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節 論證 評分標準解讀 一類文標準:有力,邏輯性強(分論點采用遞進或對比),論證方法豐富(3種及以上) 二類文標準:邏輯合理正確,方法較為單一 三類文標準:邏輯錯誤,不能證明論點,或者缺乏論證(僅僅是羅列論據)【方法指點】 議論文的種類很多,就其性質可分為立論、駁論、立駁相結合等三種方式。立論重在證明自己的觀點,它采用的論證方式通常有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比較法、歸納法、演繹法、假設論證等。駁論重在反駁對方論點,它的論證方法有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過程的荒謬等方法。立駁結合的議論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駁對方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然后再用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其論證方法可綜合立論和駁論的論證方法來使用。這里只就立論中常見的四種方法簡要地談談。 1.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事實勝于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幾乎每篇議論文都少不了它,特別是論證新穎的、有指導意義的論點,更需要多用它。【例文點評】一念之間 “一念”有多長?或許連千分之一秒都不到。但“一念”的作用有多大?或許人的一生乃至整個世界都被這“一念”給改變了。“一念”這個既小又大的東西,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認為,要把握好“一念之間”。一念之間有善惡。人的善與惡很多時候受感情上的“一念”支配。有多少犯人被審判后都后悔當初不該由著一時沖動做傻事,又有多少想做傻事的人在行動前“一念”頓悟而免于跌入深淵。做錯事的人會懺悔沒有把握住那“一念之間”,克制了自己的人會慶幸自己把握了那“一念之間”。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或許劉海洋不會把硫酸潑向無辜的熊,或許馬加爵還可以繼續和室友聊天打牌。古人曾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敝灰覀儼盐兆×松婆c惡的一念,多服從于善的指引,抵制住惡的誘惑,我們一定能讓心靈充滿良善,讓世界更加溫暖。一念之間定成敗。許多重大的成就,與“一念”都有關系。門捷列夫小睡時夢到了一個奇怪的表格,醒后他立即把它畫出來,他研究多年的元素表難題宣告破解,元素周期表誕生了!斯特勞斯在多瑙河邊漫步,望著波光粼粼的河面,一段旋律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掏出筆和紙,奮筆疾書,名曲《藍色的多瑙河》問世了!愛迪生曾說那99%的勤奮在很多時候不及那1%的靈感。那1%的靈感是什么?就是那冥冥中的“一念”,那一念之間里閃現的靈感帶來了成功和進步。當然,一念之間帶來的也不全是好東西。比如拿破侖在滑鐵盧之戰時因“一念”的害怕,沒有投入預備隊,導致戰役失敗,進而導致他被從王位上拉下,死于流放的島上。由此看來,對于一念之間產生的東西,我們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對于思路和想法,我們要大膽實踐;對于猶豫和膽怯,我們要仔細思索,發現不對就大膽拋去。不讓靈感跑掉,不為怯懦阻礙,我們就可以抓住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獲得成功。善與惡、成與敗都與“一念”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經常會在自己的腦子里出現一閃念,好好思索自己所經歷的“一念”,看看把握住了什么,沒把握住什么,它們分別又產生了什么影響。這會有利于我們把握住“一念之間”,把握住現在和未來。【點評】這是一篇有理(有論點)、有據(有材料)、有序(有條理)的議論文。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看,主要用了例證法,在證明第一個分論點“一念之間有善惡”時,直接用假設分析法對反面典型劉海洋、馬加爵進行了正面假設(因為這兩個事例眾所皆知)。證明第二個分論點“一念之間定成敗”時,用了歸納分析法,指出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斯特勞斯創作《藍色多瑙河》都是因為“一念之間閃現的靈感帶來了成功”。而對于拿破侖的失敗,則用的意義分析法,指出了由于他“一念”的錯誤而給國家和他個人帶來的嚴重后果。正因為作者在講道理時有“例”有“證”,論據才顯得有力,論點才立得穩。2.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它的好處是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數檔次。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錄原材料的有關詞句,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引用時用引號表示;間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關詞句的大意,不必用引號,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無論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相一致。