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 《與妻書》導學案1.積累文言知識,把握文章基本內容。2.學習文章將兒女之情與革命豪情相結合以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3.體會革命前輩無畏犧牲,“為天下謀永福”的光輝思想和高尚情操。1.重點:積累文言知識,把握文章基本內容。2.難點:學習文章的寫法;體會革命前輩的光輝思想和高尚情操。學習活動一:識讀信箋知情意活動1:閱讀《與妻書》內容。活動2:了解作者及背景。活動3:概括并梳理文本內容學習活動二:進退維谷明抉擇活動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活動2:思考“吾至愛汝”一句中,林覺民“至愛妻子”體現在哪些具體的內容上?活動3:“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當時怎樣的社會境況使林覺民勇于就死?活動4:作者如何處理“至愛妻子”與“勇于就死”之間的矛盾?活動5:理解本文“至情至性至真”的表達特點,舉例鑒賞。學習活動三:文有盡而學無窮《諫逐客書》和《與妻書》同為書信體文章,是比較二者寫法上的不同?(可從寫作對象、背景、語言風格等角度)課后學習任務:課下自主閱讀一些革命家書(如《趙一曼家書》《張太雷家書》),并在寫下閱讀感受。答 案學習活動一:識讀信箋知情意2.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侯(今福建福州)人。幼從父學,1900年入全閩高等學堂,1907年留學日本,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參加同盟會,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11年4月應黃興之召回國奔走于港、粵、閩,策劃廣州起義。于戰斗中受傷被捕,從容就義,葬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廣州起義前三日,與妻訣別,在香港于手帕上寫就《與妻書》,又作《與父書》,一并托友人密致家人。3.第一部分(1):簡要敘述自己寫書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2-5):回憶往事,傾訴自己“至愛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原因。第三部分(6-8):表達自己死后靈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傾訴對妻子的眷戀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學習活動二:進退維谷明抉擇主旨句: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1)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與妻子誰先死的談話,不忍心妻子承受喪夫的悲痛)(2)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回憶與妻子新婚燕爾,夫妻恩愛)(3)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兩次離家未能告訴妻子,擔心妻子不能承受悲痛,心內無比自責)(4)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愿九泉之下“哭相和”,愿真有鬼,愿與妻子心電感應,靈魂陪伴妻子。)(5)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不忍妻子為自己擔心,為妻子計深遠)3.(1)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2)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遍地血腥,奸賊當道,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已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4.強調自己捐軀的意義。為自己尋找從容赴死的決心。表面上是“小家”讓位于“天下”,實際上為“天下”就是為更多的“小家”,也是為我們的“小家”,及時犧牲自己的“小家”,也是為了贏得以后“小家”的幸福。5.(1) 作者毫不回避自己的兒女情長,毫不掩飾對生的留戀,也恰是這份柔情才使得林覺民的英雄氣質更真實。(2)感情豐富,文中涌動著對妻子的愛戀和懷念之情,死別的悲哀和傷痛之情,對黑暗現實的憤懣之情,獻身革命的豪邁之情。(3)抒情、記敘、議論相結合,其情深摯,其理服人。(4)用典對比手法和富有感彩的詞語,加強表現力。學習活動三:文有盡而意無窮奏疏一類公文,往往針對具體政事闡發觀點,務求實效,因而要精心構思,巧妙措辭,選取恰切的立足點和切入點。李斯的奏疏《諫逐客書》是寫給秦王看的。這篇文章關系到自己的命運,卻要顯出處處為案國和秦王考慮,觀點表達直截了當,卻不刺傷秦王。文中大量運用鋪排、比喻和對比的手法,氣勢奔放,文采斐然,卻不覺虛夸。親友之間的書信,往往不事先營構,自由排寫,自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林覺民《與妻書》是寫給妻子的絕筆信。作者深愛自己的妻子。“愛汝一念”中飽含著拯救國家與民族于危難之中的深情,這種將愛妻、愛國、愛民融為一體的愛,鑄就了烈士赴死的意志,情感飽滿濃烈,既有哀傷、悲憤之情,又體現出英雄的豪邁氣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