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

資源簡介

3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
1.了解時政評論類文體特點,學習本文事理論證和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2.梳理本文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文章的嚴謹準確的語言特色。 了解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全面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深刻內涵及其重大現實意義。 梳理本文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和論證語言。
(一)基礎知識
作家作品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蘇無錫人。1955年9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新聞專業,翌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1962年畢業后,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后更名為哲學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
解題
①“實踐”,即改造社會和自然的有意識的活動。
②“檢驗”,檢查并驗證。
③“真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④“唯一”,突出了“實踐”這一標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⑤“標準”, 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
生字注音
輿論( ) 炮制( ) 胡謅( )
永葆( ) 開辟( ) 枷鎖( ) 無稽之談( )
解釋詞語
肅清:
按語:
此岸性:
爭論不休:
無稽之談:
自吹自擂:
撥亂反正:
(二)了解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延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舉國歡騰,人心思變,百業待舉。黨面臨著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但是,這一進程受到“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
針對這種狀況,鄧小平多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與此同時,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從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復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正確認識與把握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1977年秋季,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兩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經過中央黨校和《光明日報》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成為黨和國家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
【思考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題目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個簡短的判斷句,“唯一”強調其不可替代性,言簡意賅,振聾發聵,發人深思。同時,鮮明地點出本文的中心觀點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思考2】這篇文章的開頭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 ①提出話題,指明論證前提;②說明寫作背景,強化針對性;③指出寫作的目的意義,為下文張本。
【思考3】研讀第一部分
1.由第一部分來看,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明確  ①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②從實踐的特點來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③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說“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文中主要列舉了“科學史上”的哪些事實?
明確  ①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后,才充分證明了門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確性;②加勒依據太陽系學說發現海王星后,才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③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也使它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④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的斗爭,才最終證明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
3.分析論證過程及其使用的論證方法。
明確 論證過程:①先引用經典理論文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觀點論證“一個理論,是否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
②然后再引用毛澤東的觀點論證“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
③緊接著運用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這兩個事例,論證“只有實踐,才能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④最后作者運用了馬克思主義被承認為真理及國際共運史、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具體事例進一步證明“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論證方法:引用論證及舉例論證。
【思考4】研讀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主要批駁了“四人幫”的哪些唯心論的先驗論?
明確  ①天才論;②文藝、教育等各條戰線的“黑線專政”論;③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變成走資派;④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經濟基礎”;⑤儒法斗爭還要繼續。實踐證明,這些理論是反馬列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
2.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針對哪兩類同志的疑惑和擔心來展開議論的?
明確  ①第一類人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②第二類人擔心強調實踐的作用,會不會影響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修正主義。
3.分析這一部分的論證思路及論證特點
明確 ①首先辯證地論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會削弱理論的意義”。
②然后反面論證“‘四人幫’出于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錯誤性”從而立起靶子,進行批判,證明錯誤性。
③最后重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
論證特點:采用立論和駁論相結合的論證方式。
【思考5】研讀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文中列舉了毛主席重印按語寫補充說明一事,主要是為了強調什么?
明確  毛主席一貫嚴格要求不斷用革命實踐來檢驗自己提出的理論和路線,他并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而是處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的正確性。正是毛主席這種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才保證了自己的理論不斷發展。
2.概括這一部分的論證特點,并加以分析。
明確 善于運用經典理論文獻和典型事例進行論證。例如:論證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這既是論點,又是論據,用革命導師的實踐活動來進一步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思考6】研讀第四部分
1.怎樣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明確  文中認為,我們要有共產黨人的責任心和膽略,勇于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現實的確切事實,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順利地進行新的偉大的長征。
【思考7】文章的四個組成部分有何聯系?
明確 第一個標題提出了全文的觀點;第二個標題表明自己的觀點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的,是論證的第一個層次;第三個標題指明“革命導師”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在行動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是論證的第二個層次;第四個標題強調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實踐標準,聯系實際,發出倡議。四個小標題,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逐層解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環環相扣,形成了層進式結構。
【思考8】文章在論證上有何特點?
明確 ①多種論證方法相結合,如引證法、例證法等論證方法。
②破立結合。總標題和第一個小標題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觀點,這是“立”;第二個小標題部分有“有的同志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有的同志說,我們批判修正主義,難道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去衡量,從而證明修正主義是錯誤的嗎 ”列舉有的人的錯誤認識或者錯誤觀點,提供批駁的靶子,然后進行分析批駁,揭示其片面、錯誤之處,這是“破”。全文以立論為主,立中有破,破立結合,增加了論證的力量。
【思考9】品味語言,理解含義
1.本文語言嚴密、準確,富于思辨性。請賞析下列各句。
①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 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明確 采用設問開頭,發人深省;自問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觀點。
②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
明確 首先用了三個否定句,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的做法;接著運用類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必須”語氣堅定,氣勢奪人。
③但是,這些五花八門的謬論,根本經不起革命實踐的檢驗,它們連同“四人幫”另立的“真理標準”,一個個都像肥皂泡那樣很快破滅了。
明確 語言簡潔有力,連用“根本”“很快”,表達出謬論經受不起實踐檢驗的事實;“像肥皂泡那樣”,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謬論破滅之狀。
④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
明確 “不僅”“而且”表遞進,用極簡約的文字表達了極豐富的內容;放在段首,總領全段。
2.怎樣理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它既具有絕對的意義,又具有相對的意義”這句話的含意?
