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qū)和國家》第二節(jié)《東南亞》教學設計課題 第二節(jié) 東南亞 單元 第2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教材分析 東南亞具有突出的區(qū)域地理特征,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交通位置都非常重要,還有獨特的熱帶氣候、熱帶經濟作物、熱帶旅游資源等。本節(jié)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熱帶旅游勝地。通過本節(jié)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分析方法。2022新課標要求 1. 在地圖上指出某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特點。2. 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qū)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3. 運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qū)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4. 舉例說出某地區(q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知識與技能】了解東南亞位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了解東南亞氣候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了解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結合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分析東南亞的河流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了解東南亞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yè)發(fā)展狀況。【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形圖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和地區(qū)差異,培養(yǎng)區(qū)域分析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會分析某個國家或地區(qū)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胸懷祖國、面向世界的遠大理想。學情分析 本節(jié)是學習世界區(qū)域地理的第2節(jié),因此,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由于學生已學習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在教學中應當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方法來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老師只需適時引導、答疑解惑。重點 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難點 東南亞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了解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結合中南半島地形特點,分析河流對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課時安排 2課時材料準備 教師查找最新的網絡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引用旅游觀光圖片導入,有曼谷風光、新加坡風光和越南風光。 了解東南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熱帶風情,激發(fā)學習興趣。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板書】 第二節(jié)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位置和范圍展示地圖——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教師】同學們,注意觀察課文上圖7.19和圖7.20,說一說,為什么東南亞位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學生】因為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教師】 看課文回答,東南亞的位置在哪里?包括哪些范圍?【學生】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學生】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與我國山水相連。【學生】馬來群島在中南半島的東南方,有大小島嶼兩萬多個,我們習慣上叫它南洋群島。【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圖7.21,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這個海峽對世界航海運輸有什么重要作用?【學生】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六答臘島之間,是歐洲、非洲與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學生】馬六甲海峽大大縮短了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板書】2.東南亞的國家【教師】現在大家一起來看東南亞政區(qū)圖,注意觀察,哪些國家位于中南半島,哪些國家位于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附近有哪些國家?哪些國家與我國相鄰?【學生】位于中南半島的國家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和緬甸,其中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有越、老、緬三國。【學生】位于馬來群島的國家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和東帝汶六個國家。【學生】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國家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承轉】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都知道東南亞的緯度范圍大部分在10°S—25°N之間 ,位于低緯度地區(qū),在地球五帶中屬于熱帶。下面大家一起來學習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和特征。【板書】二、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教師】東南亞主要分布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類型,它們的氣候特征和分布地區(qū)都是不同的,先看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圖。【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比較孟買和新加坡兩個城市氣候的氣溫和降水柱狀圖,分別歸納它們的氣候特點。【學生】孟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學生】新加坡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課堂活動】請同學們對比這兩類氣候類型,找出它們相同性和差異性。分布地區(qū)氣溫降水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教師】想一想,這些氣候對當地農業(yè)生產和生活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學生】有利方面:具有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的特征,非常有利于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學生】不利方面:在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的地區(qū),由于夏季風不穩(wěn)定,易造成旱澇災害。【教師】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教師】請大家對照課本圖7.24,填寫下表。國家主要的熱帶農作物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最大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活動探究】課本第25頁“活動題”——探討如何協(xié)調農業(yè)生產與東南亞熱帶雨林保護的關系。【活動提示】方便面生產越多→熱帶雨林面積越少→紅猩猩無家可歸。【板書】三.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教師】學完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東南亞的地形,主要探討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教師】我們準備小組探究活動,同學們先看課本圖7.28中南半島城市與河流分布。它們的流向有哪些特點?這說明中南半島有什么地勢特征?【活動探究】課本第27頁“活動題”——以中南半島為例,認識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任務1】在圖中找出①湄公河、②湄南河、③薩爾溫江、④伊洛瓦底江、⑤紅河,看看這些河流分別流經哪些國家和城市?哪些河流發(fā)源于中國?【任務2】這些河流的流向有哪些特點?這說明中南半島有什么地勢特征?【任務3】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哪條?經過了哪些國家?【任務4】結合課文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條件和弊端?【學生】……(回答略)【板書】四. 熱帶旅游勝地【教師】東南亞擁有許多海濱旅游與度假勝地,旅游業(yè)發(fā)達,旅游收入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教師】課本圖7.31就列舉了緬甸仰光、泰國曼谷等6個著名旅游景點,下面請同學們思考3個問題。【問題1】東南亞國家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問題2】許多中國人出境旅游選擇東南亞的原因。【問題3】旅游業(yè)對促進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好處。【學生】 (1)海岸線長、海島眾多,有許多著名的旅游與度假勝地;(2)歷史悠久,擁有多元的民族文化;(3)名勝古跡眾多,風土人情多樣。【學生】人們選擇去東南亞旅游的原因是:距離近、自然風光充滿熱帶氣息、語言文化相近、交通便利、名勝古跡眾多等。【學生】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好處是:增加就業(yè)機會、提高經濟收入、促進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改善人居環(huán)境等。 識圖分析在地圖上觀察、比較、分析、獨立思考用圖識圖 結合地圖觀察、比較、分析、獨立思考看圖填充,增加識記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掌握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形成區(qū)域地理概念。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地理位置分析,進而了解馬六甲海峽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和分析區(qū)域地理事物的特征。比較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差異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風氣任務驅動‘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任務驅動‘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練習 第23頁“活動題”認識東南亞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和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第25頁“活動題”探討如何協(xié)調農業(yè)生產與東南亞熱帶雨林保護的關系。第27頁“活動題”以中南半島為例,認識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第29頁“活動題”討論東南亞成為中國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優(yōu)勢條件。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分析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并能根據區(qū)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去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特點,也學會了分析氣候對農業(yè)生產和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學生在課堂上還學會運用圖片和資料來分析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保護以及河流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板書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國家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特點中南半島的河流及流經的城市中南半島的河流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熱帶旅游勝地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同步教學法,邊演示邊講解。本節(jié)探究式學習活動是通過任務驅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反思 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在理清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把握課堂節(jié)奏,及時關注學生動態(tài),正確引導學生讀圖和分析,提升學習效率。分組開展探究活動時,在問題設置上要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式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