗅覺器官是 ;2)鼻腔內感受氣體刺激的感受器是 ;3)蛋糕內有一些有香味的物質, 這種物質具有 性,使其分子能散發到空氣中;4)嗅覺的形成部位是 。嗅覺神經末梢揮發大腦1、讀“用鼻聞蛋糕的香味”圖,回答相關的問題:活動:2、根據“感覺產生”的模式圖和“用鼻聞蛋糕的香味”,說一說,說說人是如何聞到蛋糕香味的。蛋糕中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當人呼吸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進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信息,信息通過嗅神經傳到大腦,產生蛋糕香味的感覺。討論交流你知道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嗎?聞氣味的正確方法:用手輕輕的在瓶口扇動,僅使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禁止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新知講解一、鼻與嗅覺1、嗅覺的形成:(1)嗅覺的感覺器官:鼻;(2)嗅覺的感受器:鼻腔內的嗅覺神經末梢;(3)嗅覺產生的部位: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4)嗅覺形成的過程:視頻:嗅 覺(點擊圖片播放)讀圖:說一說:人的嗅覺有什么特點呢?警犬協助破案小孩比大人更容易聞到香味小貓抓魚、狗啃骨頭神經中樞的適應性時間久了,腥味聞不出來了。嗅覺隨年齡增長而減弱不同動物的嗅覺靈敏度相差很大不同動物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不同新知講解2、嗅覺的特點:(1)嗅覺的適應性:嗅覺刺激持續作用于嗅覺器官產生的嗅覺感受性降低的現象,是一種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的適應性。一個人持續聞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氣味,過一段時間后,對這種氣味的感受就會明顯減弱,甚至接近于消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大腦嗅覺中樞適應的結果。①嗅覺適應有選擇性,其進程受氣味種類、氣昧作用時間及氣味強度的影響。②對不同氣味適應的快慢不同,還有的氣味則完全不能適應,對一種物質的適應會影響對其他物質的適應。新知講解2、嗅覺的特點:(1)嗅覺的適應性:嗅覺刺激持續作用于嗅覺器官產生的嗅覺感受性降低的現象,是一種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的適應性。一個人持續聞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氣味,過一段時間后,對這種氣味的感受就會明顯減弱,甚至接近于消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大腦嗅覺中樞適應的結果。①嗅覺適應有選擇性,其進程受氣味種類、氣昧作用時間及氣味強度的影響。②對不同氣味適應的快慢不同,還有的氣味則完全不能適應,對一種物質的適應會影響對其他物質的適應。新知講解3、嗅覺的其他應用:①利用嗅覺避開危險:嗅覺不僅幫助人們聞到食物的香味,還能夠幫助人們避開危險。例如,人們能夠嗅到食物變質時產生的臭味;能夠嗅到泄漏出來的煤氣氣味,及時采取防止煤氣中毒的措施。②利用動物的嗅覺協助活動:某些動物的嗅覺比人類強得多。如,犬的嗅覺靈敏度都非常高,尤其是犬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警犬常被用于緝毒、破案、搜救等;豬的嗅覺比犬還高,不僅可以聞到藏在箱包中的藥品,還能聞到埋藏在地下的藥品,已有警豬用于緝毒的案例。拓展:聞香師法國南部的格拉斯,既是香水的匯集地,也是聞香師的天堂。聞香師,就是不使用任何儀器的情況下,識別出4000多種香水的味道,他們只需將香水輕輕的一吸,便能準確的判斷出香水中含有的50多種成分。聞香師要進行3至6年的學習,學習內容有化學分析、合成技術等,但從事這個行業,仍需要一定的天賦,即嗅感的靈敏及良好的嗅覺記憶能力。這種天賦和力并非特殊,而是依賴于人類大腦卓越的適應和重組能力。一般人可以分辨出十幾種不同的氣味,而經過訓練的聞香師在畢業時,就已經能分辨并記憶400多種氣味,以后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還會進一步增強這種能力,至少能熟悉2000種氣味,出色者大約可以記住3000種氣味。聞香師不僅是氣味的愛好者的工作對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若想保持嗅覺的靈敏,就不能喝酒和吸煙。討論交流發現家中的煤氣泄漏了,你會怎么辦?1)首先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將煤氣排出。2)關閉煤氣泄露點之前的閥門。3)發現煤氣泄露后勿動電器,避免明火,以防爆炸 。4)對泄漏點進行維修(應通知煤氣公司來維修) 。