明確  ①就一切思想和理論都必須由實踐來檢驗這一點講,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②就實踐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無條件地完全證實或完全駁倒一切思想和理論這一點來講,它又是相對的、有條件的;③今天的實踐回答不了的問題,以后的實踐終究會回答它,就這點來講,它又是絕對的;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它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思考10】結合歷史事實和親身經歷,探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社會意義。
明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闡明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這場大討論,為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奠定了思想基礎。
【思考11】讀了此文,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明確 示例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艱深和高遠,而在腳踏實地,思考現實,破解難題。社會在不斷發展,思想、理論必須不斷創新。但也要看到,人們的思想不是線性發展的。在人類歷史的特定時期,往往出現教條主義盛行、社會陷入認識誤區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時弊,呼吁重視人類認識的基本特點和規律,重溫人類思想成果,就更為重要。這篇文章的寶貴之處在于它以巨大的勇氣和膽識,不懼權威,不畏教條,不畏流言,直面現實,切中時弊,解決現實問題。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于它思想的沖擊力,并由此引發了一場時代性的大討論,推動了歷史進程。
【思考12】學習駁論方法
文中采用駁論的論證方法,批判了“四人幫”鼓吹的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對于一些同志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疑慮進行了澄清,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
【思考12】明晰主旨
文章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明確地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
概括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
明確 結構清晰,層次清楚。開頭先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總說論證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現實必要性,然后按照四個小標題分四個部分展開論述,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
題組A 基礎過關練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
A.肅清(sù) 領域(yù) 實踐(jiàn) 澄清(chéng)
B.炮制(páo) 駁倒(bó) 概括(gài) 記載(zǎi)
C.簽名(qiān) 編輯(jí) 永葆(bǎo) 糾正(jiū)
D.開辟(pì) 枷鎖(jiā) 胡謅(zōu) 禁錮(gù)
2.下列各句中,語氣最委婉的一句是( )
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嗎?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無疑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了。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呢?
3.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真理和謬誤又是統一的,即二者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 。 。 , , 。
①沒有真理,就無所謂謬誤。
②它只是在一定范圍內才是真理
③這是因為,任何真理都受到一定范圍的限制
④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就會變成謬誤
⑤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又互為轉化
⑥沒有謬誤,也顯不出真理
A.⑤①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③②④ C.①③⑥⑤②④ D.⑤③①⑥④②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第二展廳的文物如同一部濃縮的史書,舉重若輕地展示了先民們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戰爭、繁衍生息的漫長歷史。
②這部翻譯小說雖然是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卻多側面、多視角地展現出那個時代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畫卷。
③畢業后他的同學大都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創作之路,而他卻改換門庭,另有所愛,一頭扎進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對后世的影響來說,我們一致認為《封神演義》雖然比不上《西游記》,但和《聊齋志異》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那種傳說精神病院給病人坐電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帶有電棒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⑥我國繪畫史上有一個時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為圭臬,凡是學畫,都以他們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們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國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實踐基礎的,故能有定力,故應堅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這是個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標準。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是制度的價值體現,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終評判標準。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這是資本主義所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就在于我們黨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有這樣的制度自信: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其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戰勝的。
(節選自陳耀輝《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人民日報》)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確思想從實踐中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目的和歸宿,同時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正確的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實踐。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辟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辟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現實實踐豐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理論和方案來套用和裁剪。同時,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必然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概括提煉、總結推廣。從這個角度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是根本一致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群眾是實踐著的群眾,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真正有實踐觀點。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四個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貫徹到改革發展實踐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方法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該改的必須堅決改,但對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時候都堅決不改,等等。這就是堅定理論自信,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體現。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給我們提供的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具體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如果沒有發展,就脫離了時代和實踐要求,生機就會停止,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也就談不上堅持。因此。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創新理論成果。對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
(節選自戚義明《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中國紀檢監察報)
材料三:
自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們從遙遠的歐洲“盜來”思想火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準確的理解,促成了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所創設的這些條件的有機耦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階段。
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中,在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貧窮”的持續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這項偉大而嶄新的事業,接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
“大鍋飯”變成“大包干”,“以階級斗爭為綱”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轉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大地上劃出了一個個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市場經濟體系。憑借“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實踐勇氣,憑借“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智慧,改革開放實現了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回答了中國發展之問,回應了時代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現實命題。
