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 內(nèi)容 力 彈力 主備人教學 目標 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N) 2、知道常用測力計是彈簧秤 3、學生:(1)會看彈簧秤(2)知道測量前看零點(3)會讀數(shù)和記錄重點 難點 重點:力的單位,力的測量 難點:會用彈簧稱測力 教法:引導啟發(fā)式預學 要求 各式測力計,100g鉤碼3個,彈簧秤原理演示,雞蛋兩個,蘋果一個,500g砝碼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 課題引入 請同學們看圖8-1;回答這兩個圖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力有大有小,我們這就要對力的大小進行測量。 二 講授新課 (一)、力的單位 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 符號:N 2.看書:感受一下這個單位,多大的力是1N?你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拿起一塊磚用的力大約是20N,運動員舉起杠鈴時需要用1000N至3000N。 (二)、力的測量 1.測量工具:測力計 觀察:各種類型測力計,測壓力,推力計 實驗室常用:彈簧秤(彈簧測力計) 2.彈簧秤的原理 演示并講解: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得越長。彈簧稱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演示: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掛在彈簧下,對彈簧拉力相同 掛一個,伸長一格 掛兩個,力是原來的2倍,彈簧伸長2個格,伸長為原來的2倍 掛三個,力是原來的3倍,彈簧伸長3個格,伸長為原來的3倍 問:能否一直掛下去,答:否 在彈簧測量范圍內(nèi),彈簧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3.觀察物體豎直掛在彈簧秤上時,物體對它的拉力 兩個雞蛋,200g鉤碼,初二物理課本,500g 鉤碼 4.觀察彈簧秤 (1)彈簧秤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學生觀察并回答:彈簧秤上刻度數(shù)值是用牛頓作單位的 (2)彈簧秤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學生回答:最大刻度是5N 說明:彈簧稱上的這個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彈簧秤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則彈簧秤會損壞。 (3)彈簧稱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0.2N 說明:不同彈簧秤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應據(jù)刻度值和格去算。 4.學生實驗 請學生看課本:P46 觀察你手中的彈簧秤:量程、分度值,零點 手拉彈簧秤,感受1N、5N的力 水平勻速拉木塊,記錄:F拉1=_________ N 在傾斜的木板上拉木塊, 記錄:F2拉=_________N 豎直拉木塊, 木塊重G = ___________N 比較三次拉力大小(3、4、5) 將100g ,200g ,500g鉤碼掛在彈簧秤上,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就是鉤碼的重力 7.讀出頭發(fā)被拉斷時,拉力大小 三 小結(jié) 1.力的單位,符號 2.力測量工具,常用的工具, 3.使用彈簧秤時應注意什么。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力 彈力板書 設計 力 彈力 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 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形變。 形變的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力的單位:牛頓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課后 反思教學 內(nèi)容 重力 力的示意圖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重力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zhì)量,即G=mg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會應用 4、會測量物體的重力重點 難點 重點:通過探究知道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即G=mg。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難點: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能利用這一知識點解釋相關(guān)現(xiàn)象并為實際生活服務預學 要求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情景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你知道說的是誰的故事嗎? 這幅圖說的是牛頓思考蘋果為何下落,月球為何圍繞地球運動的故事,我們今天就來經(jīng)歷牛頓探究的過程。 新課教學 1、重力的定義 河水為什么總是向低處流,企鵝為什么會向下運動, 拋出的物體為什么總會下落? 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這種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生活中常把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簡稱為物重。 2、重力的測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鉤碼、橡皮泥、筆、書等物品的重力。 方法點撥: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 3、探究影響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重力一般都不相同,那么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 ①探究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的關(guān)系 猜想: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可能 (有關(guān)/無關(guān)) 請用鉤碼、橡皮泥、筆、書等器材設計一個實驗驗證重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是否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 器材:橡皮泥、彈簧測力計 設計實驗:選取測力計和橡皮泥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1)把橡皮泥捏成球狀,稱出其重力的大小為 N。 (2)把橡皮泥捏成任意形狀,稱出其重力為 N。 結(jié)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guān)。 ②探究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猜想: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 (大/小)。 請用鉤碼、橡皮泥、筆、書等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重力與物體質(zhì)量之間的關(guān)系。 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對學生設計的表格進行評價 教師總結(jié) (1)用測力計測出各鉤碼所受的重力。 (2)將各鉤碼的質(zhì)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記錄在表格相應的欄目中。 收集證據(jù): 次數(shù)鉤碼 質(zhì)量/kg鉤碼 重力/N重力與質(zhì)量 的比值/N·kg-1123得出結(jié)論: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大, 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 公式G=mg,g表示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之比,約等于9.8N/kg, 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 N/kg。 你能說出g=9.8N/kg的物理意義嗎? 4、重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 由以上實驗你認為重力的方向有怎樣的特點 提問:是垂直向下嗎? 結(jié)論: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例如瓦工建造房屋時用的重垂線。 5.力的示意圖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圖就體現(xiàn)力的三要素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重力 力的示意圖板書 設計 一.重力的概念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用G表示 二.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guān)。 2.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大, 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 三.重力的方向 1.