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1.3 種子長出了根【教材分析】《種子長出了根》是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的第3課。本課先讓學生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和關于植物根的已有認知推測根的作用,之后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檢驗自己的推測,這是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灘等干旱環境中的植物根系發達,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細小。認識這一現象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認識。【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已經對植物的生長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看到過植物根的生長情況,認為植物是先長莖和葉,然后才長根,或者認為根、莖、葉同時生長。所以當發現種子萌發先向下長出根,再向上長莖和葉的時候,可能會與大部分學生的初始想法產生沖突。為什么先長根,根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等問題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能激發學生探究根的作用的興趣。【素養目標】(科學觀念)了解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根總是向下生長。根能夠吸收水分、礦物質以及固定植物,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科學思維)能根據種子萌發先長出根的事實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探究實踐)能夠有依據地對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設。能用畫圖的方法記錄根吸收水分的實驗現象。(態度責任)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調整自己的觀點。樂于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教學重點】能根據種子萌發先長出根的事實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難點】設計實驗證明根能吸收水分。【教具準備】實驗準備:種植在玻璃杯里的鳳仙花種子、試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葉的小植物。教師準備:播種活動視頻、教學課件。【教學過程】學習任務一:聚焦引入,揭示課題。1.師:同學們知道植物的根是什么樣子的嗎?2.生:思考后回答。3.師:我們種在種植杯中的種子和種在花盆中的鳳仙花種子大部分都已經發芽了!它們發芽的過程是怎樣的?4.師:揭示并板書課題:種子長出了根。5.師: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學習任務二:科學實驗,探索發現。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觀察種植杯中的種子,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2)種子萌發先長出了根。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3)進行實驗,證明植物的根的作用: ①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放入有紅色水的試管中。 ②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 ④觀察試管中的水位有什么變化。 ⑤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師:剛才,你們認真觀察了種植在玻璃杯里的種子,有什么發現呢?(2)我們給鳳仙花澆水時,一般往哪里澆?為什么大部分都澆到土壤上?(3)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水量變化說明了什么?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學習任務三:科學研討,提升認知。1.為什么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試管中水位的變化說明了什么?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還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作為證據呢?學習任務四:拓展活動,加深理解1.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圖片,說說它們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學習任務五:達標訓練,鞏固新知一、選擇題1. ( )不是植物的根。A.蘿卜 B.大蒜 C.白薯2. 植物的根具有( )。A.朝著陽光有水的方向生長B.朝著有水且向下的方向生長C.朝著各種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長,與水分和地球引力無關。二、排序題。學習任務六:總結評價,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學生互相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相關習題。(2)背熟并默寫本課知識點。【板書設計】種子長出了根植物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根的種類:直根系、須根系、變態根【教學反思】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于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要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