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的地勢與地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通過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理解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以及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培養學生分析地理事物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的能力。情感與態度:1. 培養學生了解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2. 使學生樹立因地制宜的觀點。3. 通過賞析彩圖“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上的山間小平原”、“山東半島丘陵”等使學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山川壯麗,或雄渾、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重點: 我國地形的主要特征難點: 我國主要山脈分布的空間概念的建立教學方法: 活動探究法、 提問講解法教學課時: 第 2 課時教學過程一、 中國的地形特征溫故知新: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主要有哪些種?共有多少種?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盆地五種。承轉過渡: 對于這五種基本地形類型, 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呢? 我要來測試一下大家。溫故知新: 看圖片識地形。 首先請同學們看景觀圖片, 識別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別是哪種地形類型。分別是平原、 丘陵、高原、盆地、山地。1、提問: 地形有哪些主要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2、提問:我國地形種類齊全,哪種地形所占面積最大?哪種最小呢?請看分層設色地形圖。3、讀圖提問:請同學們讀教科書 58 頁“我國各類地形占陸地面積的比重”,說出各種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的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2/3, 這說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高原山地面積廣大)4、 提問: 試評價中國地形特征的優缺點優點: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等多種經營形式提供了條件,但不利于大型機械作業。山區面積廣大為發展林業、旅游業和采礦業等提供了有利條件。缺點: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同時由于平原面積少,我國的耕地資源相對不足。開發中需要主要的問題:因地制宜地開發資源和建設基礎設施;加強對植被的保護,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山區的生態環境,防止環境污染,預防和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等。二、 中國的山脈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們可以看出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構成的“網格”當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所以認識我國復雜的地形就從山脈開始。(一) 主要山脈的分布1、東西走向的山脈北:天山山脈—陰山山脈中:昆侖山山脈—秦嶺南:南嶺2、東北——西南走向山脈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山脈—武夷山山脈東列:臺灣山脈3、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賀蘭山4、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二) 中國的名山1、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2、 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山西)峨眉山(四川)普陀山(浙江)九華山(安徽)3、 黃山四絕:怪石、云海、奇松、溫泉我們說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當中鑲嵌著高原、盆地、 平原和丘陵。請同學們看書61頁圖,來體會山脈的“骨架” 作用。 將老師給出的這些地形區圈畫在書 61頁圖上,分別找一找這些地形區大致位于哪些山脈之間。(三) 主要的地形區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喜馬拉雅山以北、 橫斷山脈以西內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祁連山以東、 長城以北黃土高原:祁連山以東、太行山以西、長城以南、秦嶺以北云貴高原:橫斷山脈以東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侖山以北、天山以南。準噶爾盆地: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以北、祁連山以南。四川盆地:橫斷山以東、巫山以西、秦嶺以南。3、三大平原東北平原:大興安嶺以東、小興安嶺以南、長白山以西。華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長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東。4、 三大丘陵: 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三、 板書設計四、 布置作業1、 繪制中國輪廓圖,然后填上主要地形區的分布。2、 完成導學第一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