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必備知識: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關鍵能力:通過對課本的梳理,掌握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通過課本的學習,了解當時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分析梳理知識,掌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救中國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沒有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科學精神: 評析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科學認識各種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體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結論。公共參與: 通過課前查閱資料和課堂學習增強學生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升華對黨的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學重點】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講授法和小組討論法。【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播放視頻《超燃!中國百年對比視頻》。思考: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二、新課講授議題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議學情境:播放視頻《用那兔的方式打開中國近代史“誰說站在光里才算英雄”》。展示材料: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通過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中國已經喪失了完全獨立的地位,在相當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大國,特別是中國人民頑強、持久的反抗,同時也由于帝國主義列強間爭奪中國的矛盾無法協調,使得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征服中國,也使得它們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國。這樣,它們才沒有能夠如英國在印度那樣,對中國實行直接的殖民統治,而是通過其代理人對中國實行間接統治。帝國主義勢力與中國的封建勢力、買辦勢力相勾結,共同壓迫、剝削中國人民,鎮壓中國革命。因此,近代中國盡管在實際上已經喪失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的地位,但是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由于它與連名義上的獨立也沒有、而由殖民主義宗主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尚有區別,因此被稱作半殖民地。議學任務:結合視頻和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近代中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學生討論:教師總結:1、基本國情:(1)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拓展: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不斷發展。(2)形成: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紀中葉以后,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近代化機器大生產。當時的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攻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②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西方其他列強也接踵而至,先后發動第二次鴉片故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西方列強強邊清王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③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3)地位和作用: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議學情境:2、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歷史任務:(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內容: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議題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議學情境:自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播放視頻《中國近代的救亡圖存斗爭》。展示材料: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求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議學任務:結合視頻和所學知識,說說近代中國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他們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學生討論:教師總結:1、中國人民的抗爭: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史詩。2.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3、正確方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2)中國人民斗爭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誕生,為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近代中國三種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議題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議學情境:從北京城區往西一百多千米,順著一條奔流的小溪,可以到達一個群山壞抱的小村莊———堂上村。1943年,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誕生在這里,并從這里傳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作了修改,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如今,在這首歌曲的誕生地,人們建起了紀念館。許多學校在這里為學生舉辦18歲成人禮。議學任務:毛澤東為什么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 說說你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解。學生討論:教師總結:1. 新民主主義革命:(1)勝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勝利的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3.歷史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課堂總結】【易混易錯】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自封的。矯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2.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之間、人民大眾和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矯正:人民大眾和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3.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無產階級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矯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4.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矯正: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5.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矯正:基本國情是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課堂訓練】1.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時期,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有三種建國方案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但是,從根本上說,可供中國人民選擇的正確方案只有( )A.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D.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2.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并相繼提出自己的方案。在眾多建國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其中的原因有( )①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②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展③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最為強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小小紅船承載千鈞,秀水泱泱精神永恒。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②意味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真正有了主心骨③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④對“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等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福建有革命老區縣67個,以及長汀縣寧化縣兩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還有著光輝的古田會議精神和偉大的蘇區精神。福建堅持把紅色旅游作為政治工程,突出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傳承紅色基因的目的是( )①回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②讓人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③教育人們懂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④了解近代中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道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在眾多建國方案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其中的原因有( )①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②走社會主義道路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③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進步和發展④近代中國工人階級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力量最為強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是( )A.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工人階級的覺醒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D.近代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回顧近代中國歷史,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家蒙羞、人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正在苦苦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中國知識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登上了中國歷史舞臺。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主心骨,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結合材料,運用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之間的關系簡要回答近代中國國家性質和社會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案:DBCDAC7.①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了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反映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