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 內容 物體的質量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主單位和常用單位;能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知道天平的構造。會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會正確使用天平。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重點 難點 重點: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知道測量質量的工具,會正確使用天平。 難點:利用實驗探究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預學 要求 鐵釘、鐵塊、大頭針、橡皮泥、牙膏、藥片、托盤天平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鐵錘和鐵釘 提問:仔細觀察分析,你也許會發現,雖然他們都是由鐵制成的,但鐵的含量卻大不相同。物理學中如何來表示這種區別呢?如果想知道它們含多少鐵,該怎樣精確地測量呢? 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質量 先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物體,什么是物質;然后比較鐵錘和鐵釘這兩種物體中所含鐵這種物質的多少不同,由此引出“質量”的概念: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質量的單位 提問:你知道哪些質量的單位?這些單位中,哪個是國際單位? 學生回答,交流。 點撥: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 提問:你知道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嗎? 學生交流: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質量的測量工具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哪些? 學生交流:桿秤、案秤、磅秤、電子秤、天平…… 介紹常用的測量質量的器具,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圖6-3。 指導學生對照課本圖6-1觀察托盤天平,并結合天平實物認識托盤天平的構造。 指導學生閱讀“信息快遞”中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初步掌握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 觀察并討論:課本圖6-2中的錯誤情況和原因,克服操作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教師演示: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突出“放、調、測” 總結強調天平的使用: 調節平衡螺母:指針左偏向右調,右偏向左調。 天平調節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不能直接用手拿。 往盤里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指針向右傾斜,則應取下最小砝碼,改用游碼。 游碼的讀數是游碼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播放多媒體:天平的使用,練習讀數。 4.活動6.1 探究物體形狀、物質狀態對質量是否有影響 (1)用天平測量橡皮泥的質量,然后將其捏成其他形狀再測一測,它的質量變了嗎? (2)把冰放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它的質量,等它熔化為水后再測一測,質量變了嗎? 比較歸納得出結論:物體的質量不隨其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三、反饋 1.下列各例中,質量不發生變化的是( ) A、一支粉筆寫成了粉筆頭 B、煤氣瓶中的煤氣用去了1 / 2 C、濕衣服曬干了 D、將銅條拉成銅絲 2.給下列物體質量數后面填上適當的單位: (1)一瓶礦泉水的質量為500 _____; (2)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0.05______; 3.使用托盤天平時,應先將天平放在______臺上,將游碼放在_____處,調節______使天平橫梁平衡。稱物時,物體放______盤,當指針偏向右時,應______右盤內砝碼,最后調節______使天平再次平衡。 四、小結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物體的質量板書 設計 一、質量: 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符號是m 。 性質:不隨狀態、形狀、位置改變而改變。 單位:主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 常用單位有噸、克、毫克。 單位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實驗室里常用的的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三、天平的使用課后 反思教學 內容 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通過練習,學會使用天平及測量固體或液體質量的方法;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微小物理量的實驗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積法。 2.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通過自主的活動創新學習。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大膽猜想,實驗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及科學素養。 4.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重點 難點 重點:使用天平及測量固體或液體質量的方法 難點: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微小物理量的實驗方法和思想方法預學 要求 天平,一盒回形針,燒杯,水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復習引入: 復的使用 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 調節天平 將游碼移至標尺最左端 調節橫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 放物體稱量 左物右碼 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然后移動游碼 直到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 二.新課教學(特殊測量) 活動一:測量一個金屬回形針的質量 可能的思考: 學生1:只要把一枚大頭針放到天平上稱就行了。 學生2:應該在托盤上多放一些大頭針來稱。 學生3:應先測一空杯質量,再將一枚大頭針放入空杯中測出總質量,兩次測量結果相減就是大頭針質量。 學生做小組實驗(4人一組) 很快就知道測一個回形針是測不準確的,其質量小于天平的感量。 提問:測微小的東西應該怎么測 提示:刻度測量中有類似的測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體驗到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可以采用測多算少的方法(累積法),此結論應由學生直接去體驗。 