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鄧稼先素養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以小標題連綴,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2.學習選取典型事例和通過對比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3.把握課文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特色,體會其表達效果。4.感悟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的崇高精神。第1課時◎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勾畫關鍵語句和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知識鏈接“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第一顆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預習導學】1.積累重點字詞。·學習小助手·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習時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義詞,聯想區別,正確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殷紅( ) 彷徨( ) 燕然( ) 羅布泊( )元xūn( ) 開tuò( )難kān( ) ái( )癥(2)解釋下列詞語。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②當之無愧: ③家喻戶曉: ④截然不同: ⑤馬革裹尸: ⑥婦孺皆知: 2.梳理主要內容。(1)全文巧立 、“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我不能走”、 六個主題式的小標題,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 ,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豪邁、偉大而崇高。 (2)從鄧稼先的身上,我們不難感受到鞠躬盡瘁、 、 、 的優良品質。 (3)在文章“永恒的驕傲”部分中,作者從 、 、 、 四個方面對鄧稼先的綜合品質進行了高度評價。 【答案】1.(1)yān huáng yān pō 勛 拓 堪 癌(2)①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②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③每家每戶都知道。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共同之處。⑤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將士戰死于戰場。⑥婦女、小孩全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廣泛為人所知曉。2.(1)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民族感情 友情 永恒的驕傲 性格和優秀品質(2)忠厚樸實 身先士卒 勇于奉獻(3)為人 才能 思想 品格【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讀·自主體味情感本文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百年的民族情結、50年的朋友感情為基調,用飽含深情的語言為我們呈現出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形象。我們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各種感情。·朗讀提示·讀中國百年屈辱,讀出滿腔悲憤;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出揚眉吐氣;讀中國“兩彈”成功爆炸,讀出歡欣鼓舞;讀作者對鄧稼先的贊語,讀出熱情贊美;讀作者讀信后“感情震蕩”“熱淚滿眶”,讀出為民族自豪、為朋友驕傲的真情;讀唐代李華的《吊古戰場文》,讀出蒼涼悲壯;讀“五四”時期的《中國男兒》,讀出壯懷激烈;讀“永恒的驕傲”,讀出深切懷念。任務驅動二品·概括文章內容文章采用“橫式結構法”,巧設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看似分散的內容組合在一起,集中地表現同一個主題。請圍繞小標題,仿照示例,概括每個板塊的內容。 示例:第一部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答案】第二部分: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肯定鄧稼先“‘兩彈’元勛”的地位,贊揚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第三部分:將鄧稼先與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進行對比,突出鄧稼先忠厚樸實、無私的品格。第四部分:作者為中國人獨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彈而自豪,為朋友鄧稼先而驕傲。第五部分:寫鄧稼先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勇挑重擔,身先士卒,贊美他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寫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和書信中的話,總體評價鄧稼先,表達對朋友的深情。任務驅動三析·理清行文思路【探究一】這六部分內容的順序能否調換 請闡述理由。 【探究二】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有怎樣的特點 有什么作用 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并說明理由。·學習小助手·作者行文段落的安排往往存在一定的規律,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或時間上的先后,或前后的照應,或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等等。完成此任務,需具體分析這六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答案】【探究一】這六部分內容的順序不能調換。全文六個部分緊密關聯,邏輯嚴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成就,是下文的綱目;第三部分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來突出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是對第二部分的補充和延伸;第四部分從側面寫鄧稼先貢獻之大,也是對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重點寫了鄧稼先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總結全文,水到渠成地引出對鄧稼先的高度贊揚和緬懷,體現全文中心。因此,這六部分內容的順序不能調換。【探究二】這些小標題擬得新穎,概括性強,突出了各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蘊。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現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這體現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藝術和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示例一: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個小標題如恢宏的畫面,給人縱深的歷史感。在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推出鄧稼先,說明鄧稼先是對這一巨變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偉大人物。示例二:第五部分小標題“‘我不能走’”,以一句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鄧稼先身先士卒、勇于獻身的精神,有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也可分析其他小標題,此處略。一課一法小標題擬定五技巧①要準確恰當。小標題要將本段或幾段所寫的內容主旨,概括得準確無誤、恰如其分。②要明確集中。小標題擬寫不能過于雜亂,擬得越集中越好。③要照應主題。小標題要與全文總標題相呼應,總標題是對全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綱”;小標題則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總標題內涵的展示,是“目”。④要合乎邏輯。總標題與小標題之間具有領屬關系,應合乎邏輯。