新知講解人們常用舌來感覺食物的味道。那么,人們是如何品嘗到食物的味道的呢?1)觀察自己或同桌同學的舌的表面,你能看到些什么?請描述。2)想一想:小凸點內有些什么呢?舌的表面較粗糙,有許多的一粒粒的小凸起。舌表面的小凸起內是味蕾。味蕾內有味覺細胞和味神經。新知講解二、舌與味覺1、舌中的味蕾:舌表面密布許多小凸點,小凸點里有許多味蕾,味蕾是味覺感受器。味蕾里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液態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舌頭表面大約有1萬個微小的味蕾。新知講解2、味覺的形成: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味覺。①味覺感受器: ;②味覺的形成部位: 。舌表面的味蕾大腦皮層中的味覺中樞視頻輔助:味覺的形成新知講解3、幾種基本味覺:(1)基本味覺:味覺主要可以分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鮮味等,這是獨立的味覺。舌能夠感受這些味覺,在舌的味覺神經中有專門的傳遞路線,是主要的味道。(2)綜合味覺:麻、辣、澀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屬于物理刺激作用,是復合味道。活動:用筷子醮一下(各自選擇其中一種:濃鹽水、苦瓜汁、濃糖水),然后在自己(或同學)的舌頭上相應的區域點一下(按圖中①②③的順序,每個區域停留1秒鐘),注意不能舔舌頭,舌頭保持伸長的狀態,然后判斷出哪個部位對酸的感覺最強烈。綜合全班體驗,發現:舌尖對濃糖水(甜味)很敏感,舌根對苦瓜汁(苦味)很敏感,舌側對濃鹽水(咸味)很敏感。新知講解(3)舌的感受性:舌面的不同部位對味覺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①舌尖對甜味最敏感;②舌邊前部對咸味最敏感;③舌邊后部對酸味最敏感;④舌根對苦味最敏感。1)你能解釋年齡大的人一般都喜歡吃味道較濃的食物嗎?2)為什么人在傷風感冒鼻腔堵塞時, 對氣味很不敏感?3)人在感冒時,吃食物為何感覺沒味道?討論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數目逐漸減少,味覺的敏感性也隨之下降。他們會覺得食物沒味兒,所以喜歡味道較濃的。因鼻腔內的嗅細胞被覆蓋,使帶氣味的物質很難刺激嗅細胞。人在感冒時,味覺雖不受影響,但嗅覺的靈敏度卻下降了,而食物的美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嗅覺。討論交流3、 嗅覺對味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盡管嗅覺和味覺是兩種分開的感覺,它們的感受器完全不同。人的味覺可以分辨酸、甜、苦、咸等基本味道,但味覺不能感受到精細的味道,若嗅覺功能好,就能分辨出來某些食品的優秀品質;但如果嗅覺完全喪失,人體就只能感受到味道,而其它精細味道的分辨能力就相對下降,所以從人體感覺上來講嗅覺就會影響到味覺。這正體現了人要求食物“色香味俱全” 的原因,也是“感冒鼻塞時感覺食物沒味道”的原因之一。課堂練習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味蕾位于味覺細胞內B.味覺細胞位于味蕾內C.舌上有4個味蕾,分別感受酸、甜、苦、咸D.一個味蕾中有一個味覺細胞B課堂練習2、蒙著眼睛的小孩在嗅橙子的同時吃蘋果,會產生的味道是( )A.蘋果味 B.橙子味C.無味 D.蘋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D解析:人們對食物味道的判別不僅依靠味覺,也需要依靠嗅覺。正因為如此,患感冒的人往往吃什么都覺得沒有味道。所以蒙上眼睛,堵住耳朵,同時嗅橙子和吃蘋果,會產生橙子、蘋果的混合味。課堂練習3、俗話說“良藥苦口”,喝藥時,往往會感覺到快咽下去的時候特別苦,原因是( )A.舌根對苦味最敏感 B.藥到口腔后部才溶解C.舌尖不能感受到苦的刺激 D.只有舌的后部有味蕾A課堂練習4、味覺和嗅覺的相似之處是 ( )A.感受的刺激都是化學物質B.感受的刺激都是溶于水的物質C.感受的刺激都是氣體D.感受器都位于皮膚內A課堂練習5、完成下列各題:(1)舌尖對 味特別敏感;舌根對 味特別敏感;(2)嗅覺的特點:大腦的嗅覺中樞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嗅覺會逐漸 ;不同的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 ;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敏感程度 。(3)舌的基本感覺 味、 味、 味、 味、鮮味等,而 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疲勞減弱甜苦差異很大不同酸 甜 咸 苦麻、辣、澀課堂總結1、嗅覺的感受器是鼻腔內的嗅覺神經末梢,味覺的感受器舌表面的味蕾;2、嗅覺和味覺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腦;3、嗅覺具有敏感性、適應性和差異性等特點;4、形成嗅覺的過程:化學物質進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信息,信息通過嗅神經傳到大腦,產生香、臭等不同的嗅覺。