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長句與短句;句子中的修飾成分單獨成句,就是化長為短。還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內容分開來說,形成一個個小分句子,也是代長為短。短句的效果:1.強調作用,突出感情表達。2.句式活潑靈動,簡潔明快,節奏感較強,與原文語體風格一致。3.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感,讀來朗朗上口。4.長短句結合,句式活潑,錯落有致,具有節奏感。5.用語形象,極富畫面感,表現力強。1.長句與短句;典型例題1: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門,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漫步山間,徜徉林中,看輕風曼舞,賞柚花盛開。柚花從花開到花謝,花期雖不長,可它總能讓人沉醉。改句:大家一個接一個,走在山間的小道上和柚樹林中。我們任輕風撫摸,看著眼前盛開的柚花,頓時就陶醉了。長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齊,采用對偶修辭,更有氣勢;音韻上:原句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語形象,極富畫面感,表現力強。典型例題2:原句:那山是太奇絕了,但缺路,少礦,又不能種糧食。改句:那缺路少礦又不能種莊稼的山是太奇絕了。長短句效果分析:語體的風格不同,原句為短句,簡潔明快,節奏感較強。改寫后的句子為長句,在氣勢語氣上不如原句。2.整句與散句;句子中有些成分結構相同或相似,長短大體相同的一組句子叫整句,結構不整齊,長短不一,各式各樣的句子交錯運用的一組句子叫散句。整句的效果: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節奏協調,氣勢貫通,加強語勢,強調語義,表達感情豐富。散句的效果:富于變化,錯落有致,形式靈活,使用性廣。3.常式句與變式句;原句與改句相比,內容沒有多大變化,但內部結構有變化,多為倒裝句,起強調突出作用。這類題目的倒裝類型有兩種:①將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獨立出來,單獨形成一個個小分句。典型例題: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倒裝效果分析:“心滿意足地”作狀語,原句把狀語扣出來,放到后面,單獨成為兩個小分句,“又心滿”和“又意足”。這樣的表達方式起強調作用,能更好地表達“我”吃完肉餅后心情的舒暢與滿足,強調的是吃完的心情。3.常式句與變式句;②在句意不變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語是可以變換的,這也是變換句式的一種方法技巧。在主語不同的情況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語(主體)為什么更適合語境。典型例題2:原句:時光帶走了一切,只有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們才可能發現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改句:當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賦予的微妙而驚心動魄的情感被我們發現。倒裝效果分析:根據上文“北窗正對著構樹,或許也有同我一樣遠視的人”“相視只是相視”的內容,這里應該強調“我們”主動“發現”;改句強調的是“草木”被動“發現”,不合語境。4.特殊句式,即變陳述句為反問句、感嘆句或排比句等,改變平淡的表達,增強表達效果。反問句語氣較為強烈,表意較為肯定,常能給人句式語氣強烈、擲地有聲的感覺;設問句常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感嘆句表達感情更為強烈;排比句有氣勢,有力度,表達感情也比較強烈充分;雙重否定句則肯定的意味更加強烈,起強調、突出作用。典型例題:原句:美麗的江南水鄉啊,你是那樣的唯美,那樣的嫵媚,那樣的令人神往!改句:江南水鄉,十分美麗和嫵媚,令人向往。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文是感嘆句,情感表達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強烈地表達出作者對江南的贊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讀來倍感親切。(少一個要點扣1分,答出3點得滿分)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語體風格與原文相一致,更合語境。從口頭語和書面語、長短句結合、句式靈活多變、語氣節奏等方面思考,與上下文體和諧一致。原句具有形象生動、簡練傳神、簡約含蓄、淡雅自然等語言特色。典型例題1: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語體效果分析:從語體風格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表達比較普通;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較口語化的文風更和諧。改句多會刪去、壓縮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對原句的分析可以從這些省去的詞語入手,分析詞語的內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達效果。