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課題 重力教材 與 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影響;重力是以后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對于重力要從它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進行認識,對于萬有引力只需讓學生明白天上的物體跟地面上的物體一樣,都受到引力作用,對萬有引力定律不必補充和深入討論;物體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不要急于給出結論,要通過探究得出。教學目標 1.物理觀念 (1)通過現象觀察并分析重力的方向、作用點; (2)通過對知識的回顧更好的熟練浮力基礎知識以及應用公式; (3)能結合示重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進行綜合應用。 2.科學思維 (1)嘗試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科學的猜想 (2)體會用圖象處理實驗數據、根據圖象得出實驗結論的方法 3.科學探究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 4.科學態度與責任 (1)對重力的存在及應用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關重力的現象 (2)培養學生樂于參與科學實踐的情感,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 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本實驗需要的器材不多,實驗結論差別不大,建議讓學生親自做一做,不要用教師演示實驗代替;這個實驗探究的重點可突出“猜想”與“分析論證”兩個要素。教學難點 重力的方向。該知識點的誤區在于學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誤認為與接觸面垂直,將“豎直向下”與“垂直向下”混淆,建議利用直角三角板作一條鉛垂線,改變三角板的擺放方式,觀察鉛垂線的方向。教學輔助手段 彈簧測力計、鉤碼教 學 流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引入: 觀察與思考: 問題1:為什么“水往低處流” 問題2:衣服上的水滴、成熟的蘋果總是落向地面,為什么 觀賞、體會生活中的現象,針對問題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通過思考、觀察,激起學生好奇心,從而引入課題。【探究新知】 一、重力的大小(G)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 (3)重力的受力物體:研究的物體。 ◆探究活動1:請同學們用手分別托起實驗桌上的兩組物品,說出感覺所用的力的大小,為什么所用的力不同 體驗與感悟:不同質量的物體用手托住時所用的力不同,質量越大的物體,托住時所用的力越大,即物體重力越大。 思考:用手托住三個不同材料的金屬柱,所用的力不同,即物體重力不同,是什么影響了重力的大小 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活動2:利用彈簧測力計和質量不同的重物——(已知質量的鉤碼)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 (1)猜想 學生動手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討論交流。 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重力現象,并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結合。(2)設計實驗——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質量不同的重物——鉤碼(已知質量)。 【器材組裝及實驗步驟】 ①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調節彈簧測力計指針到零刻度線處; ②將一個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觀察并記錄鉤碼的質量m和重力G,填寫在表格中; ③逐次增加鉤碼個數,再做4次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4次鉤碼重力G,觀察并記錄4次鉤碼的質量m和對應的重力G,并填寫在表格中; ③整理實驗器材,分析實驗數據,總結結論。 【實驗數據】 鉤碼的質量m/g鉤碼所受重力G/N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N·kg-1)0.11100.22100.33100.44100.5510【數據分析】 建立G-m坐標系,描點并連線。 【實驗結論】 ①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②關系式:G=10 N/kg×m。 實驗、感受、思考、回答。 通過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同時在實驗過程中,互相交流和討論,增強合作意識。 ③比例系數為 g=9.8 N/kg(粗略計算時g取10 N/kg) ④g=9.8 N/kg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 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 N。 ⑤g的大小與地理位置有關,地理位置不同,g值不同。 3.重力計算公式:G=mg。 二、重力的方向 ◆探究活動:請同學們按圖所示,將一個乒乓球懸掛在鐵架臺上,觀察懸掛乒乓球的細繩方向;然后在鐵架臺的左下端墊上一個木塊,仍觀察懸掛乒乓球的細繩方向。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用細線懸掛一重錘,以鉛垂線為標準,使所砌墻與鉛錘線平行,以保證墻的豎直方向。 想想議議:在圖中,地球上幾個地方的蘋果都可以向“下”落,但從地球外面看,幾個蘋果下落的方向顯然不同。那么,我們所說 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三、重心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思考與討論: 提問1:雜技演員是如何控制重心的 提問2:不倒翁是采用什么方法降低重心的 實驗、感受、思考、交流、回答。 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重心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活動:重力的示意圖 例題1:水平面上的小車重100 N,如何表示這個力 例題2: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出斜面上重為200 N物體所受的重力。 四、重力的由來(萬有引力) 想想做做:用一根細線拴住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這時,你會覺得橡皮需要用線拉住才不會跑掉。 1.牛頓通過現象發現萬有引力。 2.所有物體都受萬有引力的作用。 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討論交流。 從小實驗感受萬有引力。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課堂 小結 小組總結: 重力的施力物體;2. 重力的方向;3.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板 書 重力 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重力的方向: 重心:課 堂 反 饋 如圖7-3-10所示,我們腳朝下站在地球上,此時我們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下 的;在我們腳“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腳是朝“上”的,但是他們也能平穩地站在地球上,他們受到的重力的方向也是 豎直向下 的,這就說明我們通常所說的“下”是指向 地心 的方向。 作 業 1.關于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物體的重力 B.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C.蘋果只有下落時才受到重力作用 D.上升的物體不受重力 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數據: m/kg0.10.20.30.40.50.60.7G/N0.981.962.943.924.905.88(1)本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器材有天平和 。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物體的質量為0.7 kg時,它受到的重力是 N。 (3)如圖7-3-1所示的四個圖象中,關于物體重力的大小與其質量的關系,正確的是 。 3.關于重力的方向,圖中表示正確的是 ( ) 4.如圖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四個示意圖,圖中的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徑,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描述最接近實際的示意圖是 ( ) 5.小明在教材上看到建筑工人利用鉛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從而受到啟發,自制“鉛垂線”掛于門前立柱時出現了如圖7-3-6甲、乙所示情形,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 ) A.略向東南方向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傾斜 D.略向東北方向傾斜課 后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