⑤要有藝術性。擬寫時可運用形象的語句,可引用古詩詞、歌曲等,可運用對仗式、排比式,等等。21 鄧稼先第2課時◎重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情感。知識鏈接 1924年6月25日,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稱為“‘兩彈’元勛”的鄧稼先出生。1958年,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為國家放個大炮仗”。28年,他隱姓埋名,沒有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28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國家! “紅云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后,二代輕舟已過橋。”這是鄧稼先親筆寫的一首詩。“鄧稼先”,歷史的天空會永遠鐫刻下這個名字!【預習導學】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kān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pèi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難kān( ) pèi( )服 仰慕( )(2)“婦孺皆知”中“孺”的意思是 ;“仰慕”的意思是 。 2.第五部分中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學習小助手·結合特定語境,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化文章主旨;等等。【答案】1.(1)堪 佩 mù(2)小孩子 敬仰、思慕2.寫出戈壁灘的荒涼,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表現了鄧稼先工作環境之惡劣、工作條件之艱苦,襯托出鄧稼先的工作熱情和不畏艱辛、不怕犧牲的精神品質。【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整體感知,分析人物形象鄧稼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請與小組成員合作,分析文中事例,對鄧稼先進行評價。·學習小助手·人物形象包括外在與內在(性格、精神品質等),要以內在為主,以外在為輔。概括人物形象要從整體事件入手,要緊緊抓住構成事件的故事情節,抓住每個情節中的核心細節。核心寫作 下面是“燃燈校長”張桂梅的頒獎詞,請閱讀,并參照其形式,為鄧稼先寫一則頒獎詞,100字左右。張桂梅的頒獎詞: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寫作提示: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突出貢獻、卓越品質,用對偶、排比等修辭表達對人物的高度贊揚。【答案】典型事例 評價1950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危難時刻,報效祖國1958年8月奉命研究原子彈制造理論,之后成功設計了中國的“兩彈” “‘兩彈’元勛”,功勛卓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化大革命”初期,說服兩派繼續工作 沒有私心,一心為公1971年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 勇敢,公正無私,真誠坦白,以理服人1971年,寫信向楊振寧證實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嚴謹求實,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1982年,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人們勸他回去,他說:“我不能走。” 執著追求,無私奉獻,身先士卒,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核心寫作示例:當蘑菇云的硝煙點綴了蒼茫的大漠,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獅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任務驅動二揣摩語言,體會作者情感分組完成下列探究任務,揣摩語言特點,體會作者情感。【探究一】精讀課文,體會鄧稼先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助手·把你認為比較精妙的詞句標示出來,然后用“我覺得×××(詞句)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精彩發言。【探究二】請從文中找出喜歡的語句或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品味這些語言。【答案】【探究一】示例一:我覺得“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情狀,讀來令人悲痛傷心,更讓人為中國處境擔憂。示例二:我覺得“可歌可泣”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體現了使20世紀人類歷史發生巨大轉變的千千萬萬的英雄人物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生得偉大,他們是大寫的“人”。同時與下文“鮮為人知”相照應,突出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無言英雄形象。示例三:我覺得“鮮為人知”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對比鮮明。一位“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卻“鮮為人知”,這看似矛盾,卻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將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的做人原則和高尚品德,對比之下愈見其人格的偉大。示例四:我覺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作者用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艱辛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做了總結,讓我們肅然起敬。【探究二】句子一:對這一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賞析一: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用特寫鏡頭把鄧稼先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鄧稼先,從而指明了核心人物,開啟下文。句子二: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本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賞析二:既指出了奧本海默和鄧稼先的共同之處,又運用對比的手法和表遞進關系的句子,概括了他們在性格和為人方面的截然不同,為下文寫奧本海默的鋒芒畢露而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實、品行純正張本。句子三: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賞析三: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奉獻精神,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句子四: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 ——我始終想不清楚。賞析四:運用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受到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又為鄧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意蘊豐富。一課一法寫好人物傳記兩要點①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氣質,使傳主成為獨特的“這一個”。借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其特質。選材精當,主題集中;既不給人物套上美麗的光環,又使這個人物形象具有獨特性。②將史料的真實性與描寫的生動性有機結合,要有文學性。傳記文學不是純客觀地記載傳主的生平經歷,而是在尊重客觀史實、遵循傳主的生平經歷的前提下,根據作者的理解和作品主題的要求,在一些具體的細節描寫和次要人物描寫上,進行恰如其分的想象和夸張,做一定藝術加工,但這種加工必須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特定邏輯。思維導圖再讀課文,感受鄧稼先的光輝形象。【答案】勇于獻身 愛國情懷 人格魅力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 鄧稼先 第1課時.docx 1 鄧稼先 第2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