詞語有動詞、形容詞、關聯詞等。典型例題:原句:他們匍匐又起來,跳起再蹲下;他們往左邊歪,他們往右邊歪;他們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攪得這一片天地山海轟鳴,煙塵蒸騰!改句:他們起來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這一片天地山海呈現轟鳴、煙塵蒸騰的景象!詞語效果分析:①“匍匐、跳、蹲、攪”這幾個動詞的使用,準確地描繪了黃河口的人們敲鑼打鼓時的動作和狀態,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邊歪、右邊歪”重復,強調了人們舞動鼓槌時的動態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人們動作的連續,渲染了黃河口鑼鼓的威力,這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與黃河一路奔波,浩浩湯湯奔流入海的壯觀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處韻律感非常強,讀起來有氣勢,朗朗上口。如果換成修改后的語段,則不能突出這幾個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語段不如原文表達效果好。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疊詞、名詞羅列等都是極富特色的,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①動詞尤其是非動詞活用為動詞往往能夠使語言生動形象;②形容詞不僅可以從形、聲、色、光等方面點出事物的特點,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情感;③運用擬聲詞可以使描寫生動逼真,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④疊詞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⑤名詞羅列,可以形成 多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及多個意象疊加的現象,如一個特寫的鏡頭,營造出特定的意境。另外,還可分析其中的兩字短語、四字短語等。如連用四字短語,概括力更強,使文章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典型例題:原句:我們不但可以看清你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撫摸你的每一根白發,還可以順著詩句走進你寬閱的心海。設問:文中主要運用第二人稱“你”來表情達意,為什么還要用第一人稱“我們”?請結合畫線的語句,分析其原因。表達效果:①以“我們”后輩的感受,側面烘托了“你”作為先驅者、引領者為時代進步、國家富強付出的辛勞;②使用第一人稱“我們”,更能直接表達對“你”的敬意,有利于把讀者帶入文本使之產生共情;③如單用第二人稱“你”,行文難免單調呆板,不如多種人稱結合富有變化感。觀察視角的高低、俯仰、遠近,描寫順序的時間先后和空間變換等,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典型例題:原句:裝載著鐮刀、水罐、鐵耙的轆轤車迫不及待地從普通的農家小院里走出來,車子后面是渾身憋足了勁的男人和女人。改句:渾身憋足了勁的農人推著裝載著鐮刀、水罐、鐵耙的轆轤車迫不及待地從普通的農家小院里走出來。表達效果:從觀察順序看,聯系實際生活可知,當農人推著轆轤車出小院時,應是先看到車子,再看到人,這樣的先后順序符合生活真實情況,而且車子與人依次出現,也富有鏡頭感和畫面感.可以把原句放到整個文段中,從前文、后文的銜接緊密度(承前啟后)來審查,原句內容表達更恰當,更合語境;可以根據句子的位置,斷定其內容表達更合文段結構安排。還可以從句子的內部結構順序的邏輯性角度思考。典型例題:原句:天很冷很冷,卻不帶一絲濕潤,浸入骨髓的冰涼仿佛要把身體的所有溫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團一團地塞在胸肺間。改句:身體的所有溫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涼抽去。上下文結構效果分析:原句“浸入骨髓的冰涼”作主語,與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應,陳述主體一致:與下句“留下”搭配。運用修辭用法來增加表達效果是寫作的需要。修辭考查是重要考點,不僅語用題考查,文學類文本閱讀、古詩鑒賞也會涉及。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反復、設問、對比、對偶、通感等。先要找準修辭手法,然后再結合句子內容分析修辭手法的具體表達效果。典型例題:原句:北京的雨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改句:此時北京下的雨會把槐花打落,滿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修辭效果分析: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視覺的美感和氣味的愉悅感。③原文運用了疊音詞“芬芬芳芳”,更有音韻美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為具體,表述更為生動形象。