5、形成味覺的過程:當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甜、苦等不同的味覺。6、嗅覺和味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板書設計2.1 感覺世界(2)1、嗅覺:嗅覺感受器:鼻腔內的嗅覺神經末梢; 嗅覺形成:大腦特點:敏感性、適應性、差異性形成過程:化學物質→鼻腔黏液中嗅覺神經末梢→嗅神經傳→大腦→嗅覺。2、味覺:感受器:舌表面的味蕾 味覺形成:大腦形成過程:食物→口腔→味蕾中的味覺細胞→神經傳→大腦→味覺。3、嗅覺和味覺:年齡增長,嗅覺和味覺減退。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下一節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 2.1感覺世界(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嗅覺有形成過程;2、掌握嗅覺的特點;3、了解味覺形成的過程;4、掌握味覺的類型,知道舌能感受的味覺.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 鼻和嗅覺1、嗅覺的形成:物體中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當人呼吸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進入 ,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 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信息,信息通過 傳到 ,產生香味等的感覺。2、嗅覺的感受器在 中,而形成嗅覺的神經中樞在 中。3、不同年齡的人的嗅覺不同,孩子的嗅覺往往要比他們的父母 得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嗅覺也會逐漸 。 “久聞不覺其臭”說明人的嗅覺的 性。4、動物對 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不同動物的 差異很大。5、嗅覺不僅幫助人們聞到食物的香味,還能夠幫助人們 。例如,嗅到煤氣泄漏出來的氣味,可以發現煤氣泄漏了,及時采取防止煤氣中毒的措施。知識點2、舌與味覺1、舌的表面布滿了許多小凸點,小凸點里有許多 ,味蕾里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 的刺激特別敏感。2、當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 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 而產生味覺。3、味覺的感受器位于 內,而味覺產生的部位卻位于 中。4、舌能感覺到的味覺主要可以分為 味、 味、 味、 味、 味等。5、 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6、隨著年齡的增長,舌上功能正常的 逐漸減少,味覺的 也隨之下降。二、例題講解例題1、常吃大蒜對健康有益。一個正常人吃大蒜時,旁邊會聞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卻聞不到這股氣味。這是因為(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C.不同的人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 D.嗅覺細胞接收到的信息無法傳到大腦例題2、生活經驗表明,當人處于極度疲勞或生病時,對食物的味覺沒有健康時敏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食之無味”。這主要是由于( )A.人的味覺器官暫時失去了感覺功能B.人的味覺細胞收集到的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中C.生病或疲勞影響了味覺細胞對食物的敏感性D.人產生了味覺疲勞例題3、小柯感覺頭痛鼻塞,沒有胃口,媽媽用手背觸碰了小柯的額頭,判斷他發熱了。媽媽帶小柯去醫院抽血檢查、配藥,抽血時的疼痛、藥物的苦味都讓小柯非常難受。于是小柯產生了一些想法,其中錯誤的是( )A.味覺與嗅覺是會相互影響的B.若沒有痛覺,生活將更加方便C.媽媽用手背感受體溫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D.