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 馬說素養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能說出韓愈的經歷并識記作家作品。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章大意,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3.了解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重點:1.疏通文義,積累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等重要的文言現象,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等的深層含義。【預習導學】1.走近作者。韓愈(768—824), 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與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為“ ”。 “說”,古代的一種 體裁,大多是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與現在的雜文大致相同。這篇“說”,帶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這個意思是從古代關于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中生發出來的,卻又表現了作者的獨特見地。 背景介紹:《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入仕途,不得志。他曾經先后三次上書宰相以求擢用,但結果卻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最終未被納用。后來,他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便寫下了這一篇“不平則鳴”之作。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駢( ) 槽( )櫪( )一石( ) 其真無馬邪( )外見( ) 食( )不飽食(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1)駢死于槽櫪之間: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食之不能盡其材: (4)執策而臨之: 【答案】1.唐 唐宋八大家 議論2.pián cáo lì dàn yé xiàn shí sì sì3.(1)(和普通馬)一同死。(2)想要。(3)喂養。(4)握著馬鞭。【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初讀課文,疏通大意, 積累文言詞句。1.準確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1)解釋下列多義詞。①策②食③而④其(2)寫出下列詞語的古義和今義。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古義: 今義: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古義: 今義: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1.(1)①名詞,馬鞭 動詞,用馬鞭驅趕②動詞,吃 動詞,喂養③轉折連詞 順承連詞④代詞,指千里馬 表示加強詰問語氣 大概,表推測語氣(2)同樣 等候 怎么 安全2.(1)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埋沒,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以千里馬而著稱。(2)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任務驅動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感知把握文意。1.根據文章內容填空。文章把 比作“食馬者”,把 比作“千里馬”,用“伯樂”喻指 ,用“千里馬”不遇“伯樂” ,以“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遭遇比喻有才能的人終生不得賞識的際遇,集中抨擊(反映)了 的社會現象,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 文章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有什么目的 【答案】1.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 人才 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 比喻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 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 不滿和憤慨2.托物寓意。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表示強烈的憤慨,警誡統治者要學會識別人才、善用人才。任務驅動三跳讀課文,重點理解, 體會作者情感。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說說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課一法作者的情感態度理清情感態度,要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和推理。在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態度的表述常常借助于一些文言虛詞來完成,例如“耳、耶、焉、豈、其、哉、為”等語氣詞,或批判,或贊賞,或質疑。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語境去用心揣摩。2.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理解。【答案】1.“其真不知馬也!”對統治者有眼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抨擊,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憤慨。2.示例:這句話寫出了“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也寫出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其中暗含著“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這一深層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沒有遇到“伯樂”,我們也要抓住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能,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為社會做出貢獻,讓自己的人生充實而有意義。任務驅動四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發表個人看法。 要想成為“千里馬”,需要哪些主客觀因素 請談談你的看法。【答案】主觀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領,并且要在關鍵的場合大膽把自己的才華展露出來,必要時要毛遂自薦。客觀因素:①要能遇到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的好領導;②領導要有伯樂的眼光,要能賞識人才、重用人才;③社會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給千里馬式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思維導圖根據課文,完成填空。【答案】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其材 懷才不遇 重用人才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