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七下《印 度》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1.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的特點。2.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3.運用資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點以及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4.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家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二)綜合思維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對位置圖的閱讀,培養學生掌握區域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2.做閱讀氣候圖,地形圖合作,探究糧食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并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的經濟關系。3.在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現狀,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以及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方面的聯系。(三)地理實踐目標找出印度水稻、小麥分布以降水、地形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四)人地觀念目標了解印度人口發展現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二、重點和難點1.從地圖和其他資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2.理解印度糧食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培養學生因地制宜發展的觀念。 三、教材設計思路印度面臨廣闊的印度洋,扼印度洋交通要沖,是非洲、歐洲從海上通往亞洲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印度是南亞大國與我國山水相連。無論國土面積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還是科技發展水平,軍事實力都位居亞南亞首位。作為地區大國和“金磚國家”,印度近年在南亞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印度與我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國情,與我國既相似又相異,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因此無論從選擇“世界或地區重要的國家”,還是從選擇“對我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角度看,印度是眾多鄰近的國家中我們必須了解的一個區域大國。為了讓學生對印度有深刻的印象,我們按照認識的國家標準選擇了有特色的幾個方面刻畫印度。 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猜一猜:猜猜是哪國?學生討論回答:印度教師講述和承轉:“奢華與殘破、靜謐與嘈雜、穩定與混亂、先進與落后、寬容與極、傳統與現代、多元與統一………它們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尖銳、如此的不加掩飾、矛盾而神奇的共生、共存、共揉”。說明印度是一系列矛盾的組合體。西游記中,我們都知道唐僧師徒,不遠萬里到天竺去取經,大家知道天竺在哪里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印度的知識。印度與我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國情,與我國既相似又相異,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印度是眾多鄰近的國家中我們必須了解的一個區域大國。【講授新課】 找一找:印度位于亞洲地理分區中的哪個?小組討論回答:南亞教師歸納和承轉:印度位于亞洲的南部,是南亞最大的國家。知道所在的亞洲分區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認識印度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想一想:讀南亞地圖,找出印度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和承轉:印度緯度低,大部分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陸位置,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北靠喜馬拉雅山。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你知道印度的鄰國嗎?找一找:對照右圖找出數字所代表的印度鄰國。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和承轉:印度鄰國眾多,我國也是印度的鄰國之一,你知道我國和印度之間隔了什么天然障礙嗎?想一想:讀圖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完成下面表格。 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和承轉:印度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三部分,地形在空間上的分布又決定了印度的地勢特征。想一想:沿南北方向做剖面圖,總結印度的地勢特征。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和承轉:高原位于印度的南部,山地位于印度的北部,平原在中間,所以印度的地勢特征是南北高,中間低。水往低處流,印度最主要的河流就流經恒河平原。讀一讀:印度圣河—恒河(承轉)印度的恒河是圣河,更是垃圾河,這和印度的人口現狀密切相關。學生活動一:了解印度的人口現狀,分析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 方法引導:讀圖7.35-7.37,結合課后活動材料。問題導引:1.讀圖,找出印度的總人口,總結出印度的人口特點嗎。2.閱讀材料,歸納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3.閱讀表格,說說印度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小組討論回答:人口多的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口多的劣勢: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環境破壞、環境污染、人均資源相對短缺......教師歸納: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長,根據聯合國糧食組織推算,到2023年,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人口眾多市場廣闊、勞動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世界平均值,此外人口眾多還會帶來:就業困難、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問題。圖片材料:就業困難、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問題。議一議:結合下面閱讀材料,分析印度的控制生育計劃為什么效果較差。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印度的人口政策并沒有強制性的部分,國家經濟實力有限,給出的獎勵吸引力小。外加上印度的宗教文化和矛盾沖突,對人口增長有內在的需求。視頻資料:印度人口失控的原因。 五、教學反思反思當下的地理課堂,“去問題教育”現象普遍存在,“學生沒有問題走入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因為學生已建立了一個信念,教師的任何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在心理上,他們已經習慣了接受教師的答案,而不是向教師的答案挑戰。因此在印度這一節課中,我們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綜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評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優化課堂提問,讓學生能言;豐富提問形式,讓學生暢言;注重問題表達,讓學生美言。 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