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骨 笛骨笛是笛子的一種,用大型飛禽的骨頭制成。反映了原始先民對音高、音階規律的認識。尖銳高亢距今時長:八千到九千年出土時間:1986、1987、2001年出土地點: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賈湖骨笛聆聽與思考:《原始狩獵圖》1、形容一下骨笛的音色;2、《原始狩獵圖》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朱蒙狩獵圖《原始狩獵圖》是現代創作作品,但主奏樂器是中國古代傳統樂器。樂曲描繪遠古時期原始森林里的緊張神秘氣氛和獵人捕獵的場面。表現了河姆渡遠古先祖聰明的狩獵生活狀態。神秘緊張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哼唱主題。材料:制作:原始社會的笛與現在的笛有何不同?材料:制作:跨越時空的思考①現代社會原始社會骨頭或石頭 竹子簡單、淳樸 精美材質: 材質:材料: 材料:為什么不用動物的骨頭改用竹子?堅硬 薄,方便制作不易制作 易獲取跨越時空的思考②現代社會原始社會請同學們聆聽《原始狩獵圖》片段,回憶一下,在這首樂曲中,除了主奏樂器骨笛之外,還有一種樂器與骨笛互相呼應,它的名稱是什么?《朱蒙狩獵圖》塤早期的塤多用石頭、骨頭制作,后發展為陶制。塤的起源與人類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后演化為單純的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樂器陳列室塤是一種古代吹奏樂器,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以陶制最為普遍,也有石制和骨制等。聆聽與思考:《哀郢》1、形容一下塤的音色;2、塤適合表達哪種的意境?3、《哀郢》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天問圖 劉旦宅材料:制作:功能:原始社會的塤與現在的塤有何不同?材料:制作:功能:跨越時空的思考現代社會原始社會石頭或骨頭 陶粗糙、淳樸 精美狩獵 演奏編 鐘編鐘多用青銅鑄成,也有少量陶制或石制。它是將大小不同的鐘懸掛在支架上組合而成,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常用于各種儀式與慶典活動。編鐘是將大小不同的鐘懸掛在支架上組合而成,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常用于各種儀式與慶典活動。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戰國早期編鐘,共有八組六十四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樂器陳列室聆聽與思考:《楚商》1、形容一下編鐘的音色;2、編鐘適合表達哪種的意境?3、《楚商》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楚商》是一首最能體現楚國音樂韻味的代表曲目。因為這首樂曲是楚國的一首商調式音樂,所以曲名叫《楚商》?!冻獭肥歉鶕惹貢r楚國的音調改編的一首編鐘樂曲,體現了古代“以和為美”的審美格調,給人以“大約與天地同和”的感覺。編鐘的數量是身份的象征: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四面編鐘三面編鐘兩面編鐘一面編鐘曾侯乙編鐘時 期:戰 國下葬時間: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時長:二千四百余年出土時間:1978年出土地點:湖北隨縣(今隨州市)觀看完紀錄片,請談談曾侯乙編鐘的音樂價值。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音域跨五個八度,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是世界音樂史和冶煉史的奇跡,是周代禮樂文化的偉大創造,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編磬為一種古代打擊樂器,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十六面一組,用小木槌敲打奏樂。多用于宮廷雅樂或盛大祭典。樂器陳列室編磬屬于八音中的哪一類?為什么?它的演奏方式有哪些呢?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先人們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音樂寶藏,我們作為文化的繼承者,應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古琴二胡琵琶鼓笙瑟蕭編鐘骨笛塤演奏樂器 音色特點 演奏方式 制作材料骨笛尖銳、高亢吹奏編鐘打擊清脆、明亮金結束語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欣賞了骨笛音樂《原始狩獵圖》和編鐘演奏的《楚商》。音樂向我們傳遞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音樂不息,奮斗不已,希望同學們能從音樂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綻放自己的光彩,加油!下課流水從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開始,彈奏古琴便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時尚,成了文人抒情寫意、修身養性與接受教育的常備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彈琴高手。如: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嵇康、阮籍等。導入同學們知道“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嗎?《伯牙鼓琴圖》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同。子期既死,伯牙絕弦,終身不復鼓也。1977年,美國科學家從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文明中選擇了部分音樂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華,刻成一張唱片搭載在“航行者號”太空船上,發往浩淼的太空,作為人類的使者去尋求“宇宙間的知音”?!读魉芳词瞧渲兄?。《流水》:樂曲充分發揮了古琴滾、拂、綽、注的手法,以生動的音樂形象,通過對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繪,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現了開闊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樂器陳列室古琴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又稱“瑤琴”、“玉琴”。古琴長約13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5厘米。琴身是個狹長的木質音箱,上加厚漆,有七根弦。琴面外側有十三個圓形標志,叫作徽;一般用貝殼、金、玉或磁等物質制成,鑲在邊上,用以標明各種不同音位。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音 樂 歷 史 故 事:三國時期,魏國名士嵇康熱愛彈琴,遠近聞名。一天,嵇康在華陽亭聽到一位老者演奏《廣陵散》。老者向嵇康講述《廣陵散》的故事.戰國末年,韓國的韓哀侯昏庸無道,,俠客聶政為父報仇,智闖朝廷刺殺了韓哀侯后,自殺身亡。嵇康深受感動,向老者學習彈奏這首樂曲。后嵇康因拒絕為魏國大將軍鐘會彈琴,而被強加罪名,判處死刑。臨刑前,在懷著悲憤的心情最后一次彈奏《廣陵散》后,嵇康仰天長嘆,我 死不足惜,只可惜《廣陵散》從此失傳。總 結同學們,古琴以其獨特的魅力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 ----琴棋書畫之首,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通過今天這節課對古琴的簡要了解以及古琴曲的欣賞,希望同學們能喜歡上古琴,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該了解它,傳承它。讓我們攜手用行動共同維護,傳承中華文化而努力。聆聽謝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