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2.應用:重垂線 四.力的示意圖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課后 反思教學 內(nèi)容 摩擦力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知道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問題中,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點 難點 重點: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難點: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法:引導探究式預學 要求 帶有定滑輪的平板一塊、帶線繩的大木塊、小木塊、玻璃、毛巾、測力計、砝碼。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 課題引入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是重力、彈力、摩擦力。對于每一種力我們都要掌握它產(chǎn)生的條件,會計算力的大小,能判斷力的方向。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兩種力:重力和彈力。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種力——摩擦力。在這三種力中摩擦力較難掌握。 二 講授新課 1.靜摩擦力 演示實驗: 當定滑輪的繩子下端懸掛50g砝碼時,物塊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靜止,它受板的靜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判斷的? 當懸掛的砝碼增加到100g時,物塊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 提出問題:物塊此時所受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變化?設想一下,如果將砝碼B摘去,靜摩擦力又將如何變化?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chǔ)上歸納出:一般靜摩擦力的大小沒有一個確定的值,類似上述情況,當物塊不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靜摩擦力的大小隨拉力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總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滑動趨勢方向相反。 提出問題:當懸掛在繩子下端的砝碼為150g時,物塊才剛開始相對于桌面板滑動,這時物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師講解:靜摩擦力增大到某數(shù)值后就不再增大了,這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靜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靜摩擦力的方向,也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跟使物體起動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說跟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明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相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著靜摩擦力的作用,則并不一定處于最大靜摩擦狀態(tài),最大靜摩擦力等于使物體將要開始運動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動摩擦力 邊演示邊提問:一旦物塊滑動后,我們只要掛130g砝碼,就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時兩物體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實驗,在剛才的大木塊上再放一塊小木塊,發(fā)現(xiàn)要掛140g的砝碼,才能使物塊維持勻速運動。這又說明滑動摩擦力的變化遵循什么規(guī)律? 教師講解:這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兩物體間的正壓力N成正比。 演示實驗,將木塊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測力計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發(fā)現(xiàn)三種情況下,測力計示數(shù)由小到大,說明物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關(guān),與相互之間的壓力(彈力)成正比,可以寫為f=μN μ是動摩擦因數(shù),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決定。動摩擦因數(shù)是無單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壓力之比。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切線方向,且跟物體的相對滑動方向相反。 用投影儀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種情況,組織學生討論木板對木塊A有沒有摩擦力? (三)課堂小結(jié)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有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相對運動時產(chǎn)生滑動摩擦力;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chǎn)生靜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學生小結(jié):1.滑動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3.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摩擦力板書 設計 摩擦力 1.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 靜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課后 反思教學 內(nèi)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 4.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guān),并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能通過多個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物理實際問題。重點 難點 重點: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難點: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guān)預學 要求 鋼尺(或塑料尺)、條形磁鐵(2根)、小車(2輛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新課引入】 空氣動力賽車:請車模社團兩位成員在過道賽車比賽,比一比哪一輛車先從教室前面運動到教室后面(過道兩側(cè)學生都能夠觀察到) 提問:誰給小車一個向前的力呢? 【知識回顧】 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新課教學】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汽車撞墻 提問:施力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學生活動:1.手指壓筆尖,手指疼 2.手拍桌子,手掌疼 3.同學推墻壁,同學后退 分析現(xiàn)象:物體在施力的同時也在受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問:兩個物體不相互接觸是否也會產(chǎn)生相互作用的力? (驗證)4.磁鐵小車吸引鐵片小車,鐵片小車吸引磁鐵小車 得出結(jié)論: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舉例:……) 視頻:以卵擊石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特點 學生活動5: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探究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特點 (1)A不動,拉動B,B不動,拉動A——同時 (2)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大 (3)觀察彈簧形變方向——反向 (4)確定受力物體——異體 (5)是否在一條直線——共線 小結(jié):一對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在一條直線 【新知應用】 解決問題:學生在滑板上前進(模擬木船在冰面前行) (小組合作,想方法:向后扔書包、推講臺、腳蹬地……) 解釋現(xiàn)象:劃船、火箭升空 學生活動6:氣球模擬火箭升空 揭秘賽車原理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書 設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什么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點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