(節選自關銘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念—紀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發四十周年》,《光明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中國之治”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還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
B.馬克思認為,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實踐這一全部社會生活本質的主體。
C.只要能堅定“四個自信”,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推動理論創新,就能落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D.中國發展節奏不僅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還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
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種社會制度如果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即表明該制度不僅符合具體的國情,還有效管用。
B.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我們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C.不論是革命年代的毛澤東還是改革之初的鄧小平,都強調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
3.下列說法中,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實踐出真知,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自說自話的空洞說教。
B.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C.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發展的眼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D.人類必須依賴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發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狀態并不完全適合于人,人類通過改造自然的實踐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面的異同。
5.這三則材料均探討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其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題組C 培優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們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國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實踐基礎的,故能有定力,故應堅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這是個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標準。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是制度的價值體現,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終評判標準。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這是資本主義所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就在于我們黨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有這樣的制度自信: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其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戰勝的。
(節選自陳耀輝《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人民日報》)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確思想從實踐中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目的和歸宿,同時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正確的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實踐。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辟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辟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現實實踐豐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理論和方案來套用和裁剪。同時,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必然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概括提煉、總結推廣。從這個角度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是根本一致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群眾是實踐著的群眾,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真正有實踐觀點。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四個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貫徹到改革發展實踐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方法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該改的必須堅決改,但對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時候都堅決不改,等等。這就是堅定理論自信,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體現。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給我們提供的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具體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如果沒有發展,就脫離了時代和實踐要求,生機就會停止,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也就談不上堅持。因此。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創新理論成果。對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
(節選自戚義明《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中國紀檢監察報)
材料三:
自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們從遙遠的歐洲“盜來”思想火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準確的理解,促成了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所創設的這些條件的有機耦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階段。
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中,在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貧窮”的持續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這項偉大而嶄新的事業,接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
“大鍋飯”變成“大包干”,“以階級斗爭為綱”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轉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大地上劃出了一個個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市場經濟體系。憑借“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實踐勇氣,憑借“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智慧,改革開放實現了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回答了中國發展之問,回應了時代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現實命題。
(節選自關銘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念—紀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發四十周年》,《光明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中國之治”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還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
B.馬克思認為,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實踐這一全部社會生活本質的主體。
C.只要能堅定“四個自信”,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推動理論創新,就能落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D.中國發展節奏不僅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還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
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種社會制度如果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即表明該制度不僅符合具體的國情,還有效管用。
B.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我們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C.不論是革命年代的毛澤東還是改革之初的鄧小平,都強調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
3.下列說法中,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實踐出真知,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自說自話的空洞說教。
B.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C.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發展的眼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D.人類必須依賴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發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狀態并不完全適合于人,人類通過改造自然的實踐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面的異同。
