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案課程名稱:《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講授課題:外國繪畫藝術2課題名稱 外國繪畫藝術2 專業名稱 課程名稱 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授課班級 課時 授課教師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第一章書法中第二節外國繪畫藝術。本章節的教學內容涵蓋了外國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發展脈絡和經典作品的鑒賞。通過鑒賞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外國繪畫的藝術特征,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表現要素、審美追求和文化內涵,學會感受外國繪畫作品的形式美感和時代氣息,理解外國繪畫的審美特征,掌握鑒賞的基本方法,設3課時。 外國繪畫藝術包括以歐洲為主體的西方繪畫,除中國以外的亞洲繪畫、南美洲繪畫和非洲繪畫,在本節中主要講述以歐洲為主體的西方繪畫。西方繪畫與傳統的中國繪畫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西方繪畫藝術追求真,中國繪畫藝術追求善;西方繪畫藝術重再現,中國繪畫藝術重表現;歐洲傳統畫家畫人物重比例,透視,解剖;畫風景、建筑重透視、空間、景深,以數學般的計算方法和醫學的解剖知識來精研技法,力圖在二維的平面上再現和創造三維的客觀世界。19世紀以后的西方繪畫吸收了東方繪畫的寫意精神,形成了異彩紛呈的西方美術,因為各種社會運動和文化思潮活躍,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美術風格和流派。20世紀及之后的西方繪畫則更加多元化、多極化。并通過實踐體驗讓同學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繪畫藝術的人文內涵,通過對中外繪畫作品的比較,博采眾長,提升文化素養。教學目標 藝術感知、審美判斷 1.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含義和發展脈絡; 2.對不同時期外國繪畫藝術進行簡單的辨識。 3.初步掌握外國繪畫作品鑒賞的方法。 4.通過比較觀察和實踐探究感知、分辨外國繪畫藝術的風格特點。 創意表達: 借助外國繪畫的創作方法進行創意設計。 文化理解: 理解在外國繪畫藝術的表現和鑒賞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對中外國繪畫藝術產生興趣,從而更好地博采眾長。教學重點 外國繪畫藝術的鑒賞方法和歷史脈絡。教學難點 傳統外國繪畫和19世紀后外國繪畫藝術的風格演變。教學策略與手段 1.將外國繪畫的發展脈絡和典型代表的基本知識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課件,在課前發布給同學,讓同學通過自主學對外國繪畫的歷史脈絡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對主要的年代和風格劃分成感性認知,初步理解外國繪畫的風貌。擴充了學生作品鑒賞的數量和范圍,為課上深入學習外國繪畫鑒賞做好準備。 2.充分運用對比法,在探究寫實風格過渡到變形的過程中,再探究冷、熱抽象的差異的過程中選擇風格差異較大的作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作品各自的特點,從而掌握鑒賞外國繪畫作品的方法。 3.設計藝術實踐任務,加深同學對外國繪畫審美特征的理解,培養運用多元的進行創意表達的思維和能力。教學方法 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實踐探究法。課程標準 《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課程標準(2020年版)》選用教材 《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學流程 課前:自主探究 課中:測試導入,明晰概念,傳承文明(19世紀后——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后印象派,新印象派,抽象主義,感受經典),感受經典。 課后:學習拓展教學 環境 (1)教室布置示意: (2)設備:多媒體設備,ppt視頻投影平臺等。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 外國繪畫基礎知識學習 1.教師在藝術課程學習平臺上傳外國繪畫藝術課前學習課件,內容為外國繪畫藝術發展脈絡和典型作品的分析。 2.發布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件內容,初步了解外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風格演變,完成外國繪畫基礎知識的測試題目。 