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備課課題 13.太陽和月球 授課時間 月 日(星期 )課型 新授課 第 2課時(共2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的學習目標是: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描述月球表面的概況;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 本課主要通過實際觀察并結合查閱資料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太陽和月球的概況,知道它們分別是一顆恒星和一顆衛星。本課的拓展與應用將引導學生把前面學過的關于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知識綜合在一起,制作一張科普小報,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地球、太陽和月球三者之間的空間關系,形成基本的空間觀念,為高年級階段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學情分析 在二年級《太陽月亮四季》學習中,學生初步觀察了太陽,并了解了太陽每天不同時間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有著重要影響。在這些基礎上,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活動,進一步深入認識太陽和月球。知道了月相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樣子,月相能夠發生變化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基于觀察和查閱資料,能夠描述太陽表面的概況、月球表面的概況,說出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發熱的恒星,月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一顆衛星。 科學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對獲取的各種資料和信息進行歸納整合,概括等思維,形成對太陽、月球的綜合認識。 探究實踐:能運用觀察、查閱資料等研究方式,形成對太陽、月球的綜合認識。 態度責任: 在查閱資料中,能夠嚴謹認真的整理獲得的資料,并樂于交流自己的想法與收獲。教學重點 在探究活動中對獲取的各種資料和信息進行歸納整合,概括等思維,形成對太陽、月球的綜合認識。教學難點 在探究活動中對獲取的各種資料和信息進行歸納整合,概括等思維,形成對太陽、月球的綜合認識。板書設計 13.太陽和月球教學過程 問題引領下的主要學習任務、師生活動及設計意圖一、回顧知識提出問題(5’) 1.有關太陽基本概況的復習 2.聚焦問題: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太陽,今天我們繼續認識另一個常見的天體——月球。誰來說說月球是什么樣的?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于月球的認識 二、科學實踐活動,認識月球(30’) 1.交流觀察月球活動中的發現。 (1)談話:之前布置了觀察月球的活動,在觀察中,我們都畫出了自己觀察到的“月球”,誰愿意來分享你的研究? 提出匯報要求:你是如何觀察的?觀察到了哪些現象? (2)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其它學生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補充。教師根據學生匯報進行板書。 3.與伽利略“月面圖”進行對照,交流感想。 (1)談話: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是最早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的人,他也在觀察的基礎上畫了一幅“月面圖”,請你和自己的“月球圖”對照,有什么感受?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認識與發現。 (3)教師結合教科書P44上的 小資料,對學生交流活動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對照活動,學生檢視自己的觀察與記錄過程,從中體悟觀察的細致和對事實的尊重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觀察工具的重要性。 4.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分享月球的認識。(教師準備相關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太陽的基本概況) (1)談話:借助先進的觀察工具,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月球表面情況,對月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查找的資料,梳理月球相關知識。 (2)組織學生分組整理資料。 (3)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其它學生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補充。教師根據學生匯報進行板書。 【設計意圖】觀察月球的活動探究空間有限,通過查閱資料進行學習,有效且有必要。 5.小結 引導學生討論:通過實際觀察和梳理月球的基本概況等方面的知識,我們對月球有了哪些認識? 教師小結:月球本身不發光,而是依靠反射太陽光發亮;它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的一顆衛星,運轉一周大約是一個月。 三、拓展與應用(5’) 1.談話: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地球、太陽和月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三球”之間有哪些關系? 2.請同學們課下繼續研究調查,并設計制作一張地日月科普小報: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三球”之間的關系,初步建立起它們的空間關系;鼓勵學生課后繼續研究,激發學習興趣,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作業布置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