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南方地區第三節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教學內容】特別行政區;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課程目標】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香港、澳門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建設特點,以及港澳和內地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增區域聯系的意識。【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明確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2.知道“一國兩制”的政策含義,認同“一國兩制”的長遠意義。3.了解港澳“人多地狹”的特點以及港澳為此采取的措施。4.知道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特點,理解香港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香港澳門地區的經濟發展條件,初步培養地理圖文信息的處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1.重點:香港和澳門的位置,范圍和重要的區域特征;舉例說明香港和澳門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的合作關系,理解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的聯系。2.難點:了解港澳“人多地狹”的特點以及港澳為此采取的措施;香港和澳門地區與祖國內地聯系的模式和意義。【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1.視頻歌曲導入:《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br/>提問:視頻中展示的澳門的城市景觀,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澳門特色?學生回答澳門的區旗,區花,大三巴牌坊等文化符號。提問:你知道澳門為什么被稱為“Macau”嗎?(利用學生熟知的知識,激發學生好奇心)講解:澳門,英語:Macao,葡萄牙語:Macau。澳門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通過賄賂廣東地方官吏,獲準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貿易,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進入并開始聚居澳門,到1840年鴉片戰爭后,葡萄牙乘清朝政府戰敗之機,相繼侵占了澳門南面的凼仔島和路環島。2.視頻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第四大灣區,覆蓋11個城市,擁有全國約1/5的國土面積和1/3的經濟總量,常住人口達8617.19萬人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粵港澳大灣區地理條件優越,“三面環山,三江匯聚”,具有漫長海岸線、良好港口群、廣闊海域面。經濟腹地廣闊。引導過渡:香港和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他們流浪百年,歷經磨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祖國強有力的支持下,經濟持續繁榮,熠熠生輝,被稱為“東方明珠”。新課講授特別行政區1.展示香港和澳門的區旗,讓學生分辨:我們國家有兩個特別行政區,你能通過下面旗幟分辨出來嗎?學生辨認,教師展示資料講解介紹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曾受英國殖民統治。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澳門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告正式成立。提問:香港和澳門在過去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被外國侵占,你知道他們的回歸時間嗎?學生根據已有的歷史知識回答。小結: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一國兩制提問:結合相關資料,說一說特別行政區“特別”在哪里嗎?學生回答: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區域概況1.位置范圍閱讀地圖,在地圖上找到香港和澳門,觀察香港和澳門的位置特征,觀察并描述香港和澳門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學生觀察地圖后回答: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與廣東省的經濟特區深圳市相鄰。澳門位于珠江口的西側,與廣東省的經濟特區珠海市相鄰。小結:香港和澳門毗鄰廣東省,瀕臨我國南海,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區,屬于低緯度地區。2.領土組成學生觀察并在地圖上指認香港澳門的領土組成部分: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知識拓展】新界,是中國香港三大地理分區之一,香港面積最大的部分。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區地勢最高的地方,海拔957米的大帽山為最高峰。九龍,地理上稱為九龍半島,為中國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香港島、九龍、新界),是除了香港島以外市區的主要組成部分。香港島,是中國香港最繁華的地方。香港島上山地面積占了大半,高度在300至400米,最高峰太平山海拔554米。現今港島最繁華的平地,大多是填海而來。3.面積和人口展示不同城市的人口和面積數據,讓學生計算下表四個城市的人口密度,分析港澳的人口和土地面積的關系?學生計算數據后不難發現:香港和澳門的人口密度非常大,是一個典型的地狹人稠的地區。(1)人地矛盾活動;思考討論——想一想,香港和澳門如何解決土地空間不足的問題?學生回答: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所采取的措施“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填海造地。教師展示資料加深學生印象:澳門總面積,因沿岸填海,而不斷擴大。自有記錄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2020年的32.9平方公里,依靠填海造地,一百年的時間,澳門的土地面積翻三倍。【開動腦筋】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填海造地”這種土地拓展方式可能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情況討論,培養學生全面看問題。小結:有利——增加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產用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美化海岸線,改善了沿海景觀;不利——破壞了近海地區的海洋生態環境;造價成本比較高;(2)活動:香港的土地利用形式活動安排:根據課本60到61頁的相關資料,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下列學習任務。①以小組為單位讀圖7.31,說說香港城市建設用地的分布特點。②香港雖然土地資源非常稀缺,但是已開發的土地面積不足1/4,在已開發的土地中還保留有大片綠地,針對這種現象,說說你的看法。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巡視并給出合適的指導建議和提醒。小結:①香港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狹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②香港城市建設中保留有大片的綠地,其原因是為了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消除污染,保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空氣質量以及城市面貌,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關注著環境效益。和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1.經濟特征提問:閱讀課本查找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征。學生回答: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澳門博彩旅游業發達,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展示香港澳門的相關圖片,并進行講解。香港港口——維多利亞港是位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港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可以停泊遠洋巨輪,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旅游業——香港對絕大部分外來商品實行免稅政策,商業和服務業相當發達,因而這里又被稱為“購物天堂”。香港是世界知名的美食天堂,飲食文化很出眾,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在香港品嘗到,有“美食天堂”的稱號。澳門產業——澳門博彩旅游業發達,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澳門是國際自由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其輕工業、旅游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2.和祖國密切聯系讀圖分析:閱讀下面的地圖,你能從中發現內地和港澳經濟發展的什么關系?香港和澳門與祖國內地唇齒相依,兩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各種副產品,甚至大部分淡水都來自祖國內地。活動:討論分析(1)閱讀課本上的材料分析,在“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區和香港分別提供了哪些條件?有什么好處。學生討論分析后回答,教師補充小結:珠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香港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銷售等。這種模式可以有效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資金、技術缺乏和香港資源、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使雙方實現優勢互補,經濟共同發展。(2)從“前店后廠”到目前粵港合作模式,反映了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方式的變化,討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小結:主要原因是內地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從低端產業起步,不斷升級產業,已不是單純的資源和勞動力的提供地,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課堂引申】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對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策略意義。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課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