對于引用的詞句,一定要根據文章的觀點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論證一樣,可以先引后議,也可以先議后引,還可以邊引邊議。3.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打比方來論證論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生動、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僖孕∫姶?,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作為設喻的喻體。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 ②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作為喻證的喻體與作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征,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證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③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占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絕。④多方面挖掘喻體含義。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義,考生在應考時可根據論題和論點的需要,通過深入挖掘后,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⑤可一連用多個比喻來說理。⑥運用比喻論證時,同樣需要加以分析。有篇作文叫《機遇》這樣寫:“有些成功的得來,往往看似一蹴而就,帶有一定的‘機遇’,實際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種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斷地吸收養料和水分,苦熬過嚴寒和干旱,日益具備了破土而出的條件,而這時,‘機遇’便宛如適時的春雨,使種子得以順利地發芽、開花。我認為成功與機遇的關系就是如此?!?br/>【例文點評】彎腰也是一種智慧 人生路上,人們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壯觀的大門,或者有大門也不是隨便可以出入的,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幾乎所有的門都要彎腰側身才可以進去。人固然需要刀劍般的鋒利,但也需要柳條一樣的堅韌,柔中帶剛,剛里帶柔,方里顯圓,圓中顯方,面對人生的障礙,成功的入口,我們要學會變通,學會忍一時之屈。這便是彎腰的智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币苍S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會讓原本心情不佳的你悲哀,但你不需要以在暴雨中佇立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反抗,為何不撐起一把傘,靜待雨季的離去;也許突然降臨的寒冬會使衣袖單薄的你寒冷徹骨,但你不需要以整個身軀去撞擊冬天的大門來表達你內心的不滿,為何不裹上厚重的棉被,笑看春天的到來。學會變通,忍一時之屈,你便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幾年臺風泛濫,什么“海棠”“海鷗”“莫拉克”“旋風”……讓人頭大。不知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臺風肆虐后,一棵棵大樹倒地不起,狼狽不堪,而那些柔弱的小草卻在大樹旁迎風起舞,綠意盎然,似乎臺風沒有來過一樣。 為什么剛強有力的大樹都倒了,而無骨的小草卻平安無事呢?原因就在于大樹剛直不阿,在強風中硬挺著脊梁,自然被連根拔起,而柔弱的小草在風中彎著身軀,伏在地上,沒有受到一點波及。小草的“彎腰”難道不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嗎?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須能在必要的時候“彎腰”——委曲求全、忍辱負重。藺相如多次受廉頗羞辱,卻始終謙和避讓,所以保證趙國的團結強大;勾踐臥薪嘗膽三年,為夫差做馬前卒,甚至嘗糞便,最終滅掉吳國,成為霸主;鄧小平在文革期間忍辱負重、等待時機,最終成為一代英明的領導人;八佰伴總裁和田一夫,老來失利,由億萬身家變得一文不名,一年之后卻又領著新的公司上市……這就是“低頭”的智慧,“彎腰”的哲學。 我十分欣賞孟買大學讓新生過小門的做法,為了不碰壁撞墻,就必須彎腰側身。彎腰,不是懦弱和妥協,而是一種生存的智慧。【點評】本文闡述的是在面對人生路上的“小門”時,應該學會“彎腰”即要有策略、學會變通、學會忍一時之屈,這也是一種智慧。全文喻證法和例證法相結合,很好地論證了這個觀點。