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教學內容】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做負責任的大國。【教學目標】1.知道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運用圖文資料說出我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2.了解我國發展現狀,及出現問題,了解與發達國家差距,正確對待我國發展中面臨的挑戰。3.通過了解典型事例和資料,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負責任的表現,感知中國在國際合作中所擔負的責任,理解國際合作的意義。4.通過學習本節課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的意義,初步形成全球意識。【教學重難點】1.重點:舉例說明我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能夠舉例說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挑戰。2.難點: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理解中國要在世界中做負責任的大國。【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讀圖分析法。【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一、 新課導入1.圖片資料展示講解引分析:現代的中國高新基礎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出現了一批新的中國“名片”,例如中國的高鐵,中國的航天產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國產大飛機的誕生,關于這些新的中國符號,你知道哪些信息?學生回答,教師分析鼓勵。2.視頻導入——《中國的高鐵》紀錄片講解過渡:高鐵的發展是中國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現代中國還有許多這樣的成就和發展,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二、 新課講授(一)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講授: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對世界發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也取得非常卓越的成就,接下列我們就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1.發展階段提問:閱讀課本說一說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大致分成哪幾個階段?學生看書回答:①1957年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成績斐然。②1978年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經濟發展再次加速。③進人21世紀,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④當前,我國已經完成脫貧攻堅、全年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2.發展成就(1)結合課本相關內容,舉例說說在第一階段中國有哪些成就?引導學生分析課本內容找出第一階段的成就:1957年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成績斐然。提問: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結合課本和自己的知識儲備,能不能舉例說出在這一階段,我國由哪些成就?學生可以回到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回到自己知道的成就。①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重建;1956年,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②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自主核能力的國家之一,打破了長期以來由美蘇等超級大國對中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這對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著重要作用。③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中國在核武器研發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展示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堅定決心和雄心壯志。④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2021年6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仍在軌運行。(2)結合課本相關內容,舉例說說在第二階段中國有哪些成就?講授:1978年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經濟再次加速,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地設立了一批經濟特區,此后開放地區不斷擴大,形成了全方位開放的局面。圖片展示30年來深圳的發展( 用圖片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的巨變。)(3)結合課本內容舉例說說進人21世紀,中國取得了哪些矚目的成就?學生回答:進人21 世紀,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我國重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我國成功完成了無人和載人航天飛行,躋身于世界先進航天國家之列。2001年我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臺,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教師補充講解: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的奧運會,彰顯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4)你知道我們國家的“脫貧攻堅”工作嗎?學生朗讀課文:目前,我國己經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①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②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3.活動:知識拓展活動安排:改革開發以來,體現我國發展成就的新名詞、新事物不斷涌現。下面列舉了一些, 你還能列舉哪些?學生可以提前準備列舉自己知道的新技術,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勢和班級的同學進行分享,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于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二)面臨的挑戰展示資料并講解:我國在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十分突出,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雖然我國制造業產值世界第一,但是我國制造業水平較低,與制造業強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序居后。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他們的生活狀況亟須改善。1.活動:討論分析活動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分析結合實例,你還知道我國在發展中面臨哪些挑戰?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1)問題:人地關系不夠和諧表現: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著能源緊缺,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解決措施:協調人地關系、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例列舉:植樹造林——1949年以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8.6%,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時間保持在12%左右。而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40年時間里,森林覆蓋率從12.98%上升到了2020年的22.96%,相當于40年間多了10%的國土面積被綠化,我國也成為世界上森林增長最快的地區。數據顯示,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居全球首位。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推進生態文明、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確保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效舉措,截至2021年年末,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2)問題:我國的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表現:主要表現為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以及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解決措施:為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差異,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如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推動城鄉一體化等。(3)問題: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表現:我國不僅是陸上大國,而且是海洋大國。在海域劃界和若干島嶼歸屬上與有關國家存在爭議,我國的海洋杈益面臨嚴峻的挑戰。解決措施:“海洋法公約”一般是指1982年的決議條文此公約對內水、領海、臨接海域、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2.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過渡:如何處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人類面臨的一大課題,也是我國發展過程中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兩位同學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說明理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后,每組派1個代表闡述本組的觀點,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補充。小結:提高人口素質,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節約資源,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回收利用;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強發展科技;建立和完善生產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制度。(三)做負責任的大國引導: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我國正以更加自信、更加開放、 更加負責的姿態走和平發展道路。1.影響一——糧食自給自足中國是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是一個人口的超級大國,我們現在用的是世界上不到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上25%的糧食,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2.影響二——積極參加國際事務(1)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中國維和部隊,中國“藍盔”部隊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中國 “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范。(3)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于2000年,論壇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3.影響三——國際影響力閱讀課本104頁的課后材料,了解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展示相關數據并講解: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我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最快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三、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課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