藥物刺激作用于味蕾,引起神經沖動,在大腦皮層形成苦味例題4、下表中,現象和解釋都符合實際的是( )選項 現象 解釋A 喝酒后反應遲緩 酒精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B 人可以聞到蛋糕香 蛋糕中的化學物質擴散,一部分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在鼻腔皮層處形成嗅覺C 舌頭上有許多味蕾 味蕾就是味覺細胞,味蕾將信息傳遞給大腦D 人能聽到樂聲 聲波引起鼓膜的振動,聽小骨將信息傳遞給聽神經,在大腦皮層形成聽覺例題5、下列有關人體感覺的說法中,不科學的是( )A.當手指被割破時,有報警作用的感覺是痛覺B.酒鬼干不了品酒師的職業,是因為刺激多了,味覺靈敏程度降低了C.聽覺形成的途徑是:聲波→鼓膜→耳蝸內聽覺感受器→聽小骨→聽神經→大腦D.不透明的物體反射的光經過瞳孔和晶狀體,但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三、隨堂練習:1、“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心情。”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 詩中“花氣襲人”和“鵲聲穿樹”描述了詩人的感覺正確的是( )A.聽覺和視覺 B.嗅覺和視覺 C.觸覺和味覺 D.嗅覺和聽覺2、某地發生森林火災,火災發生后某特警大隊帶領十多只搜救犬展開救援,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為搜救犬有靈敏的( )A.觸覺 B.嗅覺 C.視覺 D.味覺3、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覺是(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澀 ⑦麻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4、春暖花開時節,雙語學子開展春季遠足毅行活動,下列情景中利用嗅覺來感受的是( )A.聽鳥聲 B.聞花香 C.看風景 D.吃美味5、吃冰棒時,人感覺冰涼,且舌頭有點麻。這是由( )A.舌的溫度感覺引起的 B.舌的味覺引起的C.舌的痛覺引起的 D.多種刺激綜合作用后產生的感覺引起的6、下列對人的嗅覺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不同的人的嗅覺敏感度相同 B.同一個人年齡越大,嗅覺敏感度越靈敏C.人感冒時,嗅覺靈敏度不變 D.“久聞不覺其臭”說明人的嗅覺的適應性7、無論人在何處,都會依靠各種器官接受周圍世界各種刺激,并產生各種感覺,以適應周圍環境。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嗅覺靈敏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 B.耳感受各種聲音,也幫助身體保持平衡C.產生味覺等各種感覺的部位都在大腦 D.皮膚具有保護功能,也可感受外界刺激8、“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這些帶著灰色幽默的詞匯生動地展現了生活食品急劇的價格上漲在民眾和媒體中引起的情緒。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大豆、大蒜、生姜細胞中都有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B.右圖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個子房發育而成的一個果實C.大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子葉D.吃生姜時感覺有一定的辣味,味覺是在人的大腦形成的四、課后鞏固:1、人體內形成嗅覺和味覺的部位分別是( )A.鼻腔和口腔 B.鼻腔和舌C.鼻腔和味蕾 D.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和味覺中樞2、“聞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聞韶音”和“知肉味”分別屬于人的( )A.嗅覺和聽覺 B.聽覺和視覺 C.聽覺和味覺 D.觸覺和味覺3、吃完糖后馬上開始吃橘子,你可能會覺得只有酸味沒有甜味,下列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A.吃了糖后各種味覺的靈敏度降低了 B.吃了糖后甜味的靈敏度降低了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上的感受甜味的區域 D.橘子汁本來沒有甜味4、下列關于嗅覺形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嗅覺是在有味道的氣體進入鼻腔時形成的B.嗅覺是在嗅神經傳遞沖動的過程中形成的C.嗅覺是嗅黏膜上的嗅細胞受刺激時形成的D.嗅覺是在興奮傳到大腦皮層時形成的5、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研究者發現有部分患者康復后會出現味覺和嗅覺消失。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存在味覺和嗅覺感受器被破壞的可能性B.