特別是作者用“柳條一樣的堅韌,柔中帶剛,剛里帶柔”“撐起一把傘”“裹上厚重的棉被”“柔弱的小草在風中彎著身軀”這些喻體從正面來闡述“在困境時,要學會變通,學會忍一時之屈,這也是一種智慧”的道理;用“刀劍般的鋒利”“剛強有力的大樹在強風中硬挺著脊梁”這些喻體從反面來論證全文的觀點,因為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進行論證,從而讓較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令人信服。4.比較法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類比與對比兩種。(1)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借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運用某個材料的引申義,通過類比,來論證文章的觀點,這種方法簡稱類比法,也叫引申論證法。用作類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話、典故、神話故事,還有自然現象和社會幽默小品。類比論證的好處,在于這些材料本身的生動有趣及其哲理性,會使文章的觀點鮮明深刻,而且生動引人。在運用類比論證時,要注意如下兩點: ?、僖甑牟牧弦暾啙崱?紙鲎魑奶攸c的背景,不允許你讓記敘的篇幅過長,如同例證法是對事例的敘述一樣,務必簡短而又全面。 ②對運用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于揭示,一語破的,一針見血。這同例證法一樣。例如為了論證“要成功,必須付出勞動”這一觀點,在列舉“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后,還可做這樣的分析:“僥幸是一種意外,一種偶然,把一時的僥幸視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獲,必須付出勞動?!?br/>(2)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用正面的材料或正確的觀點同反面的材料或觀點進行對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顯豁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能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為獲得高分打下基礎。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 “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做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群眾過去與現在的生活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對比論證有三種方法:“整體對比”“局部對比”“句子對比”。整體對比,即文章的整個本論部分,進行正反對比;局部對比,即將本論部分的某個層次進行正反比較;句子對比,即把意思對立的句子放在一起做比較。 運用對比方法論證時,要根據論點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別是在“整體對比”時,一般應以正面為主。【例文點評】以史為鏡 時間的磨盤轟然作響,驚雷破空,歷史的鏡面于蒙蒙煙塵中驟然清晰,現出許多高大抑或猥瑣的身影。以史為鏡,似水流年浩瀚煙波照出的是人格,反射的是精神。春風得意馬蹄疾,兩位才華橫溢的新科狀元在踏馬游街之時,各自購得明鏡一面。前者敵不過榮華富貴、高官厚祿而賣國求榮,一代忠臣屈死他手。由明鏡裁決,他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遭人唾罵。而后者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竭忠盡智,鞠躬盡瘁卻慘遭殺害的民族英雄,那風波亭里的長嘆,牽動了多少愛國志士的淚水;那“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氣概又穿透了多少人的靈魂。歷史永遠反射著他那傲然挺立的脊梁,國難當頭,方顯英雄本色。明鏡亦因丹心而更亮?!扒嗌接行衣裰夜?,白鐵無辜鑄佞臣”,以史為鏡,足以凸現人格之高尚與卑劣。一代名君李世民,以史為鏡,勵精圖治,使大唐在紛亂的戰火后能夠得以休養生息,繁榮經濟。重用魏征,終創“貞觀之治”。繼后用史實寫出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言。而同為君王,有的卻沉溺于聲色犬馬,花天酒地,一擲千金,醉生夢死,最終只得拱手讓出大好江山,空唱“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之歌,以史為鏡,富國強民,方為社稷之大計。對于國際間存在的某種精神,比如說正義、良知,則更需要以史為鏡,公正裁決。日本政府妄圖篡改侵華歷史,磨滅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各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歷史之鏡是透明的:它照出了東條英機被欲望膨脹的雙眼、南京大屠殺的慘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離我們并不遙遠,歷史不容褻瀆。我有幸聽到尾山宏的名字,一位七十多歲的日本老人對侵華歷史不懈追問,這種跨越國家民族的正義足以感天動地。以史為鏡,我們堅信正義長存。有一面明鏡叫歷史,我愿今生購得一面,愿來世得菩提時,內心沉靜,亦能為歷史明鏡添幾分亮色。 敢問蕓蕓眾生,購史為鏡,還能不買嗎?