5.這三則材料均探討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其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拓展閱讀:
馮其庸:不滅求學求真之心
李揚
對于90歲高齡的馮其庸先生來說,今年是格外忙碌而又令人喜悅的一年。年初,匯聚了先生一生學術精華的1700萬字、35卷冊的《瓜飯樓叢稿》付梓出版,皇皇巨著,厚重博雅;5月,規模宏大的“馮其庸九十詩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詩文與書畫共美,花卉與山水競秀;十月,先生榮膺首次頒發的“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這榮譽是表彰先生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而此時此刻,家鄉無錫為馮先生籌備了3年之久的“馮其庸學術館”進入了最后的倒計時,12月9日,這個收藏著馮先生最為珍貴的手稿、書畫、文物的學術館將與世人見面。
求道之路,腹有書詩氣自馥。
馮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蘇無錫北鄉前洲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他的小學、中學,讀讀停停,靠的是一邊種地,一邊刻苦自學。其間,又經歷了八年抗戰,飽嘗黍離之悲。“那時我的讀書環境,就是種地,放羊,躲日本鬼子。”馮老回憶道。小學5年級失學后,在戰亂的苦難中,他醉心于讀書、寫字和畫畫,在種地之余,沉醉其中。沒錢買書,他東借西借,不論小說戲曲、唐詩宋詞,或論、孟、左、史,只要能借到他就如饑似渴地讀,“天天讀到深夜,早晨下田地前也要讀,從地里回來,泥腿沒洗凈就進屋看書”,馮先生憶道。如此3年自學下來,他竟讀了許多書,有的甚至能背誦。“《浮生六記》對我后來寫文章影響很深,它的文筆太漂亮了,還有晚明小品,張岱《西湖夢尋》《陶庵夢憶》《瑯嬛文集》,史震林《西青筆記》《西青散記》《華陽散稿》,我的文章力求清通、瀟灑,就是受晚明小品的影響。
他憶起20歲那年在無錫工業專科學校時,拜識了山水畫家諸健秋,諸先生特許他入畫室觀其作畫,還說“看就是學”。自此,馮其庸在諸先生畫室觀摩半年,由此略知山水畫之門徑。
1946年春,他考入無錫國專。馮先生說,在無錫國專讀書的三年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在這里,他得遇許多名師指點,周谷城講授中國通史,童書業講授秦漢史,蔡尚思講授中國思想史,朱東潤講《史記》、《杜詩》,劉詩蓀講《紅樓夢》,馮振心講授文字學等,這一切使他眼界胸襟大開,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多年后他主編的《歷代文選》廣為人知,并受到毛澤東的稱贊。
潛心紅學,平生可許是知音。
“文革”時,馮其庸遭到批判,他鐘愛的《紅樓夢》也被抄家抄走了,還當作黃色書籍公開展覽,他擔憂這部巨著將遭致毀滅,于是托人從圖書館借出一部影印庚辰本《石頭記》,依原著行款朱墨兩色抄寫。那時他白天挨批斗,深夜秘密抄寫,整整抄了一年,小楷狼毫筆抄壞了一大堆,卻使他對《紅樓夢》有了更深的理解。抄完之日,他擲筆徘徊,百感交集,吟成小詩一首:“《紅樓》抄罷雨絲絲,正是春歸花落時。千古文章多血淚,傷心最此斷腸辭。”
在對早期抄本的研究中,最令他興奮的是他與吳恩裕先生一起發現了己卯本避“祥”、“曉”兩字的諱,從而考出了它是怡親王允祥和弘曉家的抄本。這一確證也間接證明了己卯本留下了曹雪芹《石頭記》原本的款式,大大增加了己卯本《石頭記》的珍貴性。
隨后,馮其庸先生在仔細研究庚辰本《石頭記》時,又有了意外發現,這就是發現了庚辰本是照己卯本抄的。“庚辰本的行款等等都與己卯本一模一樣,連己卯本的空行、衍文、錯別字等,庚辰本都與之相同。在七十八回,還留下了一個避諱的‘祥’字,與己卯本的避諱一模一樣。”馮先生語氣中難掩這一發現帶給他的興奮。
1977年6月,馮先生將這一研究成果寫成《論庚辰本》,在書中寫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除此之外,不能有第二個標準”。巧的是,這番話恰好是寫在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前一年,與中央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完全吻合。
實證求真,看盡龜茲十萬峰。
馮其庸先生做學問講究“三到”:歷史文獻典籍到、地下考古發掘文物到、地理實地考察到。“實地調查和讀書一樣重要。”馮其庸先生一有機會就到全國各地游歷,自稱這是“讀天地間最大的一部大書”。
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間,馮先生以古稀之年陸續完成十進新疆、三登帕米爾高原、兩次穿越塔克拉瑪 干大沙漠等壯舉,實地踏看了玄奘取經在中國境內西行和東歸的全部路線,拍了近萬幅照片。
馮先生曾說:“予少讀玄奘法師傳,遂仰之為師,雖萬劫而不滅求學求真之心也。”這樣的為學與為人理念,他一生堅持踐行。從先生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玄奘精神在今天的復興。
(選自《文匯報》2012年12月5日,有刪改)
問題:馮先生做學問講究“三到”,你認為這“三到”在做學問時是否很有必要?請發表你自己的看法。
明確 馮先生是研究歷史的,因此我認為“三到”很有必要。(或沒有必要)(2分)①在歷史方面學問要做深,必須廣泛閱讀歷史文獻,力爭全面地了解史實記載,力爭使自己的研究不片面;②在研究歷史時,要使自己的研究確鑿、科學,必須找到相應的考古發掘,以 此來作為自己研究的證明或支撐;③在研究歷史時,實地考察、實地調查有重要的作用,即“讀天地間最大的一部書”,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3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 重點難點
1.了解時政評論類文體特點,學習本文事理論證和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2.梳理本文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文章的嚴謹準確的語言特色。 了解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全面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深刻內涵及其重大現實意義。 梳理本文小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和論證語言。
(一)基礎知識
作家作品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蘇無錫人。1955年9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新聞專業,翌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1962年畢業后,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后更名為哲學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
解題
①“實踐”,即改造社會和自然的有意識的活動。
②“檢驗”,檢查并驗證。
③“真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④“唯一”,突出了“實踐”這一標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⑤“標準”, 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
生字注音
輿論(yú) 炮制(páo) 胡謅(zhōu)
永葆(bǎo) 開辟(pì) 枷鎖(jiā) 無稽之談(jī)
解釋詞語
肅清:清除;消滅干凈。
按語:作者、編者對有關文章、語句所做的說明、提示或考證。
此岸性:指可認識的部分,即事物的現象。
爭論不休:討論不出結果誰也不肯停下來。
無稽之談:毫無根據的說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噓。
撥亂反正: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扭轉亂象,歸于正道。
(二)了解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延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舉國歡騰,人心思變,百業待舉。黨面臨著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但是,這一進程受到“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
針對這種狀況,鄧小平多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與此同時,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從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復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正確認識與把握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1977年秋季,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兩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經過中央黨校和《光明日報》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成為黨和國家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
【思考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題目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個簡短的判斷句,“唯一”強調其不可替代性,言簡意賅,振聾發聵,發人深思。同時,鮮明地點出本文的中心觀點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思考2】這篇文章的開頭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 ①提出話題,指明論證前提;②說明寫作背景,強化針對性;③指出寫作的目的意義,為下文張本。
【思考3】研讀第一部分
1.由第一部分來看,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明確  ①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②從實踐的特點來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③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說“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文中主要列舉了“科學史上”的哪些事實?
明確  ①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后,才充分證明了門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確性;②加勒依據太陽系學說發現海王星后,才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③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也使它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④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的斗爭,才最終證明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
3.分析論證過程及其使用的論證方法。
明確 論證過程:①先引用經典理論文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觀點論證“一個理論,是否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
②然后再引用毛澤東的觀點論證“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
③緊接著運用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這兩個事例,論證“只有實踐,才能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④最后作者運用了馬克思主義被承認為真理及國際共運史、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具體事例進一步證明“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論證方法:引用論證及舉例論證。
【思考4】研讀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主要批駁了“四人幫”的哪些唯心論的先驗論?
