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備課課題 7.隨處可見的能量轉換 授課時間 月 日(星期 )課型 新授課 第 1 課時(共1 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是《能量的轉換》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能量轉換現象,使學生通過調查、 體驗等活動認識到能量轉換和傳遞轉換現象的普遍存在;通過分析打電話等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情況,認識到不同能量形式之間的轉換不是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進行的,能量形式的轉換可以是相互的。 學生在調查、感受能量轉換和傳遞現象過程中,發展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學情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觀察和實踐活動,讓小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探究能量轉換。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能夠理解簡單的物理概念。然而,對于能量轉換的抽象概念可能還不夠深入。活動通過觀察身邊的現象和實際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能量轉換的過程,有助于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喜歡實踐和探索,因此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他們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仍在發展中,可能會出現分心情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保持專注。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描述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都有能量。運動、聲、光、電、熱、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說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換。 科學探究: 學生能通過調查、實驗和分析,證明到處都有能量和能量轉換現象, 能量轉換不只是朝一個方向進行,可以是雙向的,能量還可以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 科學思維: 學生在調查、感受能量轉換和傳遞現象過程中,發展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 態度責任: 學生在活動中對能量轉換現象感興趣,能積極參與各種與能能量轉換有關的科學實踐活動。教學重點 調查和說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設備、或現象中存在動能(機械能)、聲能、光能、熱能、電能、磁能及其之間的轉換。教學難點 學生能通過調查、實驗和分析,證明到處都有能量和能量轉換現象, 能量轉換不只是朝一個方向進行,可以是雙向的,能量還可以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板書設計 7.隨處可見的能量轉換 調查 篝火燃燒:化學能→光能、熱能 能量轉換 螢火蟲:化學能 → 光能; 普遍存在 隨處可見 擊鼓:化學能 → 動能 → 聲能 打電話: 聲能 → 電能 → 光能 方向: 雙向 互相 太能燈發光:光能(太陽)→ 電能→光能(燈) 感受 搓手:化學能→動能→熱能 拍手:化學能→動能→聲能 來回扭動鐵絲:化學能→動能→熱能 摩擦直尺吸紙屑:化學能→動能→電能→動能 實驗 彈力小車:化學能→動能→彈性勢能→動能 能量可在物體間傳遞 繩上掛重物:重物1動能 → 重物2動能教學過程 問題引領下的主要學習任務、師生活動及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在本單元前面幾課中,我們探究了幾種電器工作時的能量轉換情況,發現電器能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能量,還能實現不同能量形式之間的轉換。那么,各種各樣的能量和能量轉換只與電器有關嗎? 回答。預設:人和動物通過食物獲得能量,燃燒煤炭獲得能量,汽車通過燃燒汽油獲得能量。 2.出示課頁圖片,提出問題:這幅圖中有幾種能量轉換現象? 回答。預設:風力發電機,把風力產生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小草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輻射出的光能轉換成植物內部的化學能。牛吃草時,把植物體內的化學能傳遞到牛的體內。一部分轉換為熱能維持體溫,一部分轉為牛活動的動能。 3.能量的轉換不僅存在于電器的工作中,生物的生長和運動、各種機械的工作都與能量轉換有關。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隨處可見的能量轉換。板書課題:能量轉換隨處可見。 【設計意圖】前幾課都是在研究生活中和電能相關的能量轉換現象,本課通過一張草原上的圖片,直接引發學生思考,各種各樣的能量和能量轉換只與電器有關嗎?引發認知沖突,激發研究興趣。 二、科學實踐活動 科學實踐一:調查生活中的能量轉化現象 1. 感受能量轉換現象的遍存在。 談話、提問:調查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轉換現象?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怎樣轉換的?把調查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7頁。 (也可以課前布置調查任務) 學生通過課前調查,或者小組討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能量轉換現象,并且填寫活動手冊。 2.引導學生交流與分析 談話:請展示你的活動手冊記錄單,介紹你調查到的能量轉換現象。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并交流調查結果。預設:篝火燃燒:化學能→光能、熱能 螢火蟲:化學能 → 光能; 擊鼓:化學能 → 動能 → 聲能 唱歌:化學能 →聲能 汽車、跑步、燃氣做飯…… 提問:通過我們的調查和分析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小結:能量轉換現象隨處可見,生物的生長和運動、各種自然現象、機械的工作都于能量有關。 學生總結:形式多樣,普遍存在。 3.分析能量轉換的方向 提問:能量轉換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進行嗎? 