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 小石潭記第2課時◎重點:1.感知課文所寫的內容,初步理清寫作順序,探究文章主題。2.依托語言品評,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變化。【預習導學】1.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行:向西走B.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樂:以……為樂C.皆若空游無所依。空游:在空中游動D.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齒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B.下見小潭 路轉溪頭忽見C.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D.潭中魚可百許頭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3.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4.如果你能穿越時空返回到唐朝,與柳宗元于小石潭相見,在聽他傾訴內心的郁悶悲愴之情后,請說幾句勸慰的話。【答案】1.D 2.D3. 其 岸 勢/犬 牙 差 互,不 可/知/其 源。4.示例:您何必因被貶官而哀愁呢,要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您才華出眾,志趣高潔,定有另一番作為,請您放下憂傷,樂觀生活吧!【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感知課文所寫的內容,初步理清寫作順序,探究文章主題。1.將課文分為三部分,并簡要概括其內容。·學習小助手·再讀課文,可以發現作者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后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后寫“遠望”(水源),然后概寫環境,從而引發感觸。最后記錄了同游的人。由此可以劃分出來。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段): 2.聯系課文,探究本文的主題思想。·學習小助手·需要結合背景思考,提供當時的背景記載:柳宗元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曾任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在赴任途中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此期間,柳宗元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就是其中的一篇。【答案】1.記敘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描寫小石潭的概貌。 描寫小石潭的景物及作者的感受。 交代同游者的姓名。2.《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生動地再現了小石潭周圍環境的靜謐和幽美,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了作者被貶后,在寂寞處境中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任務驅動二依托語言品評,表述出作者感情的變化。1.置身于美麗的小石潭,作者又有怎樣的心情呢 2.可以說,作者在文中表現出復雜而微妙的心情,請結合課文內容具體探究。·學習小助手·一是結合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二是聯系當時作者的處境分析。作者因參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永州,當時的永州荒僻貧瘠,人煙稀少,生活十分艱苦。到永州后,作者接連失去親人和朋友,自己又不斷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陷害、恐嚇。作者當時剛三十出頭,正值施展才華之時,卻一貶十年,后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柳州。這讓柳宗元更加悲憤、憂郁、痛苦。因此,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由此分析,就容易弄懂作者的心情變化了。一課一法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即用襯托的手法來表達孤獨凄涼的思想感情。以樂景襯哀情是古詩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反襯手法,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間的矛盾,以花鳥等美好之物抒寫悲愁,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正確判斷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呢 首先要讀懂詩歌內容,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可以從題目、作者、正文和注釋入手。通過題目能讓讀者明白詩歌所包含的時間、地點、寫作對象、內容等,進而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作者往往能夠提供語言特點,寫作風格;詩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從正文中充分地表現出來;注釋可提供詩歌背景。接著感受詩中景物描寫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紅、綠、青、翠、白等,或者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如清風、明月、紅花、綠葉等,再或者表示某些季節天氣時間的詞,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等,一切讓我們覺得心情舒暢的景色則被認為是樂景。【答案】1.文章前半部分寫到“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可見作者心情愉悅;后半部分又說“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見作者抑郁憂傷。作者的情感很明顯地表現出由樂轉為憂了。2.(1)凄與冷。其實作者在寫水清、魚趣時,也一直在暗寫自己“凄冷”的感受。文章第1段末尾,“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一句就先營造了凄清的氛圍。第2段雖然寫的是水清、魚趣,但整個段落的寫景,給人的感覺顯得特別靜,清冷之境暗藏其中。至第4段,“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作者的凄冷感受再也抑制不住,終于從筆端流露出來。于是,作者只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就全文而言,凄冷是景物的基調,與作者的心境完全一致。(2)樂與憂。作者在文中兩次提到“樂”字,分別是開頭的“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和第2段末尾處的“似與游者相樂”。一處樂于景,一處樂于境。說到柳宗元的樂,我們不能不聯系他的生活經歷和政治生涯加以分析。他因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而遭受打擊,被朝廷貶到窮鄉僻壤。他的孤寂處境是別人難以想象的。心中的憂與愁無法排解,柳宗元便寄情山水,希望從山水中得到安慰和解脫。但最美的山水也只是外在之物,無法掃除內心的抑郁之情。從本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開始還能因泉水“如鳴佩環”而“心樂之”;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當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觀照自身的處境時,再美的山水也激不起內心的快樂,他感覺到的只能是更深層次的抑郁和孤獨,于是只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作者以短暫的“樂”來排解永恒的“憂”,卻得到了更深的憂愁。