明確  ①天才論;②文藝、教育等各條戰線的“黑線專政”論;③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變成走資派;④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經濟基礎”;⑤儒法斗爭還要繼續。實踐證明,這些理論是反馬列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
2.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針對哪兩類同志的疑惑和擔心來展開議論的?
明確  ①第一類人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②第二類人擔心強調實踐的作用,會不會影響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修正主義。
3.分析這一部分的論證思路及論證特點
明確 ①首先辯證地論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會削弱理論的意義”。
②然后反面論證“‘四人幫’出于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錯誤性”從而立起靶子,進行批判,證明錯誤性。
③最后重申“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
論證特點:采用立論和駁論相結合的論證方式。
【思考5】研讀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文中列舉了毛主席重印按語寫補充說明一事,主要是為了強調什么?
明確  毛主席一貫嚴格要求不斷用革命實踐來檢驗自己提出的理論和路線,他并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而是處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的正確性。正是毛主席這種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才保證了自己的理論不斷發展。
2.概括這一部分的論證特點,并加以分析。
明確 善于運用經典理論文獻和典型事例進行論證。例如:論證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這既是論點,又是論據,用革命導師的實踐活動來進一步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思考6】研讀第四部分
1.怎樣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明確  文中認為,我們要有共產黨人的責任心和膽略,勇于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現實的確切事實,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順利地進行新的偉大的長征。
【思考7】文章的四個組成部分有何聯系?
明確 第一個標題提出了全文的觀點;第二個標題表明自己的觀點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的,是論證的第一個層次;第三個標題指明“革命導師”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在行動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是論證的第二個層次;第四個標題強調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實踐標準,聯系實際,發出倡議。四個小標題,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逐層解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環環相扣,形成了層進式結構。
【思考8】文章在論證上有何特點?
明確 ①多種論證方法相結合,如引證法、例證法等論證方法。
②破立結合。總標題和第一個小標題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觀點,這是“立”;第二個小標題部分有“有的同志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有的同志說,我們批判修正主義,難道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去衡量,從而證明修正主義是錯誤的嗎 ”列舉有的人的錯誤認識或者錯誤觀點,提供批駁的靶子,然后進行分析批駁,揭示其片面、錯誤之處,這是“破”。全文以立論為主,立中有破,破立結合,增加了論證的力量。
【思考9】品味語言,理解含義
1.本文語言嚴密、準確,富于思辨性。請賞析下列各句。
①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 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明確 采用設問開頭,發人深省;自問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觀點。
②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
明確 首先用了三個否定句,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的做法;接著運用類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必須”語氣堅定,氣勢奪人。
③但是,這些五花八門的謬論,根本經不起革命實踐的檢驗,它們連同“四人幫”另立的“真理標準”,一個個都像肥皂泡那樣很快破滅了。
明確 語言簡潔有力,連用“根本”“很快”,表達出謬論經受不起實踐檢驗的事實;“像肥皂泡那樣”,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謬論破滅之狀。
④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
明確 “不僅”“而且”表遞進,用極簡約的文字表達了極豐富的內容;放在段首,總領全段。
2.怎樣理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它既具有絕對的意義,又具有相對的意義”這句話的含意?
明確  ①就一切思想和理論都必須由實踐來檢驗這一點講,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②就實踐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無條件地完全證實或完全駁倒一切思想和理論這一點來講,它又是相對的、有條件的;③今天的實踐回答不了的問題,以后的實踐終究會回答它,就這點來講,它又是絕對的;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它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思考10】結合歷史事實和親身經歷,探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社會意義。
明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闡明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這場大討論,為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奠定了思想基礎。
【思考11】讀了此文,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明確 示例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艱深和高遠,而在腳踏實地,思考現實,破解難題。社會在不斷發展,思想、理論必須不斷創新。但也要看到,人們的思想不是線性發展的。在人類歷史的特定時期,往往出現教條主義盛行、社會陷入認識誤區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時弊,呼吁重視人類認識的基本特點和規律,重溫人類思想成果,就更為重要。這篇文章的寶貴之處在于它以巨大的勇氣和膽識,不懼權威,不畏教條,不畏流言,直面現實,切中時弊,解決現實問題。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于它思想的沖擊力,并由此引發了一場時代性的大討論,推動了歷史進程。
【思考12】學習駁論方法
文中采用駁論的論證方法,批判了“四人幫”鼓吹的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對于一些同志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疑慮進行了澄清,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
【思考12】明晰主旨
文章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明確地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
概括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
明確 結構清晰,層次清楚。開頭先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總說論證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現實必要性,然后按照四個小標題分四個部分展開論述,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
題組A 基礎過關練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
A.肅清(sù) 領域(yù) 實踐(jiàn) 澄清(chéng)
B.炮制(páo) 駁倒(bó) 概括(gài) 記載(zǎi)
C.簽名(qiān) 編輯(jí) 永葆(bǎo) 糾正(jiū)
D.開辟(pì) 枷鎖(jiā) 胡謅(zōu) 禁錮(gù)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漢字字音的能力。
D項讀音有誤,“胡謅”的“謅”讀zhōu。故選D。
2.下列各句中,語氣最委婉的一句是( )
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嗎?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無疑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了。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
D項,“是不是”“應該”,語氣委婉;
A項,反問句,語氣強烈;
B項,“無疑”加強語氣;
C項,雙重否定句,語氣較為強烈。故選D。
3.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真理和謬誤又是統一的,即二者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 。 。 , , 。
①沒有真理,就無所謂謬誤。
②它只是在一定范圍內才是真理
③這是因為,任何真理都受到一定范圍的限制
④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就會變成謬誤
⑤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又互為轉化
⑥沒有謬誤,也顯不出真理
A.⑤①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③②④ C.①③⑥⑤②④ D.⑤③①⑥④②
【答案】B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語句銜接。根據邏輯關系推斷,結合“真理”“謬誤”的關系判斷①⑥在一起。“轉化”“因為”等可知⑤③銜接。結合“范圍”可以判斷②④銜接。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第二展廳的文物如同一部濃縮的史書,舉重若輕地展示了先民們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戰爭、繁衍生息的漫長歷史。
