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野 望【唐】王績一、課文助讀【文題解讀】選自《王績詩注》。野望,眺望原野,交代了寫作對象。【作者簡介】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ɡāo)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王績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等。【寫作背景】此詩作于詩人辭官隱居在東皋(在今山西萬榮)之時,詩中流露出詩人避世退隱的心態。二、課文解析原文 參考譯文 賞析與理解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內容 首聯:敘事兼抒情,寫詩人傍晚在東皋佇望山野秋景及感受。點明“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心情。煉字 ①望。“望”字點題,同時領起中間兩聯的寫景內容。“望”既指詩人眺望,又暗指詩人內心的期望,希望覓得知音,得到理解、賞識和重用。 ②徙倚。“徙倚”即徘徊,寫出人物內心的苦悶和矛盾。寫法 用典。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②表現出詩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卻始終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緒。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暉。放牧的人趕著牛群返回,獵人騎馬帶著獵獲的鳥獸歸來。 內容 頷聯:寫傍晚時分秋天山林之景,從正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彷徨無依)的心緒; 頸聯:寫傍晚時分人的活動,用特寫手法,描寫牧人和獵人各自遂愿而歸的田園生活,從反面襯托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境。寫法 ①這兩聯運用動靜結合(或遠近相映)的表現手法。頷聯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夕陽余暉暈染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都呈現著濃濃的秋意;頸聯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放牧的人趕著牛群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獲的鳥獸歸來。這四句描繪了一幅山林晚秋圖,在閑逸的情調中,透露出詩人的孤獨和苦悶。 ②融情于景。頷聯描寫了漫山遍野的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③運用白描手法。這兩聯運用白描手法,描寫出秋天的樹色與落山的日暉,還有驅逐小牛而歸的牧人與打獵歸來的獵人。用質樸的語言描畫了農村生活的真實情景。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只好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內容 尾聯:抒發詩人的隱士情懷(表達詩人避世退隱的心態和內心的苦悶惆悵)。寫法 用典。①引用《史記·伯夷列傳》中“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的典故,②表達詩人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的苦悶和憂郁的心情,并流露出欲學伯夷、叔齊避世退隱的意向。主旨 這首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透露出詩人的彷徨、孤獨和苦悶。寫作 特色 ①描寫角度富于變化。頷聯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頸聯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②情景交替。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得以深化。 ③格調淳樸清新。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式,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本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三、文章結構四、課后習題《野望》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聯系作者的生平,說說你對詩作思想感情的理解。【答案】第一問:中間兩聯主要寫景,描繪了詩人薄暮時分于東皋所見的田園風光。夕陽余暉暈染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都呈現著濃濃的秋意;放牧的人趕著牛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獲的鳥獸歸來。第二問:①首聯“徙倚”點明作者徘徊無依的孤獨心境。②領聯和頸聯寫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園景物,但因作者心緒的原因,帶有憂郁、孤獨和清冷的色彩。③尾聯抒發感情,田園生活的靜謐和安閑沖淡不了詩人的憂郁,他感覺自己并不能融入這詩一般的田園山水,只好向先賢尋找慰藉。④可能是因為仕途的不得志,感覺前途渺茫,整首詩充滿了詩人的彷徨、孤獨和苦悶。五、核心命題解讀1.首聯和頷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試分析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答案】描繪了一幅滿天秋色、峰巒疊嶂的富有詩意的山水畫。作用:①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呼應標題,同時領起中間兩聯的寫景內容。第二句呼應尾聯,表現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②首聯現了作者在現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與悵惘的心情。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中疊詞的使用,有什么好處?【答案】“樹樹”是每一棵樹,說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連山,層巒疊嶂。這兩個疊詞寫出了秋色的蒼茫和廣闊。3.“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中哪幾個字用得好?為什么?【答案】這兩句中幾個動詞“驅”“返”“帶”“歸”用得很好。對牧人與獵馬進行了特寫,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這幾個詞初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細想起來那畫面卻是如現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所以作者的用詞是自然而精辟的。4,頷聯和頸聯運用了何種手法?試作簡要賞析。【答案】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頷聯寫的是靜景,頸聯寫的是動景。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下,牧人驅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5.結合全詩內容,簡析詩人“長歌懷采薇”的原因。【答案】詩人在現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長歌懷采薇”,即放聲高歌,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引為神交密友。6.“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來傳達這種情懷?【答案】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抒發了作者惆悵、孤寂的情懷。在這里作者巧用典故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而且還要跨越一千多年去尋找知己,這是一種曠古的落寞、曠世的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