思維導圖根據課文,完成填空。【答案】發現 聲悅水澈 曲折、多姿、神秘 清幽凄涼210 小石潭記素養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能說出柳宗元的經歷并識記作家作品。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句等重要的文言現象,能疏通文義,背誦課文。3.通過品讀課文,把握其內容,能概括景物特點,學會移步換景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4.初步理清寫作順序,依托語言品評,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變化。5.讀懂柳宗元,感知祖國山河之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之情,學會發現美、鑒賞美。第1課時◎重點:1.積累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詞句,疏通文章大意,熟讀成誦。2.把握文意,能概括景物特點,學會移步換景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預習導學】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 ,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 之一,唐代 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等。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詩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他的散文論說性特別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類的往往是寫景狀物,多有寄托,著作有《柳河東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小石潭記》就選自《柳河東集》。 背景介紹:唐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一起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由于遭到以劉貞亮為代表的官宦勢力和以韋皋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反對,革新失敗,他因此被貶為永州司馬。他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 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他把在永州發現的八處風景秀麗之地,寫成“永州八記”,成為后世文人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如鳴珮( )環 佁( )然不動俶( )爾遠逝 往來翕( )忽斗( )折蛇行 寂寥( )無人悄( )愴( )幽邃清liè( ) 青樹翠màn( )蒙絡搖zhuì(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1)篁竹: (2)清冽: (3)佁然: (4)俶爾: 【答案】1.子厚 唐宋八大家 文學2.pèi yǐ chù xī dǒu liáo qiǎo chuàng 冽 蔓 綴3.(1)竹林 (2)清涼 (3)靜止不動的樣子 (4)忽然【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句等重要的文言現象,能疏通文義,熟讀成誦。1.解釋下列加點的多義詞。(1)可(2)從(3)清(4)差(5)環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象。(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心樂之樂: (3)下見小潭下: (4)近岸近: (5)皆若空游無所依空: (6)日光下澈下: (7)似與游者相樂樂: (8)潭西南而望西南: (9)斗折蛇行斗: 蛇: (10)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 (11)凄神寒骨凄: 寒: 【答案】1.(1)大約 可以,能夠(2)自,由 跟隨(3)清澈 凄清(4)長短不一 交錯(5)玉飾 環繞2.(1)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3)名詞作狀語,在下面(4)形容詞作動詞,靠近(5)名詞作狀語,在空中(6)名詞作狀語,向下(7)形容詞作動詞,玩樂(8)名詞作狀語,向西南(9)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 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一樣(10)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1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任務驅動二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寫法。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 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種,深情地閱讀,細致地品評其特點。2.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來寫景,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 一課一法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動靜結合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手法。在寫景狀物的文章中,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能使文章活潑生動,給靜態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有以下幾種情況:(1)化動為靜,以靜寫動。就是把運動的事物當作靜止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動態事物在靜止時的形態和神態。(2)化靜為動,以動寫靜。就是把靜止的事物當作運動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靜態事物在運動時的形態和神態。(3)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4)以動襯靜。即通過描寫、渲染動態,反襯靜態,突出靜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答案】1.示例:我最喜歡小石潭的水,從文中的“聞水聲,如鳴珮環”可知水聲叮咚,清脆動人。小結:水清、石奇、樹美、魚樂、溪身蜿蜒、岸勢參差,展現了小石潭的清幽美。2.①動靜結合。例如“佁然不動,俶爾遠逝”。②正側映襯,虛實結合。例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③精妙修辭。例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④移步換景。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現小潭的經過,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聲,由水聲尋小潭,猶如跟隨導游邊移步,邊觀景,邊聽講解,富有畫面感和動態感。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 小石潭記 第1課時 學案 2023-2024學年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docx 10 小石潭記 第2課時 學案 2023-2024學年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