相應感覺消失主要是大腦中樞適應的緣故C.這部分患者嗅覺失調是因為年齡造成的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經損傷6、小張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鍋城大吃了一頓,覺得味道很好,可接下來的幾天,吃其他飯菜都覺得沒有味道,其原因是( )A.其他飯菜沒有火鍋的辣 B.吃了火鍋后的余味還沒有散去C.吃了火鍋后燙傷了味蕾 D.其他飯菜的味道沒有火鍋的濃7、下列有關“鳥語花香”這一成語的理解中正確的是( )A.聽到“鳥語”說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B.接收到“鳥語”的感受器位于耳廓C.聞到“花香”的感覺是在鼻腔中產生的 D.不同人對“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8、5月21日是“國際茶日”,某區開通了一條茶旅精品路線。所謂“東坑茶·西坑水”,太湖源的源頭之水孕育了東坑的一杯好茶。東坑野茶芽葉細嫩,昧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愛茶之人更愛的還有那淡淡的清香。這種清香的感覺形成在( )A.大腦皮層 B.鼻 C.舌 D.口腔9、下列有關人體感覺的說法中,不科學的是( )A.當手指被割破時,有報警作用的感覺是痛覺B.酒鬼干不了品酒師的職業,是因為刺激多了,味覺靈敏程度降低了C.嗅覺形成的正確途徑是:刺激→味覺神經→味蕾上的感覺器→大腦→形成味覺D.不透明的物體反射的光經過瞳孔和晶狀體,但不是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10、如圖所示,小科同學在嗅橙子的同時吃蘋果,會產生 ( )A.蘋果味 B.橙子味 C.無味 D.蘋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西湖龍井每年秋冬開花,清明前后采摘,經制作沖泡后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龍井43”常用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1)為了更多產出茶葉,茶農要定期修剪茶樹,一般做法是除去 (選填“頂芽”或者“側芽”)。(2)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的優點是 。(3)很多愛茶之人喜歡西湖龍井的清香,這種清香的感覺形成在 。A.舌 B.大腦皮層 C.鼻12、根據圖示,說說人聞到蛋糕香味的過程。(1)蛋糕中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當人呼吸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進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 產生信息。(2)這些信息通過嗅神經傳到 ,產生蛋糕香味的感覺。這就是形成嗅覺的過程。13、周末,小明同學跟隨學校勞動實踐團隊走進草莓園,看到了一個個紅草莓躺在綠葉中間。他摘下一個,聞到了特有的香味;送進嘴里嘗起來,“又酸又甜的“……(1)小明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 (說出一個即可)。(2)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視覺的部位是 (選填“視網膜”或“大腦”)。(3)小明在草莓園里待了一會后,再也感覺不到起初那種香味了,這是因為 。14、學習了人的嗅覺后,王亮同學對螞蟻的嗅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小的螞蟻是靠什么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螞蟻的個體之間常相互敲打觸角,螞蟻也會用觸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螞蟻的觸角有嗅覺作用,是靠觸角辨別氣味,進行信息交流的。他想設計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設計:(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螞蟻的觸角有(沒有)嗅覺作用。(3)設計實驗方案:①取體積相同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線上;②取大小、活動狀況相同的10只螞蟻分成數量相等的A和B兩組,A組剪去觸角,B組 ,實驗組是 組,對照組是 組;③把螞蟻同時放在砂糖和木屑中間 的地方,觀察螞蟻的活動;(4)測試結果:帶觸角的螞蟻準確的找到砂糖并取食;剪去觸角的螞蟻不能準確地取食砂糖。