引發學生調動經驗,進行思考。給學生出動舉例的機會。 出示圖片并提問:分析打電話、太陽能電燈發光過程中,能量轉換情況是怎樣的? 學生分析并描述:打電話時,話筒將聲能轉換成電能,電能通過電纜傳到對方的聽筒并轉換成聲能。太陽能電燈發光時,來自太陽的光能經過太陽能電池班被轉換成電能,電能經過電燈又被轉換成光能和熱能。 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板書: 打電話:聲能 → 電能 → 聲能 太能燈發光:光能(太陽)→ 電能→ 光能(燈) 。 還能舉出類似的現象嗎?比較這兩種過程,有什么共同點? 再舉例:電動機:電能 → 動能 發電機:動能 → 電能 話筒:聲能 →電能 →聲能; 得出結論:能量的轉換不是只能朝著一個方向進行的;不同能量形式的轉換可以是相互的。 學生說出: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換,并不是單向的。 【設計意圖】通過調查活動,學生基于實例分析每種能量轉換現象隊對應的過程,體會能量轉換方式的多樣性,普遍存在性。在分析能量轉換方式中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或模式圖簡述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通過舉例,來分析打電話和太陽能電燈發光的過程,體會能量轉不是只朝一個方向進行。 科學實踐二:感受能量轉換和能量傳遞現象 1.談話:根據圖片提示,做下面這些小活動。 在扭動鐵絲時要注意安全,小心發熱燙手。 學生活動:拍手、快速摩擦雙手,來回扭動鐵絲,用皮毛或絲綢摩擦后的塑料直尺吸引紙屑。 組織交流: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或者體會手山的感覺? 學生回答:搓手時人身體里的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動能轉換成了熱能;拍手時動能轉換為聲能;來回扭動鐵絲時動能轉換為熱能,摩擦直尺吸紙屑,動能轉換為電能,電能轉換為動能。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搓手:化學能→動能→熱能 拍手:化學能→動能→聲能 來回扭動鐵絲:化學能→動能→熱能 摩擦直尺吸紙屑:化學能→動能→電能→動能 2.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彈力小車,觀察小車的運動過程,說一說產生了怎樣的能量轉換? 學生動手制作簡易彈力小車,并使其運動。 交流:當我們用力繞橡皮筋時,身體里的化學能轉化為手上的動能,隨著橡皮筋被繞緊,手的動能轉換成橡皮筋的彈性勢能,當釋放橡皮筋時,小車開始運動,皮筋的彈性勢能轉換為小車的動能。 3.小實驗:繩子上系兩個重物,其中一個抬高再輕輕放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說明什么?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學生分組體驗活動。并且匯報交流:觀察到松手后重物擺動起來,片刻后,另外一個重物也開始擺動,說明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食物鏈中能量的傳遞。 4.出示圖畫并提問:同學們,你能簡單描述一下畫中的情景嗎?能量是怎樣轉換或者傳遞的的? 學生描述太陽照在西紅柿上結出果實,一個小男孩吃著西紅柿踩自行車,自行車通過皮帶把動力傳給發電機,發電機產生的電傳給電爐,電爐把水燒開,水氣從壺嘴里噴出,發出聲音。 學生分析其中的能量轉換現象。預設:太陽光照在西紅柿上是光能轉換成植物體內的化學能。小男孩吃了西紅柿有力氣踩自行車,是化學能轉換成動能。自行車的動力使發電機發電是動能轉換成電能。發電機發出的電使電爐發熱,把水燒開,是電能轉換成熱能。還有,水燒開后水氣從壺嘴噴出來發出聲音是熱能轉換成聲能。 5.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調查、實驗和分析,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預設:學生總結身邊到處都有能量和能量轉換現象, 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換,還可以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簡單的小體驗活動,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種能量形式之間互相轉換現象無處不再。發展學生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通過自己制作小玩具,體驗利用能量轉換現象,培養動手能力,同時激發研究的興趣。幾個小活動都很簡單,但是呈現給學生的是非常直觀的實例,幫助學生分析與感悟。難度提升,多個事物。讓學生在不同場景中不斷強化描述、分析能量轉換、傳遞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三、拓展與應用 1.出示教師制作的能量轉換玩具,并引導學生分析玩具中的能量轉換情況。 2.利用所學知識和身邊材料,自己設計并制作能量轉換玩具,下次上課分享你的作品。 學生根據提示和啟發思考自己可以制作什么樣的玩具,課后實踐。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制作興趣,鞏固能量轉換的知識,鼓勵學生課后繼續研究能量轉換現象的興趣,并用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布置教 學 反 思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通過觀察和實踐,讓小學生探究隨處可見的能量轉換。在備課過程中,我準備了多個實驗和觀察任務,涉及到電能、熱能、光能等方面的轉換,讓他們直觀地感受能量轉換的過程。 在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激發他們的思維。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能量轉換的理解,還培養了觀察和實驗的能力。 然而,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有些活動的設計可能不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或產生興趣。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實驗時,有時我可能表達不夠清晰,導致部分學生理解有困難。 為了改進,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活動的貼近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能量轉換的過程。同時,我也會加強自己對活動設計的反思和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探究中享受科學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