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素養目標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句,背誦課文。2.理清文章脈絡,提高閱讀能力。3.感受先賢哲人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重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感受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預習導學】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選賢與( )能 修睦( )矜( ) 男有分( )貨惡( )其棄于地也2.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1)大道之行也: (2)講信修睦: (3)不獨親其親: (4)使老有所終: (5)皆有所養: (6)男有分: (7)不必藏于己: (8)是謂大同: 3.總領全文的是哪句 總括全文,照應此句的是哪句話 【答案】1.jǔ mù guān fèn wù2.(1)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行,施行。(2)信,誠信;修,培養。(3)單獨,單單,只。(4)終老,終其天年。(5)所,……的地方;養,供養。(6)職分,職守。(7)占據。(8)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初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句。根據提示,把文章的寫作思路補寫完整。首先,作者對“大同社會”的綱領進行說明;然后,闡述“大同社會”的 ;最后,總結全文:是故謀閉而不興,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學習小助手·對照課文注釋,小組合作翻譯全文,注意重點文言知識的積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1)選賢與能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解釋下列加點的多義詞。(1)親(2)子3.翻譯并積累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1)大道之行也古義: 今義: (2)男有分,女有歸古義: 今義: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古義: 今義: (4)故外戶而不閉古義: 今義: (5)是謂大同古義: 今義: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1)使老有所終: (2)壯有所用: (3)幼有所長: 【答案】基本特征 盜竊亂賊而不作1.(1) “與”同“舉”,推舉,選舉。(2)“矜”同“鰥”,老而無妻。2.(1)用作動詞,以……為親 指父母(2)用作動詞,以……為子 指子女3.(1)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掗煹穆?。(2)女子出嫁?!》祷?回歸。(3)“孤”指幼而無父;“獨”指老而無子。 都指獨自。(4)門?!〈?。(5)代詞,這?!?與“非”相對。4.(1)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2)形容詞作名詞,年輕人。(3)形容詞作名詞,幼童。任務驅動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 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明“大同社會”的理想的 【答案】(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坝蟹帧本褪怯蟹€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心竭力地快樂地工作,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任務驅動三對比課文,探究相同之點。 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與文中的“大同社會”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學習小助手·我們可以通過“桃花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大同社會”。【答案】示例: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思維導圖根據課文,完成填空。【答案】講信修睦 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盜竊亂賊而不作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