(5)實驗結論: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鼻腔 嗅覺 嗅神經 大腦 2、鼻腔 大腦3、靈敏 減弱 適應 4、不同氣味 嗅覺敏感程度5、避開危險知識點2、1、味蕾 味覺 液態物質 2、味覺 大腦3、口腔 大腦 4、酸味 甜味 咸味 苦味 鮮味5、麻、辣、澀 6、味蕾數目 敏感性二、例題講解:例題1、B解析:從題中可知吃大蒜的人本身嗅覺器官功能正常,所以不存在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或接收到的信息無法傳遞等情況。吃大蒜的人,由于對大蒜的“蒜”味產生了嗅覺中樞的適應現象,所以聞不到,而旁人對該氣味沒有產生嗅覺適應現象,所以能聞到。 故B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舌的表面布滿了許多小凸點,小凸點里有許多味蕾,味蕾里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味覺神經可以將味覺信息傳給大腦,進而產生味覺。上了年紀的人,及極度疲勞或生病的人,味覺細胞對味覺的敏感性下降,因此會食之無味。故C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A、嗅覺是可能會影響味覺的,因為嗅覺和味覺都是神經感覺器官,兩者是有一定關聯的,故A正確;B、痛覺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與自我保護反應之一。如果沒有了痛覺,那么人體在受到侵害時不容易察覺,這樣對人體的保護產生很不好的影響,故B錯誤。C、手背上熱覺神經末梢比較豐富,對熱的刺激比較敏感,故C正確。D、藥物的苦味是藥物作用于味蕾,刺激味覺細胞,引起神經沖動,在大腦皮層形成的,D正確。故B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A:酒精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喝酒后反應遲緩,正確。B:嗅覺在大腦皮層形成,B錯誤。C:味蕾將信息通過傳入神經傳遞給大腦,C錯誤。D: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D錯誤。故A符合題意。例題5、C解析:A.當手指割破后,由于痛覺感受器感知,形成痛覺,有報警作用;故A正確;B.酒鬼經常喝各種酒,其味覺細胞的靈敏程度降低了,無法對不同的酒的刺激形成細微的感覺;故B正確;C.聽覺形成過程是鼓膜傳遞聲波到聽小骨,再到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故C錯誤;D.視網膜是接受光的刺激,而視覺是在大腦皮層中的視覺中樞形成的;故D正確;故C符合題意。三、隨堂練習:1、 D 2、B 3、D 4、B 5、D 6、D 7、A 8、B四、課后鞏固:1、D 2、C 3、B 4、D 5、 A 6、C 7、A 8、A 9、C 10、D11、(1)頂芽 (2)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3)B12、(1)嗅覺神經末梢 (2)大腦皮層嗅覺神經中樞13、(1)眼或鼻或舌(2)大腦(3)嗅覺中樞適應(嗅覺疲勞)14、(1)螞蟻的觸角有嗅覺作用嗎? (2)螞蟻的觸角有(沒有)嗅覺作用(3)不做處理 A B 等距離(5) 螞蟻的觸角有嗅覺的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2)教學設計課題 2.1感覺世界(2)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節,主要使學生認識人的感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人類如何利用感覺器官去感知周圍的運動和變化的環境,學生對生物的主要形態、結構和分類有所了解,這為本節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體驗科學的奧妙,使學生了解各種感官接受環境的信息并作出處理,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節是起始節,本節內容的學習為后續光等知道作了鋪墊,所以本節內容的學習也是基礎、入門知識。本節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第1課時為人的感覺,主要介紹皮膚和皮膚的感覺;第2課時介紹鼻的嗅覺及舌和味覺。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嗅覺有形成過程;掌握嗅覺的特點;了解味覺形成的過程;掌握味覺的類型,知道舌能感受的味覺;科學思維:樹立保護感覺器官的意識,并學會關心他人、體諒別人;探究實踐: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探究嗅覺和味覺的特點;態度責任: 使學生對人體對環境的各種感覺的事實產生深厚的興趣,保持積極探究的熱情和態度投入有效的學習活動中。重點 嗅覺的特點及形成過程,味覺的主要類型及形過程難點 嗅覺、味覺的相同性和互補性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1、人的感覺器官和 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 傳到 ,大腦作出分析,產生 覺、 覺、 覺、 覺和皮膚感覺等相應的感覺。 