②這部翻譯小說雖然是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卻多側面、多視角地展現出那個時代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畫卷。
③畢業后他的同學大都順理成章地走上了音樂創作之路,而他卻改換門庭,另有所愛,一頭扎進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對后世的影響來說,我們一致認為《封神演義》雖然比不上《西游記》,但和《聊齋志異》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那種傳說精神病院給病人坐電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帶有電棒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⑥我國繪畫史上有一個時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為圭臬,凡是學畫,都以他們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舉重若輕:舉重東西就像舉輕東西那樣。形容做繁難的事或處理棘手的問題輕松而不費力。修飾對象一般為人,用在此處不合適。
②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這里用來修飾“社會生活畫卷”,使用正確。
③改換門庭: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展。用在這里不合語境,可改為“改弦易轍”。
④并行不悖:同時實行,互不沖突。這里屬于望文生義。比喻兩本書水平相當,不分高下,可用“并駕齊驅”。
⑤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說法。語境中的說法沒有根據,該成語使用使用正確。
⑥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我國繪畫史上曾把王石谷人奉為宗師,此處成語使用正確。分析可知,②⑤⑥句成語使用全都恰當。故選C。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們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國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實踐基礎的,故能有定力,故應堅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這是個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標準。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是制度的價值體現,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終評判標準。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這是資本主義所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就在于我們黨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有這樣的制度自信: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其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戰勝的。
(節選自陳耀輝《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人民日報》)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確思想從實踐中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目的和歸宿,同時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正確的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實踐。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辟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辟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現實實踐豐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理論和方案來套用和裁剪。同時,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必然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概括提煉、總結推廣。從這個角度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是根本一致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群眾是實踐著的群眾,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真正有實踐觀點。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四個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貫徹到改革發展實踐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方法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該改的必須堅決改,但對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時候都堅決不改,等等。這就是堅定理論自信,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體現。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給我們提供的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具體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如果沒有發展,就脫離了時代和實踐要求,生機就會停止,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也就談不上堅持。因此。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創新理論成果。對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
(節選自戚義明《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中國紀檢監察報)
材料三:
自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們從遙遠的歐洲“盜來”思想火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準確的理解,促成了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所創設的這些條件的有機耦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階段。
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中,在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貧窮”的持續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這項偉大而嶄新的事業,接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
“大鍋飯”變成“大包干”,“以階級斗爭為綱”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轉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大地上劃出了一個個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市場經濟體系。憑借“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實踐勇氣,憑借“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智慧,改革開放實現了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回答了中國發展之問,回應了時代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現實命題。
(節選自關銘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念—紀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發四十周年》,《光明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中國之治”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還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
B.馬克思認為,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實踐這一全部社會生活本質的主體。
C.只要能堅定“四個自信”,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推動理論創新,就能落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D.中國發展節奏不僅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還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
【答案】A
【解析】B項,“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的主體”錯誤。材料二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C項,“只要……就……”的表述過于絕對。材料二的表述是:“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D項,“中國發展節奏……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分析錯誤。材料三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
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種社會制度如果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即表明該制度不僅符合具體的國情,還有效管用。
B.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我們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C.不論是革命年代的毛澤東還是改革之初的鄧小平,都強調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
【答案】D
【解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分析錯誤。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具體體現之一,不是其“根本目標”。
3.下列說法中,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實踐出真知,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自說自話的空洞說教。