第一步 比一比 發現“不同點”;解答此類題目,要立足于題干的的關鍵要求“原句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睜開“火眼金睛”,通過改句與原句的對比,發現二者的不同,這些不同點就是表達上的特點,也是答題的切入點第二步 理一理 角度“多樣化”:明確了原句在表達上的特點,就要認真細致地進行梳理,看看可以從哪幾個 角度切入,比如句式的選用、用詞、修辭手法、語言特色等角度,盡量多地開辟“蹊徑”,但也不能無中生有,過度解讀。第三步 析一析,寫出“精彩處” :這里的“精彩處”指的是原句在表達上具有的效果。 在分析時,不能僅僅止步 于“特點”,而忽視“效果”,也就是沒有或很少涉及對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魯迅說:“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寫法上進行突破的,卻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解釋性命題。《紅樓夢》用多重嵌套的手法、慘淡經營小說的大結構。以撲朔迷離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為引線,用悲劇主體故事之外的神話寓言,來隱括全書深廣的社會內容。全書有三重結構:“石——玉——石”的象征結構,“政治與愛情”的寫實結構,“預言與應驗”的讖緯結構。全書跌宕起伏,有時好像飛流直下,有時又如細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騰澎湃。忽而清淺見底,游魚可數;或成游渦,或成潛流,形成無比復雜而廣闊的局面。立體性的情節結構與復合性的主題意蘊共同構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藝術世界。時至今日,圍繞小說《紅樓夢》而展開的持續不斷的創作,形成了獨特的“紅學現象”,體現了廣大中華兒女對紅樓世界的理解。“紅學”研究依然長盛不衰。1.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句式特點及表達效果。解析:“有時好像飛流直下”“有時又如細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騰澎湃”“忽而清淺見底,游魚可數”,“或成游渦”“或成潛流”這三組句子句式比較整齊,運用了整句的形式,使句子富有氣勢。本句話中“有時好像飛流直下,有時又如細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忽而清淺見底”為長句,“奔騰澎湃”“游魚可數”“或成游渦”“或成潛流”為短句,長短句的結合,使行文富有變化,增強了節奏感。本句話中將有的情節比作“飛流直下”,將有的情節比作“細水涓涓”,將有的情節比作“巨浪排空,奔騰澎湃”,將有的情節比作“清淺見底,游魚可數”,將有的情節比作“游渦”,將有的情節比作“潛流”,從而突出《紅樓夢》跌宕起伏的結構特點。答案:①運用整句(對偶),句式整齊,富有氣勢。②長句短句結合,富于變化,節奏感強。③突出《紅樓夢》跌宕起伏的結構特點。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發揚登山精神,要涵養甘為人梯的胸懷。60多年來,中國登山隊員能夠一次次擔當大任,圓滿完成任務,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登山人的團結協作和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正是這些甘做“鋪路石”、甘架“凌云梯”、甘為“孺子牛”的無名英雄們的默默付出,中國登山事業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甘為人梯,是一種追求,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甘為人梯,就要有“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境界,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時代的接力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正是這些愿意做‘鋪路石’‘凌云梯’‘孺子牛’的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解析:原句“甘做‘鋪路石’”“甘架‘凌云梯’”“甘為‘孺子牛’”三個動賓短語結構一致,句式整齊,構成了一組排比,讀來抑揚頓挫,氣韻通暢,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很有震撼力。連用三個“甘”字,間隔反復,表現了這些無名英雄是真正心甘情愿地為國家、為民族默默付出、無私奉獻,不計較任何得失和名利,凸顯了這些英雄品格的偉岸。從語句的落腳點來看,原文是“無名英雄們的默默付出”,而改句是“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從原文上下文來看,作者強調的是無名英雄們的默默付出,才有“登山事業”的成就,這與段落首句“發揚登山精神,要涵養甘為人梯的胸懷”是相呼應的。答案:①原句用三個動賓短語,結構相同,構成排比句。句式整齊,增強氣勢。②原句三個“甘”字連用,起強調作用,更能凸顯默默奉獻精神。③原句強調的是英雄們的付出,而改句強調的是英雄,改變了句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