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第2課時◎重點:1.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2.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預習導學】1.根據意思寫成語。(1)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 )(2)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3)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4)損傷美好的景色。( )(5)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 )(6)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2.課文內容我知道。(1)季節(jié)上的隆冬將盡,但嚴寒還將在此 三兩個月。 (2)此刻倒霉跡象接踵而至,頻頻小震 著某一兩次大地震。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 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虔誠而愚蠢。 (4)杰巴、安托、開大車的大胡子師傅,頭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還長的大冰凌, 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5)把冰河上的雪粒紛紛揚揚地 著,又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河灘上、冰縫里。 3.長江文化小積累。 你知道哪些描寫長江的詩句 請任意寫出兩句。【答案】1.風云變幻 氣勢磅礴 接踵而至 大煞風景 歷歷在目 漫不經心2.駐防 醞釀 威嚴 蠕動 掃蕩3.示例: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語句的妙處。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的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一課一法比喻的表達效果(1)用比喻來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2)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起到修飾的作用,使事物生動形象,特點突出,也可渲染氛圍,從側面烘托事物的特點。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答案】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嚴酷、天氣惡劣的特點。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極輕極慢的動作”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自然環(huán)境嚴酷的特點。3.“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4.“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tǒng)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任務驅動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很多聯(lián)想和想象,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中又蘊含著作者的情感。請結合下面的句子分別賞析。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2.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答案】1.“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里是指被眼前奇?zhèn)サ木跋笳鄯W髡哔澝涝煳镏鱾ゴ笊衿娴膭?chuàng)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它的杰作。2.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lián)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贊頌雪山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一般有著悠久的歷史。思維導圖根據課文,完成填空。【答案】壯麗奇觀 語言 西藏2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素養(yǎng)目標1.理解游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4.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第1課時◎重點:理清文章的脈絡,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預習導學】1.走近作者。馬麗華,山東濟南人,原籍江蘇省邳州。國家一級作家、編審,現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主要作品有詩集《 》,著有長篇報告文學《 》,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終極風景》《西藏之旅》,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走過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兩次獲得西藏珠穆朗瑪文藝獎,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7年《走過西藏》獲全國優(yōu)秀暢銷書獎,2011年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 背景介紹:藍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觀。當代作家馬麗華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踏遍大半個西藏,寫下了許多介紹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隨電影攝制組走進各拉丹冬,領略到了壯美的雪山和奇異的冰塔林景色之后,寫下了此文。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裸露( )( ) 黧( )黑蠕( )動 豁( )然 驟( )然眩( )暈 蜷( )臥 憐憫( )棱( )角 冰凌( ) 遺憾( )橫貫( ) 分( )外 刀削( )氣勢磅礴( ) ( )氣喘吁( )吁鮮( )有人跡 拓展:“分”字的另一個音讀 ,可以組詞為“ ”;“削”字的另一個音讀 ,可以組詞為“ ”;“鮮”字的另一個音讀 ,可以組詞為“ ”。 3.詞義小檢測(連連看)。【答案】1.我的太陽 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2.luǒ lù lí rú huò zhòu xuàn quán mǐn léng líng hàn guàn fèn xiāo páng bó xū xiǎnfēn 分別 xuē 削弱 xiān 鮮艷3.【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感知內容,理清文章脈絡。1.朗讀課文,歸納相關內容,完成填空。·學習小助手·通讀全文,結合已有文字的相關提示完成填空,第一空是判斷體裁,后面兩空都是填寫本文所寫的地點。 本文是一篇 ,按照時間和旅行的進程記敘了作者在 的見聞和感受,描述了 的壯美景色和作者在那里的經歷。 2.熟讀課文,理清思路,簡要概括各部分所寫的主要內容。·學習小助手·給每段標上序號,全文共15個自然段,按照作者的行程和經歷,可以分為四部分。3.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 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這一順序的詞語和句子。·學習小助手·游記組織材料的順序一般就是游蹤順序,或者時間變化、地點轉移。結合課文實際作答。一課一法游 蹤 順 序游蹤順序又叫地點變換順序(或者空間方位順序)。一般有以下幾種寫作順序:(1)事情發(fā)展順序。按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幾部分來寫。(2)時間順序。按事情或者表達時間的先后來安排。(3)地點變換順序、空間方位順序、游蹤順序。地點變換就是指地點變化。空間方位順序常用于寫一些既有地點變化,又有空間順序變化的事物。(4)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如按氣候陰晴雨雪的情況來寫某個地方景色的變化。【答案】1.游記散文 各拉丹冬 各拉丹冬2.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作者到達各拉丹冬的時間以及介紹當地的地貌、海拔、氣候條件,說明對“我”來說,這將是一次艱苦的旅行。第二部分(第4~6段):介紹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第三部分(第7~13段):寫“我”受傷后,在各拉丹冬的經歷。第四部分(第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長江,潺潺的流水給作者的旅行帶來一絲神圣的色彩。3.本文按照時間的變化、地點的轉移來組織材料(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從礫石堆上走下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任務驅動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 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2.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冰窟的 從中可以感受到冰窟怎樣的特點 【答案】1.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由此可知,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雪山的特點:天地間浩浩蒼蒼,奇美。2.作者從人的觸覺角度來寫冰窟;從中感受到冰窟的特點是溫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第1課時 學案 2023-2024學年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docx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第2課時 學案 2023-2024學年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