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一、課文助讀【文題解讀】選自《全元散曲》。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題目。潼關,于陜西省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華山。懷古,意思是憑吊古代遺跡,追懷古人古事,抒發作者的情懷。【作者簡介】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屬山東)人,元代文學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張養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為當代及后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其與元明善、曹元用并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寫作背景】潼關位于東西兩京(洛陽、西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經者的懷古之情。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關中發生旱災,為了賑濟陜西饑民,他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為陜西行臺中丞。本曲是作者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的情懷而作。二、課文解析原文 參考譯文 賞析與理解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山峰像是在這里集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險要。 內容 ①開篇描繪潼關的險要地勢。②暗示它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自然引出后文抒發感慨的內容。 【預設考題】從結構和內容上賞析開篇三句在全曲中的作用。煉字 聚、怒。“聚”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字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這兩個字運用了擬人的方法,寫出潼關地勢的險要。 或:“聚”“怒”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來,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表現了潼關地勢的險要。 或:“聚”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怒”字賦予黃河以人的情緒,既寫出了黃河咆哮的氣勢,又交代了潼關處于黃河邊的險要位置。 或:“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態感,用擬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競向潼關奔來的情景;“怒”字則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黃河波濤洶涌的情態。寫法 視聽相結合。這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的雄偉與地勢險要,暗示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 【預設考題】請任選角度賞析開篇三句。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遙望長安,心潮起伏。令人傷心的是途中所見的秦漢宮殿遺址,昔日的萬間宮殿都已化作了塵土。 內容 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懷古)。 【意境相似】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煉字 ①望。“望”字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險要和山川的壯美;引發了撫今追昔的傷感情懷;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和議論。 ②躊躇。“躊躇”一詞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此時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及對在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 ③傷心。“傷心”二字不僅是對古都長安今非昔比的感慨,也是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 【預設考題】請對曲中的“望”“躊躇”作簡要賞析。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內容 由現實場景的描寫轉入議論抒情,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用 ①結尾句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升華。②懷古實乃傷今,總寫作者對元代現實生活的沉痛感慨,③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批判、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人文關懷。 【預設考題】結尾句對全曲情感的抒發有怎樣的作用?主旨 ①一代王朝興起,必定大興土木,建筑宮殿,勞民傷財;一代王朝滅亡,在戰爭中深受其害的還是百姓。朝代不斷更迭,可百姓的苦難從未改變。②揭示主題,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批判,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人文關懷。 【預設考題】請從內容角度談談你對結尾句的理解。整體 理解 分析作者是如何將寫景、抒情、議論完美結合的。 【答案】作者首先描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地勢,然后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發表議論,得出結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主旨 這是一首詠史懷古的散曲。作者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寫作 特色 (1)雄渾蒼茫的景物描寫。散曲開頭從寫景入手,大處落墨,用“聚”和“怒”兩個字,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氣勢雄渾的感情基調。 (2)悲憤沉郁的情感抒發。 (3)高遠深邃的意境。 (4)將寫景、懷古、議論三者有機結合。作者先描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然后從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發表議論,得出結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三、文章結構四、知識拓展文體知識曲 曲是元代出現的新興體裁,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數和小令兩種基本形式,沒有動作、說白。套數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五、課后習題《山坡羊·潼關懷古》為懷古之作,說說它詠嘆了怎樣的歷史,表達了怎樣的懷古之情。【答案】作者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六、核心命題解讀1.請從煉字的角度,說說“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妙處。【答案】“聚”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字形容黃河之水的澎湃。這兩個字運用了擬人的方法,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險要。(意思對即可)2.請描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所展現的畫面。【答案】示例: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則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咆哮著,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著、攢動著,仿佛集合到這里來接受檢閱。(符合曲意即可)3.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望西都,意躊躇”中“躊躇”二字妙在何處。【答案】“躊躇”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此時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及對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意思對即可)4.作者是如何從“潼關路”聯想到朝代興亡的?【答案】潼關,地勢險要,扼守“西都”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關系著在關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興亡。因此,當作者在“潼關路”上望“西都”的時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興亡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