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壹重點內容《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明長城和北京城;《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湯顯祖《牡丹亭》貳課程標準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本課重點一、科技名著《本草綱目》李時珍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好讀醫書,醫家《本草》……然品類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采,芟(shān)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卷。——(節選自《明史》)博采眾長,刻苦鉆研實地考察,不恥下問一、科技名著《本草綱目》全書52卷約190萬字附圖1160幅藥物1892種醫方11096則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2011年,《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名錄》。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科技名著《本草綱目》自問世后,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達爾文譽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醫學家或藥學家:戰國時醫學家 (四診法)——東漢末醫學家(麻沸散、五禽戲)——漢末著名醫學家(《傷寒雜病論》)——唐醫學家(千金方)——明代杰出醫藥學家(《本草綱目》)——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一、科技名著《天工開物》《天工開物》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他在書里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明朝的中國處于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中國古代有“士農工商,以農為本”的觀念,這一編排體現了作者重農的思想。一、科技名著《天工開物》《天工開物》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18篇。并附有123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上卷記載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苧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制鹽、制糖工藝。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制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采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卷記述金屬礦物的開采和冶煉,兵器的制造,顏料、酒曲的生產,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治絲圖灌溉圖挖煤圖煉水銀圖紡車圖冶鐵圖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一、科技名著《農政全書》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先驅之一。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寫了一部《農政全書》的科學家,只此一位,別無他人。主要經歷:祖輩世代從事農業生產,生活在農村,從小關注農業,研究農業,深知農民的辛苦。自小博覽群書,刻苦鉆研,結識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虛心請教,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翻譯出《幾何原本》,學貫中西。一、科技名著《農政全書》作品簡介: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作品地位: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體現治國治民的“農本”思想作者 地位《本草綱目》 總結了我國古代________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開物》 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_______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 ”《農政全書》 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_____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_________________。李時珍藥物學宋應星手工業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農學農業科學巨著總結性著作;注重實用性、實踐性二、明長城和北京城明長城長城是由墻體、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所組成的完整的軍事防御工程體系。城墻關隘烽火臺城臺關城二、明長城和北京城明長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明長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區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亦稱邊墻,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明長城關城就是中國的城堡。關城是出入長城的通道,也是長城防守的重要防線,建磚砌拱門,上筑城樓和箭樓。關城與長城是一體的,著名的有山海關、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等。山海關——“天下第一關”嘉峪關—“天下雄關”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完善工程質量更優異二、明長城和北京城明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明長城和北京城北京城明成祖朱棣取得帝位后,選定北京為都城。從1406年開始營建北京城,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其余分別是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二、明長城和北京城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圖皇城在宮城外面,周長9000多米,設有6個門。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是北京城的核心;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長約23千米,設有9個城門。外城在內城南面,設有7個城門。特點①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 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根據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②以宮殿為重點,并建有壇廟、宮苑、王府、橋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種民生設施;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為雄偉壯麗,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體現皇權至上原則三、小說和藝術小說明朝中葉以后,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市民階層日益壯大。與正統詩歌相比,小說具有更多的趣味性,而且更加的貼近于現實生活,滿足了市民階層對文化的需求。明統治階級對當時的知識分子采取了許多高壓政策,許多文人在詩歌創作中不敢觸及政治現狀,只能在政府不重視的小說中表達對現實和生活壓迫的不滿。明代印刷術的進步,刻書業的發展,使小說有了更快捷的傳播條件。明朝小說發達的原因三、小說和藝術小說書名及 成書時間 作者 主要內容 典型人物 典型故事 成就《三國志通俗演義》 元末明初 以魏、蜀、吳三國斗爭為中心,曹劉矛盾為主線,描繪了三國大規模的政治軍事斗爭 劉備 關羽等 桃園三結義等 我國 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水滸傳》 以北宋宋江起義為題材,描繪了梁山泊108位好漢起義的曲折發展過程 武松宋江等 武松打虎等 運用白話描寫故事進程和人物性格,洗練明快,生動傳神《西游記》 明代中期 根據玄奘西行為原型,塑造了唐僧等師徒四人不畏艱辛西天拜取佛經的故事 孫悟空、唐僧等 三打白骨精等 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 小說,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筆調,勾畫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發了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小說的語言生動流暢,故事引人人勝章回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元末明初神話三、小說和藝術小說(1)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不僅著意于戰爭場景的描寫,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2)《水滸傳》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描寫了北宋年末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其塑造的一百零八將的形象深入人心。(3)《西游記》根據玄奘西行為原型,塑造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辛西天拜取佛經的故事。明朝藝術書法繪畫戲劇地理董其昌(1555—1636)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徐渭(1521—1593)《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湯顯祖(1550—1616)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游記》既是地理學巨著,也是文學名著。三、小說和藝術藝術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徐渭墨葡萄圖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中國科學技術史》材料1:正如宋應星在該書的序言中所說,“是書與科舉功名毫無關系”,當時士大夫對這部書不屑一顧。后來乾隆時編《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因此更不敢印行。——摘編自潘吉星《宋應星評傳》材料2:由于地理上的相對隔絕、政治上的相對獨立穩定,古代中國人獨自走著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形成了技術型、經驗型、實用型為主的科技體系。…中華民族先人在科學技術上的獨特建樹,一直保持著其永恒的魅力。——摘編自吳國盛《科學的歷程》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西方:探索新領域,重理論、實驗(近代科學),為侵略與(資本)擴張提供條件中國:總結傳統領域、實用、實踐,科技發展面臨停滯的危機根源:君主專制加強,思想趨于保守、天朝上國的自大本課小結當堂測評蘭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學者、藥物學家。他編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記述西南高原地區藥物,包括民族藥物在內的藥物學著作。一百多年后,明代杰出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出著名的藥物學著作( )A.《傷寒雜病論》B.《唐本草》C.《千金方》 D.《本草綱目》明代宋應星所著的一書中全面記載了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經驗技術,他引用《尚書》的內容寫道,“潤下作咸,武王訪箕子而首聞其義”,強調制鹽是圣王也要重視的事,在一幅《治絲圖)》中,他所繪的紡織工人戴著指套和綁腿,儼然知識分子裝束。此書是(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DB當堂測評“總括農家諸書,裒(聚)為一集。凡農本三卷,皆經史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材料介紹的是( )A.《史記》 B.《齊民要術》 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大運河 C.北京故宮 D.明長城明代長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墻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綿延伸展的墻體為干線,構建了多層次、縱深的防御體系。這體現了長城是( )A.商品貿易的主要場所 B.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備的軍事防御體系 D.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CD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知識解析】明北京規劃.mp4 導入: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化.mp4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