實驗序號回形針數量/個總質量/g一個回形針的質量 /g123此設計采用開放性實驗探索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主探索,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和表現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活動二:測量燒杯中水的質量 學生有了一定的測量經驗,讓學生思考如何來測量,測量的步驟怎樣分? 序號測量步驟質量/g123步驟: 測量空燒杯的質量 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 計算燒杯中水的質量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以這樣的步驟。為什么不以2,1,3的步驟? 原因:主要是可能有水殘留在燒杯中 練習: 下列物體中,質量最接近2×106mg 的是 ( ) A.一頭牛 B.一只鴨C.一粒米 D.一只玻璃杯 2.汽車的質量為5.5t= kg= g 螞蟻的質量為0.03mg= g= kg 3.托盤天平調節后,在稱量時,發現指針向左偏,這時應該 ( ) A.向右盤添加砝碼 B.將游碼向左移動 C.減少右盤中的砝碼 D.將橫梁右端螺母向右移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板書 設計 二.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測一個回形針的質量 方法:以多測少 測燒杯中水的質量 步驟:1.測量空燒杯的質量 2.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 3.計算燒杯中水的質量課后 反思教學 內容 物體的密度(1)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知道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主單位和常用單位;能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來區分不同種類的物質。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會用天平和量筒測液體或固體的密度。重點 難點 重點: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及其單位。單位間的換算。 難點:密度概念的引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歸納能力。預學 要求 刻度尺、托盤天平、砝碼、量筒、小石塊、細線、水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 課題引入 一、密度概念的建立: 1、探究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出示大小不等的鋁塊,分別測量出每快鋁的質量和體積并填入下列表格:并在坐標系統中描出對應的點: 質量(g)體積(cm3)鋁塊1鋁塊2鋁塊3通過上述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同種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成________關系,也就是說同種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值。 二 新課講授 密度及性質 2、探究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出示大小不同的鐵塊,銅塊和鋁塊,分別用天平測量出它們的質量,用量筒測量出它們的體積。分別計算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并且與上一實驗比較我們可以發現: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固定的,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相同的,這實際上反映了物質的一個屬性,在物理學中物質的這個屬性就稱為密度。 (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就叫物質的密度。 用公式可以表達為ρ=m/V 單位及換算 (2)明確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符號含義及其單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3) kg/m3和g/cm3之間的換算關系: 1 g/cm3=1000 kg/m3 1 g/cm3=1k g/dm3 理解密度的含義 水的密度的1 g/cm3,它的含義是1cm3的水的質量是1g。(熟練掌握) 鋼鐵的密度是7.9 g/cm3,它的含義是_______。 三 小結 四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 補充習題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物質的密度(1)板書 設計 一、密度: 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符號是ρ 。 性質:是物質的基本屬性。 單位:主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kg/m3。 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 單位換算:1000千克/米3=1克/厘米3 二、密度的計算公式: ρ=m/V課后 反思教學 內容 物體的密度(2)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會使用量筒測量液體、固體的體積。 2、會使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 3、熟練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重點 難點 重點:測量物質的密度。 難點:量筒和天平的使用。預學 要求 量筒、托盤天平、砝碼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 新課講授 量筒的使用方法: 1、觀察使用的量筒 (1)了解量筒上標注的單位是什么 它和國際單位之間有什么聯系? (2)量筒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它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2、演示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的注意要點: 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瓶口要與量筒口接觸,并把量筒略微傾斜防止液體飛濺。 讀數時要把量筒置于水平的工作臺面上,視線要與量筒內的液面齊平。俯視會造成讀數偏大,仰視會造成讀數偏小。 二 實驗探究 測量液體的密度: (一)1、用天平測量出液體的質量(先測量出空燒杯的質量,再往燒杯中倒入液體測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兩者差即為倒入的液體的質量)。 2、把液體倒入量筒中測量出液體的體積。 3、利用密度公式計算。 (二)思考:這一實驗過程中會不會造成測量結果的偏差 在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時,不可能完全倒入,會造成體積偏小,最終會造成密度偏大。 (三)如果先測量液體的體積,再測量液體的質量有沒有偏差 同樣會有偏差,在測量液體質量的時候同樣由于量筒中殘留了一部分的液體,會造成測得的液體質量偏小最終造成所測量的液體的密度偏小。 (四)實驗改進: 1、先在燒杯中倒入液體,測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 2、再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測量出倒出的液體的體積V 3、測量出燒杯和剩余的液體的質量m1 4、計算:ρ=(m—m1)/V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量出石塊的體積。 (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 (2)用細線系住小石塊把小石塊浸沒在水中讀出體積V1 3、利用密度公式計算:ρ=m/(V—V1) 思考:我們使用1角硬幣看上去象是鋁這種材料制成的,你能否通過實驗證實這一猜想 三 小結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物質的密度(2)板書 設計 一、體積的測量工具: 體積的測量方法: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質量的測量方法: 三、密度的計算公式: 四、利用密度的公式和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課后 反思教學 內容 密度知識的應用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了解密度測量的原理及具體方法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3、 能解釋自然界或生活中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4、學會測量液體或一些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密度重點 難點 重點:知道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難點: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預學 要求 天平,量筒,金屬塊,水,細線,燒杯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情境引入 敘拉古國王叫一個工匠做了一頂純金的皇冠,國王將阿基米德找來,要他在不損壞皇冠的條件下測出皇冠是否摻假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一天洗澡,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 阿基米德立刻知道怎么測了。他將一樣重的金子和一塊銀子和皇冠放在水盆里,只見金塊排出的水比銀塊排出的水少,而皇冠排出的水比金塊排出的多,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 提問:你能解釋阿基米德測定皇冠摻假的道理嗎? 復習: 密度公式:ρ=m/v 測量活動:鑒別金屬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原理:各種物質材料都有自己的密度,如能算出該材料的密度就能確定是什么材料。 提問:一個金屬螺母的密度怎樣測量 原理:ρ=m/v 步驟:測出金屬螺母的質量 測出金屬螺母的體積 質量用天平測量 體積用量筒測量 量筒的使用方法: 測體積的工具 單位:ml 1ml=1cm3 觀測量筒: (1)量筒的最大測量值為 ml (2)量筒的分度值為 ml 使用方法: 量筒放在水平臺面上 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的底部相平 步驟: 金屬螺母的質量/g水的體積 /ml放入金屬螺母后,水和金屬螺母的總體積/ml金屬螺母的體積/ml金屬螺母的密度/(g.cm3)密度知識的應用 間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 講解書上例題 強調公式格式 例: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讀做______,意義是______。體積為450cm3的水結成冰,體積為多少 體積增大還是減少了 你在生活當中有沒有看到這樣的現象 如果是有益的怎樣利用,如果是有害的如何防止 兩道例題是復習密度概念、單位、基本公式的運用和單位換算、水的密度等,且把物態變化、質量概念都考查在內。同時還能聯系生活,學以致用,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興趣。 練習: (1)桌上有一塊形狀很不規則的厚度均勻的玻璃,你能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測出它的表面積嗎 說說你的做法。 (2)一只杯子裝滿水時的總質量是500g,用它裝滿酒精時的總質量是450g,求這只杯子的容積 (ρ酒=0.8×103kg/m3)。 (3)工廠里有一個長為a、寬為b的長方體池子,里面儲藏了深為h的某種液體,你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出這池液體的質量嗎 說說你的做法。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密度知識的應用板書 設計 板書設計: 密度公式:ρ=m/v 量筒的最大測量值為 ml 量筒的分度值為 ml 使用方法: 量筒放在水平臺面上 讀數時,視線與液體凹面的底部相平課后 反思教學 內容 物質的物理屬性 主備人教學 目標 1、知道質量,密度,硬度,彈性,導電性,磁性都是物質的物理屬性,會描述這些屬性。 2、會根據物理屬性對物質分類,能與生活中物質的用途聯系起來。 3、通過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探究興趣。重點 難點 重點:知道質量,密度,硬度,彈性,導電性,磁性都是物質的物理屬性。 難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探究興趣。預學 要求 鐵釘,玻璃板,鋼鋸條,塑料尺,粉筆,銅鑰匙,鉛筆芯,金屬勺,塑料勺,熱水環節 活動設計 實施與生成一 課題引入 介紹已學過的物質的狀態,密度都是物質的物理屬性。 二 講授新課 1.播放光盤,鐵釘在石蠟上刻畫的圖片。體驗物質的軟硬程度不同。 2.組織學生探究物質的硬度。 (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鐵釘,玻璃板,鋼鋸條,塑料尺,粉筆,銅鑰匙, 鉛筆芯這七種物質的硬度大小, 并按硬度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組織學生設計“比較這七種物質硬度”的實驗方案。 (3)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收集合理的實驗方案。 (硬度大的痕跡淺) (4)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并巡視指導。 (5)組織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6)介紹硬度這種物理屬性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3.組織學生討論物質的其他物理屬性。 (1)組織學生觀察課本圖6-18,討論物質還有哪些物理屬性。 (2)播放蘇科版配套光盤中有關物質的物理屬性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4.組織學生探究“金屬,塑料誰的導熱性能好?” (1)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2)組織學生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收集合理的實驗方案。 (4)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并巡視指導。 (5)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6)組織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5.指導學生根據物質的物理屬性對物質分類。 (1)介紹自然界的物質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按物理屬性加以分類研究是研究物體的比較簡單的辦法,這也是科學家常用的方法。 (2)組織學生對課本第19頁中第一題中的物品進行分類。 (3)組織學生閱讀“生活,物理,社會”欄目中的南京長江二橋。 (4)播放蘇科版配套光盤中的圖片或自制的課件。 三 小結課后 任務 補充習題:物質的物理屬性板書 設計 6.5物質的物理屬性 硬度:描述物質軟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之一。 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導電性, 導熱性,延展性,彈性, 磁性,韌性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