B.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C.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發展的眼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D.人類必須依賴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發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狀態并不完全適合于人,人類通過改造自然的實踐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材料二的觀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D項說的是人類通過實踐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突出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意義,沒有提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無法支撐材料二的觀點。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面的異同。
【答案】①相同點:二者在論證結構上都采用了總分式論證結構,分述部分又采用并列式結構展開,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在論證方法上,都采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②不同點:在論證方法上,材料一重在引用名言,側重于道理論證;材料二注重道理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合。
5.這三則材料均探討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其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材料一從三個“符合”的實際內容方面重點探討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制度的理論的深刻性;
②材料二側重探討立足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應該堅持的四個原則;
③材料三重點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對中國的發展節奏和對中國國情、所處歷史階段的認識方面的意義。
題組C 培優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們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國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實踐基礎的,故能有定力,故應堅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這是個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標準。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是制度的價值體現,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終評判標準。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這是資本主義所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就在于我們黨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有這樣的制度自信: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其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戰勝的。
(節選自陳耀輝《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人民日報》)
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確思想從實踐中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目的和歸宿,同時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正確的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實踐。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辟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辟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現實實踐豐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理論和方案來套用和裁剪。同時,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必然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概括提煉、總結推廣。從這個角度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是根本一致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群眾是實踐著的群眾,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真正有實踐觀點。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四個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貫徹到改革發展實踐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方法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該改的必須堅決改,但對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時候都堅決不改,等等。這就是堅定理論自信,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體現。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給我們提供的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具體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如果沒有發展,就脫離了時代和實踐要求,生機就會停止,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也就談不上堅持。因此。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創新理論成果。對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
(節選自戚義明《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中國紀檢監察報)
材料三:
自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們從遙遠的歐洲“盜來”思想火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準確的理解,促成了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所創設的這些條件的有機耦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階段。
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中,在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貧窮”的持續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這項偉大而嶄新的事業,接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
“大鍋飯”變成“大包干”,“以階級斗爭為綱”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轉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大地上劃出了一個個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市場經濟體系。憑借“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實踐勇氣,憑借“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智慧,改革開放實現了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回答了中國發展之問,回應了時代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現實命題。
(節選自關銘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念—紀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發四十周年》,《光明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中國之治”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還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
B.馬克思認為,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實踐這一全部社會生活本質的主體。
C.只要能堅定“四個自信”,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推動理論創新,就能落實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D.中國發展節奏不僅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還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
2.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種社會制度如果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即表明該制度不僅符合具體的國情,還有效管用。
B.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我們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C.不論是革命年代的毛澤東還是改革之初的鄧小平,都強調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
3.下列說法中,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實踐出真知,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自說自話的空洞說教。
B.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C.我們一方面要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發展的眼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D.人類必須依賴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發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狀態并不完全適合于人,人類通過改造自然的實踐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面的異同。