2、 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 覺、 覺和 覺等。 3、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 是不同的。例如,指尖觸覺靈敏,是因為指尖 比較集中;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 4、各種感覺的形成部位是在 中相應的神經中樞。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讀圖:1、讀“用鼻聞蛋糕的香味”圖,回答相關的問題1)人的嗅覺器官是 ; 2)鼻腔內感受氣體刺激的感受器是 ; 3)蛋糕內有一些有香味的物質, 這種物質具有 性,使其分子能散發到空氣中; 4)嗅覺的形成部位是 。 2、根據“感覺產生”的模式圖和“用鼻聞蛋糕的香味”,說一說,說說人是如何聞到蛋糕香味的。討論交流:你知道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嗎? 一、鼻與嗅覺 1、嗅覺的形成: (1)嗅覺的感覺器官:鼻; (2)嗅覺的感受器:鼻腔內的嗅覺神經末梢; (3)嗅覺產生的部位: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 (4)嗅覺形成的過程:(附視頻)根據各圖,說一說:人的嗅覺有什么特點呢?2、嗅覺的特點: (1)嗅覺的適應性:嗅覺刺激持續作用于嗅覺器官產生的嗅覺感受性降低的現象,是一種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的適應性。 一個人持續聞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氣味,過一段時間后,對這種氣味的感受就會明顯減弱,甚至接近于消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大腦嗅覺中樞適應的結果。 ①嗅覺適應有選擇性,其進程受氣味種類、氣昧作用時間及氣味強度的影響。 ②對不同氣味適應的快慢不同,還有的氣味則完全不能適應,對一種物質的適應會影響對其他物質的適應。 2、嗅覺的特點: (1)嗅覺的適應性:嗅覺刺激持續作用于嗅覺器官產生的嗅覺感受性降低的現象,是一種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的適應性。 一個人持續聞同樣性質、同樣強度的氣味,過一段時間后,對這種氣味的感受就會明顯減弱,甚至接近于消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大腦嗅覺中樞適應的結果。 ①嗅覺適應有選擇性,其進程受氣味種類、氣昧作用時間及氣味強度的影響。 ②對不同氣味適應的快慢不同,還有的氣味則完全不能適應,對一種物質的適應會影響對其他物質的適應。 3、嗅覺的其他應用: ①利用嗅覺避開危險: 嗅覺不僅幫助人們聞到食物的香味,還能夠幫助人們避開危險。例如,人們能夠嗅到食物變質時產生的臭味;能夠嗅到泄漏出來的煤氣氣味,及時采取防止煤氣中毒的措施。 ②利用動物的嗅覺協助活動: 某些動物的嗅覺比人類強得多。如,犬的嗅覺靈敏度都非常高,尤其是犬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警犬常被用于緝毒、破案、搜救等;豬的嗅覺比犬還高,不僅可以聞到藏在箱包中的藥品,還能聞到埋藏在地下的藥品,已有警豬用于緝毒的案例。 拓展:聞香師討論交流:發現家中的煤氣泄漏了,你會怎么辦?討論交流:人們常用舌來感覺食物的味道。那么,人們是如何品嘗到食物的味道的呢? 1)觀察自己或同桌同學的舌的表面,你能看到些什么?請描述。 2)想一想:小凸點內有些什么呢? 二、舌與味覺 1、舌中的味蕾: 舌表面密布許多小凸點, 小凸點里有許多味蕾,味蕾是味覺感受器。味蕾里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液態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 舌頭表面大約有1萬個微小的味蕾。2、味覺的形成: (附視頻) 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味覺。 ①味覺感受器: 舌表面的味蕾 ; ②味覺的形成部位: 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 。 3、幾種基本味覺: (1)基本味覺: 味覺主要可以分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鮮味等,這是獨立的味覺。舌能夠感受這些味覺,在舌的味覺神經中有專門的傳遞路線,是主要的味道。 (2)綜合味覺: 麻、辣、澀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屬于物理刺激作用,是復合味道。 活動: 用筷子醮一下(各自選擇其中一種:濃鹽水、苦瓜汁、濃糖水),然后在自己(或同學)的舌頭上相應的區域點一下(按圖中①②③的順序,每個區域停留1秒鐘),注意不能舔舌頭,舌頭保持伸長的狀態,然后判斷出哪個部位對酸的感覺最強烈。 (3)舌的感受性: 舌面的不同部位對味覺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①舌尖對甜味最敏感; ②舌邊前部對咸味最敏感; ③舌邊后部對酸味最敏感; ④舌根對苦味最敏感。 討論交流:1)你能解釋年齡大的人一般都喜歡吃味道較濃的食物嗎? [參考:隨著年齡的增長,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數目逐漸減少,味覺的敏感性也隨之下降。他們會覺得食物沒味兒,所以喜歡味道較濃的。]2)為什么人在傷風感冒鼻腔堵塞時, 對氣味很不敏感? [參考:因鼻腔內的嗅細胞被覆蓋,使帶氣味的物質很難刺激嗅細胞。]3)人在感冒時,吃食物為何感覺沒味道? [參考:人在感冒時,味覺雖不受影響,但嗅覺的靈敏度卻下降了,而食物的美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嗅覺。]3、 嗅覺對味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盡管嗅覺和味覺是兩種分開的感覺,它們的感受器完全不同。 人的味覺可以分辨酸、甜、苦、咸等基本味道,但味覺不能感受到精細的味道,若嗅覺功能好,就能分辨出來某些食品的優秀品質;但如果嗅覺完全喪失,人體就只能感受到味道,而其它精細味道的分辨能力就相對下降,所以從人體感覺上來講嗅覺就會影響到味覺。 這正體現了人要求食物“色香味俱全” 的原因,也是“感冒鼻塞時感覺食物沒味道”的原因之一。 根據感覺形成的模式圖,要認識嗅覺的形成,先要認識感受器,知道形成嗅覺的部位,再探索其過程,嗅覺的特點,學生生活中有接觸,但對其原理不清楚,介紹這部分內容,豐富嗅覺的內涵,同時提升學習的興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味覺的教學過程基本與嗅覺相似從感受器到大腦,強調了各種感覺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腦, 味覺的種類較多,單獨味道和綜合味道,且舌對不同味道的感受性還不同,這也是學生始料未及的,活動可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引發學生探究的樂趣與積極性 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所學得到鞏固與拓展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 ) A.味蕾位于味覺細胞內B.味覺細胞位于味蕾內C.舌上有4個味蕾,分別感受酸、甜、苦、咸D.一個味蕾中有一個味覺細胞2、蒙著眼睛的小孩在嗅橙子的同時吃蘋果,會產生的味道是( D ) A.蘋果味 B.橙子味 C.無味 D.蘋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3、俗話說“良藥苦口”,喝藥時,往往會感覺到快咽下去的時候特別苦,原因是( A ) A.舌根對苦味最敏感 B.藥到口腔后部才溶解 C.舌尖不能感受到苦的刺激 D.只有舌的后部有味蕾4、味覺和嗅覺的相似之處是 ( A ) A.感受的刺激都是化學物質 B.感受的刺激都是溶于水的物質 C.感受的刺激都是氣體 D.感受器都位于皮膚內 5、完成下列各題: (1)舌尖對 味特別敏感;舌根對 味特別敏感; (2)嗅覺的特點:大腦的嗅覺中樞易 ;隨著年齡的增長,嗅覺會逐漸 ;不同的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 ;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敏感程度 。 (3)舌的基本感覺 味、 味、 味、 味、鮮味等,而 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 [參考:(1)甜 苦 (2)疲勞 減弱 差異大 不同 (3)甜 酸 苦 咸 麻 辣 澀]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嗅覺的感受器是鼻腔內的嗅覺神經末梢,味覺的感受器舌表面的味蕾; 2、嗅覺和味覺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腦; 3、嗅覺具有敏感性、適應性和差異性等特點; 4、形成嗅覺的過程:化學物質進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信息,信息通過嗅神經傳到大腦,產生香、臭等不同的嗅覺。 5、形成味覺的過程:當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甜、苦等不同的味覺。 6、嗅覺和味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2)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味覺.mp4 嗅覺的形成.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