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裝飾畫》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冊來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美術課程的創意實踐(設計應用)領域知識,本課通過裝飾畫,引導學生復習美術基礎的理論知識:構圖、色彩、形式等。用已學的美術基礎知識與折紙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和對生活的中的美術作品關注,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生活美術創作。學情分析 本校八年級學生對美術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了基本的色彩、構圖以及元素等創作的基礎知識,能夠通過折紙裝飾畫的課程對之前課程進行回顧及應用,很好的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拓展能力的提升。教學目標 能從裝飾畫的學習中,了解美術對生活的現實意義及學會制作一副裝飾畫。 掌握裝飾畫的特點,并嘗試折紙DIY裝飾畫進行創作。 結合第二單元紋樣設計的特點,運用廣西獨有少數民族元素進行創作裝飾畫。 能夠認識美術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科目的興趣,促進學生運用美術的視角看生活。教學 重、難點 重點 掌握裝飾畫的特點,并嘗試折紙裝飾畫創作。難點 結合廣西少數民族元素進行折紙裝飾畫創作。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短視頻、多媒體音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上課前請學生觀看立體燈籠裝飾展示短視頻,并提問學生視頻有何元素的運用?元素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摩,并集體總結有:蠟筆小新、哆啦A夢等。都是立體的形式。 能從最熟悉的動畫中去觀察具裝飾效果后的動畫片,激發學生興趣。二、深入探究,新知授予; 教師通過展示攜帶燈籠元素的運用及畫面組合意義。以梅、蘭、竹、菊四種植物為主的植物紋樣展開,給燈籠賦予的古代文人的文化底蘊含義及結合歷史拓展“中國四君子”故事。 再通過希沃課件的少數民族元素拼圖游戲,分小組進行“拼圖大比拼”。讓學生用以自己的視角看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播放小視頻讓學生了解廣西多民族文化知識。 并播放折紙制品,講解立構知識點,引導學生折紙與繪畫結合。 學生組合小組(每6人為一組),進行流動燈籠觀摩,合作探究“中國四君子”組合特點及折紙對技法的了解。拼圖游戲激發學生思考廣西多民族文化特點并進行小組合作完成拼圖。 促進學生分析能力,與歷史、語文學科相結合進行多學科結合思維引導。拼圖游戲激發學生對廣西的熱愛及多民族文化特點傳承和了解。三、示范講解,創意實踐; 教師示范,設置好尺寸,繪畫外輪廓,定位好輔助線,描好元素基礎樣貌,進行少數民族植物元素裝飾畫創作。示范結束,播放30秒快速制作流程視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裝飾畫的設計思維。 要求學生制作3D折紙裝飾畫并提出創作要求:1.統一尺寸:16厘米正方形。2.少數民族元素為出發點。3.時間.15分鐘。4.每六人為一組,制作一副少數民族裝飾畫。 教師播放輕民族音樂,便于學生創作。 學生觀摩教師示范,記住要點,二次視頻捋清創作思路。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創作。 通過觀摩教師示范及視頻解析,學生能清晰了解自己的任務及美術要點。教師拋出課堂任務,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自主創作實踐,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對美術的實踐認識。四、展示評價,表達理念; 創作時間結束,教師播放走秀PPT及背景音樂,小組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副作品,進行不記名投票拍賣(教師制作立體紙幣分發給每個同學)活動。 學生自己解說(自評)和其它學生拍賣投票形成他評。 學生進行作品介紹拍賣,其它同學通過投票的形式互評。 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及體驗美術作品在生活中的拍賣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濃烈興趣。五、小結作業,課后拓展。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選出最高競拍作品,進行總結歸納裝飾畫在生活中他的意義及賦予的精神追求,鼓勵學生用藝術的眼光看生活,用美術的方式為生活添上一筆,多用課外實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和美術與現實的聯系。 師生共同總結 能夠認識美術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科目的興趣,促進學生運用美術的視角看生活。板書 《裝飾畫》 元素提取 設計框架(尺寸)、輔助線 進行繪畫、紙張折疊或剪裁 折紙上色、裝飾 組合粘黏教學反思 課后拓展應該以動手制作為主,讓學生結合自己家的裝飾風格特點及自己喜歡的元素,制作一副裝飾畫送給父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