【點評】讀完此文,不禁為作者思維的深度和扣題的力度大加贊賞。文章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偂帧偟慕Y構,豐富的史料讓文章飽滿圓潤,嫻熟的正反對比論證,從古到今,娓娓道來(秦檜、岳飛、李世民、李煜、東條英機、尾山宏)。以史為鏡,足以凸現人格之高尚與卑劣;以史為鏡,富國強民,方為社稷大計;以史為鏡,我們堅信正義長存。從三個不同的側面、不同角度引出歷史這塊明鏡帶給讀者的一系列回味和思考。文筆流暢,真實感人。以上所概括的四種論證方法,僅僅使用其中的一種,有時論述也會過于單薄。為強化說服力,在一篇文章中要根據文章的論點,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選的論據,靈活運用,合理兼顧,一般應綜合運用二三種。不過,使用多種論證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種,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牛刀小試】1.舉例說說下面這篇習作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身處紛繁心存詩意 曾有這樣一個小姑娘,夜晚走在醫院的走廊上時,誤將窗外投射入內的皎潔月光當作手帕,彎腰拾了一下。著名作家鮑爾吉·原野恰好經過目睹此景,大為感嘆后寫成了散文《月光手帕》。小姑娘怕是并不快樂,或許她的親人正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然而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卻令我們感受到她心中的詩意。是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負擔壓得我們難以承受,可生活中又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因此,我們首先應當學會的是:心存詩意。 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假如你有兩塊面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所謂詩意,便當如此。心存詩意,存的并非勇氣,也非毅力;它不是能夠直接幫助我們擊敗困難的利刃堅盾,也不是一旦缺少了我們便難以維系生命的空氣與水。但之所以認為應當首先學會心存詩意,是因為它是得以區分生命是行尸走肉還是充實多彩的人的根本,也只有它才能使我們身處這樣一個忙碌紛繁的世界卻能活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精彩。詩意,是人們自古以來就追求的意境。中國傳統美學之中,詩意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勾畫出“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的豐子愷,文學作品中一簫一劍走江湖的俠客,品茗獨居看花落的隱士等,正因為他們追求詩意,心存詩意,才美化了自己的人生,即使身處紛繁,也能擁有一片純凈的天空。只是如今的社會,詩意似被埋沒,成為最不起眼的存在。城市化進程加劇的今天,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重復著家、學校(單位)這樣兩點一線的生活,金錢、名利被某些人推至頂端,無數人伸長手、踮起腳去奪,并未意識到腳下被踩住了的詩意發出的悲鳴。這樣的生活或許被稱為生存更為恰當,因為我們不斷承受負擔的重壓,而追求不了美好。此時,我不禁想起了社會中接二連三的輕生事件,有多少人拋卻世間一切,自高處一躍而下,他們在死亡之前想到的是什么?他們有的得到了可觀的薪資,有的擁有了普通人奮力追求的地位與財富,卻為何還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因為找不到生活的美好了吧?回頭一望自己走過的路,竟是一片荒涼,堆砌著的是冷冰冰的金錢,地面干涸龜裂,連一朵小花也尋不見。如此可悲!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大聲疾呼:“停下匆忙的腳步吧!欣賞那些被錯過的風景?!敝皇钦嬲O碌娜藚s少之又少,整個時代、社會都以高速度向前邁進。莎士比亞的墓志銘上有這樣一句話:“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有一部歷史?!倍裎覀兯鶗鴮懙臍v史是否轉瞬即逝或早早夭亡?是否枯燥或千篇一律,連自己讀罷都味同嚼蠟?然而總有人仍能心存詩意,堅守心靈的純凈:梭羅漫步瓦爾登湖畔,吮吸的何嘗不是自然的詩意?劉墉為幾只蟬停下腳步,感受的又何嘗不是生命的詩意?一個心存詩意的人才能活出詩意,才能在承受著生活給予的負擔之時仍不懈地尋求生活的美好。我們或許掙脫不了時代給予的命運的束縛,或許逃不開社會的節奏,但是我們可以心存詩意,在細微處發現生活的美好。早有詩人說過:“心遠地自偏?!毙闹兴娴脑娨?,不僅能美化生活,更能使我們追求更多,享受更多。 即使身處紛繁,也請心存詩意吧!“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薄 ?br/>【例文解讀】文章由一則故事起筆,得出“我們首先應當學會心存詩意”的觀點。中間主體部分則綜合運用喻證法、例證法、引證法和對比論證法充分而有力地闡述了觀點。在論述過程中,對材料能信手拈來并能作恰當的詳略處理,顯示了較高的選材組材能力。語言簡明流暢,思路有序縝密,思考頗見深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