5.這三則材料均探討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其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答案】
1.A 2.D 3.D
4.①相同點:二者在論證結構上都采用了總分式論證結構,分述部分又采用并列式結構展開,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在論證方法上,都采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②不同點:在論證方法上,材料一重在引用名言,側重于道理論證;材料二注重道理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合。
5.①材料一從三個“符合”的實際內容方面重點探討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制度的理論的深刻性;
②材料二側重探討立足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應該堅持的四個原則;
③材料三重點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對中國的發展節奏和對中國國情、所處歷史階段的認識方面的意義。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項,“那些具備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定能成為……的主體”錯誤。材料二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
C項,“只要……就……”的表述過于絕對。材料二的表述是:“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D項,“中國發展節奏……影響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分析錯誤。材料三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D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改革開放”分析錯誤。從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的具體體現之一,不是其“根本目標”。
故選D。
3.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項說的是人類通過實踐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突出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意義,沒有提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無法支撐材料二的觀點。材料二的觀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證特點的分析能力。
從論證結構上分析,材料一,先總說“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再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說“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最后進行總結: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應有這樣的制度自信。材料二,先總說“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再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說: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辨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最后總結“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兩文都采用了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分述部分又采用并列結構展開,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在論證方法上,材料一,主要引用了習近平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論述,并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材料二,也引用了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論述,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以外,還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如“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辟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辟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道理論證與舉例論證相結合。
5.此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要概括三則材料的側重點,需要把握三則材料的論點與論證過程,還需要抓住不同材料中的關鍵句子。三則材料都探討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其側重點不同,從材料一的論證結構可以看出,材料一側重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制度的理論的深刻性;材料二立足于實踐與理論的辯證關系,側重探討“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應該堅持的四個原則;材料三重點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的意義,一方面可以決定中國的發展節奏,另一方面可以促成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
拓展閱讀:
馮其庸:不滅求學求真之心
李揚
對于90歲高齡的馮其庸先生來說,今年是格外忙碌而又令人喜悅的一年。年初,匯聚了先生一生學術精華的1700萬字、35卷冊的《瓜飯樓叢稿》付梓出版,皇皇巨著,厚重博雅;5月,規模宏大的“馮其庸九十詩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詩文與書畫共美,花卉與山水競秀;十月,先生榮膺首次頒發的“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這榮譽是表彰先生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而此時此刻,家鄉無錫為馮先生籌備了3年之久的“馮其庸學術館”進入了最后的倒計時,12月9日,這個收藏著馮先生最為珍貴的手稿、書畫、文物的學術館將與世人見面。
求道之路,腹有書詩氣自馥。
馮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蘇無錫北鄉前洲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他的小學、中學,讀讀停停,靠的是一邊種地,一邊刻苦自學。其間,又經歷了八年抗戰,飽嘗黍離之悲。“那時我的讀書環境,就是種地,放羊,躲日本鬼子。”馮老回憶道。小學5年級失學后,在戰亂的苦難中,他醉心于讀書、寫字和畫畫,在種地之余,沉醉其中。沒錢買書,他東借西借,不論小說戲曲、唐詩宋詞,或論、孟、左、史,只要能借到他就如饑似渴地讀,“天天讀到深夜,早晨下田地前也要讀,從地里回來,泥腿沒洗凈就進屋看書”,馮先生憶道。如此3年自學下來,他竟讀了許多書,有的甚至能背誦。“《浮生六記》對我后來寫文章影響很深,它的文筆太漂亮了,還有晚明小品,張岱《西湖夢尋》《陶庵夢憶》《瑯嬛文集》,史震林《西青筆記》《西青散記》《華陽散稿》,我的文章力求清通、瀟灑,就是受晚明小品的影響。
他憶起20歲那年在無錫工業專科學校時,拜識了山水畫家諸健秋,諸先生特許他入畫室觀其作畫,還說“看就是學”。自此,馮其庸在諸先生畫室觀摩半年,由此略知山水畫之門徑。
1946年春,他考入無錫國專。馮先生說,在無錫國專讀書的三年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在這里,他得遇許多名師指點,周谷城講授中國通史,童書業講授秦漢史,蔡尚思講授中國思想史,朱東潤講《史記》、《杜詩》,劉詩蓀講《紅樓夢》,馮振心講授文字學等,這一切使他眼界胸襟大開,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多年后他主編的《歷代文選》廣為人知,并受到毛澤東的稱贊。
潛心紅學,平生可許是知音。
“文革”時,馮其庸遭到批判,他鐘愛的《紅樓夢》也被抄家抄走了,還當作黃色書籍公開展覽,他擔憂這部巨著將遭致毀滅,于是托人從圖書館借出一部影印庚辰本《石頭記》,依原著行款朱墨兩色抄寫。那時他白天挨批斗,深夜秘密抄寫,整整抄了一年,小楷狼毫筆抄壞了一大堆,卻使他對《紅樓夢》有了更深的理解。抄完之日,他擲筆徘徊,百感交集,吟成小詩一首:“《紅樓》抄罷雨絲絲,正是春歸花落時。千古文章多血淚,傷心最此斷腸辭。”
在對早期抄本的研究中,最令他興奮的是他與吳恩裕先生一起發現了己卯本避“祥”、“曉”兩字的諱,從而考出了它是怡親王允祥和弘曉家的抄本。這一確證也間接證明了己卯本留下了曹雪芹《石頭記》原本的款式,大大增加了己卯本《石頭記》的珍貴性。
隨后,馮其庸先生在仔細研究庚辰本《石頭記》時,又有了意外發現,這就是發現了庚辰本是照己卯本抄的。“庚辰本的行款等等都與己卯本一模一樣,連己卯本的空行、衍文、錯別字等,庚辰本都與之相同。在七十八回,還留下了一個避諱的‘祥’字,與己卯本的避諱一模一樣。”馮先生語氣中難掩這一發現帶給他的興奮。
1977年6月,馮先生將這一研究成果寫成《論庚辰本》,在書中寫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除此之外,不能有第二個標準”。巧的是,這番話恰好是寫在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前一年,與中央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完全吻合。
實證求真,看盡龜茲十萬峰。
馮其庸先生做學問講究“三到”:歷史文獻典籍到、地下考古發掘文物到、地理實地考察到。“實地調查和讀書一樣重要。”馮其庸先生一有機會就到全國各地游歷,自稱這是“讀天地間最大的一部大書”。
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間,馮先生以古稀之年陸續完成十進新疆、三登帕米爾高原、兩次穿越塔克拉瑪 干大沙漠等壯舉,實地踏看了玄奘取經在中國境內西行和東歸的全部路線,拍了近萬幅照片。
馮先生曾說:“予少讀玄奘法師傳,遂仰之為師,雖萬劫而不滅求學求真之心也。”這樣的為學與為人理念,他一生堅持踐行。從先生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玄奘精神在今天的復興。
(選自《文匯報》2012年12月5日,有刪改)
問題:馮先生做學問講究“三到”,你認為這“三到”在做學問時是否很有必要?請發表你自己的看法。
明確 馮先生是研究歷史的,因此我認為“三到”很有必要。(或沒有必要)(2分)①在歷史方面學問要做深,必須廣泛閱讀歷史文獻,力爭全面地了解史實記載,力爭使自己的研究不片面;②在研究歷史時,要使自己的研究確鑿、科學,必須找到相應的考古發掘,以 此來作為自己研究的證明或支撐;③在研究歷史時,實地考察、實地調查有重要的作用,即“讀天地間最大的一部書”,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上蔡县| 甘德县| 星子县| 庆元县| 怀化市| 怀化市| 新乡县| 邢台县| 宁强县| 郑州市| 定日县| 建阳市| 应城市| 海淀区| 卢龙县| 博爱县| 遂川县| 贵阳市| 临夏市| 乌鲁木齐市| 和顺县| 崇义县| 灵寿县| 盐城市| 曲松县| 布拖县| 郁南县| 台南县| 天全县| 博罗县| 阿拉善左旗| 鄂尔多斯市| 安平县| 松滋市| 彭州市| 桂平市| 汝南县| 夏津县| 敦化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