1.感知不同歷史時期外國繪畫的基本的風格特征,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脈絡,記憶作品的標題、時代及作者。 2.在課堂作業中任選完成一組外國繪畫藝術基本知識測試練習,并根據答案提示進行反思糾錯。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課前對外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脈絡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和記憶,對典型風格的特征形成感性認知,初步理解外國繪畫時代風格類型的劃分方式。擴充了學生作品鑒賞的數量和范圍,為課上深入學習外國繪畫藝術的鑒賞方法做好準備。環節一 測試導入 復習、檢查上節課的課堂作業。并提出問題。 復習上節課的課后練習,對課前學生答錯率較高的問題進行分析。課堂提問: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還知道“文藝復興三杰”的那些繪畫作品,試著從繪畫的題材、繪畫的主題、繪畫的形式、繪畫的創作時代和生平五個維度分析這幅作品。 1. 跟隨老師引導,完成上一節課的課堂作業。 1.檢測鞏固學生對主要時代脈絡和代表作品的辨識能力。環節二 明晰概念 外國繪畫的主要風格演變和審美特征。 1. 結合問答講解外國繪畫的概念和地域,主要特點和歷史風格演變。 2.講解外國繪畫的寫實造型傳統和以19世紀為主要分水嶺的風格演變。 1. 回應老師的問題,了解外國繪畫的概念和和地域,主要特點和歷史風格演變。 2.用心觀察作品,思考并回應老師的問題。 1.明確外國繪畫的概念。 2.讓學生了解鑒賞外國繪畫作品的著眼點。環節三 傳承文明 按照19世紀后——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后印象派,新印象派,抽象主義的順序進行外國美術的脈絡梳理。 1.展示《蓬巴杜夫人像》,布歇的作品中總是表現出奢華、艷麗、纖細、感官的裝飾風格。 2.展示《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3.展示《石工》。 4.展示《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5.展示《星月夜》。 6.展示《神奈川沖浪里》。 7.展示《即興 28號》。 8.展示《紅、黃、藍構圖》。 9.展示《1950年·第 1號》。 1.觀察老師展示的作品,根據老師的提問思考和描述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1)用筆用色用材方面; (2)繪畫手法風格方面; (3)畫面內容方面。 2.分析《荷加斯兄弟的宣誓》的構圖特點。 3.思考《石工》的題材和以前有何不同。 4.討論修拉繪畫的用色和傳統歐洲油畫有何不同。 5.觀察體會星月夜的構圖地點和用色。凡·高的繪畫和傳統的歐洲繪畫有何不同。 6.分析《神奈川沖浪里》和《星月夜》的異同。 7.想一想熱抽象和傳統歐洲繪畫的區別。 8.體會冷抽象和熱抽象的區別。 9.你能復制波洛克的繪畫嗎?波洛克的繪畫和康定斯基的繪畫有什么異同? 1.讓學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繪畫的區別,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風貌和美感。 2.分析19世紀前后歐洲繪畫的主要區別。環節四 感受經典 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深入的刨析,加強感知、辨析。 1.展示《自由引導人民》。 2.展示《印象·日出》。 3.展示《蘋果籃》。 4.展示《格爾尼卡》。 1.觀察老師展示的作品,思考:浪漫主義的風格特點。 2.完成探討與研究:你知道什么是色彩的冷暖嗎 3.完成探討與研究:塞尚為什么別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4.觀察和思考畢加索繪畫的特點和畫面風格。想一想立體主義和傳統的歐洲寫實繪畫的區別? 讓學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繪畫的區別,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風貌和美感。環節五 總結提升 總結外國繪畫藝術特征和文化價值。 1.讓學生分享本次課關于外國繪畫藝術鑒賞與實踐學習的感受。 2.對不同時期外國繪畫藝術的風格進行價值凝練。 分享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1.引發學生對本次課學習內容的回顧,鞏固學習成效。 2.概括本次課的知識要點,增強同學對外國繪畫藝術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價值的理解。創意實踐 布置作業 1找到歐洲近代各流派繪畫作品(如馬蒂斯《舞蹈》、夏加爾《我與村 莊》、克里姆特《吻》)和日本江戶時期浮世繪作品的資料,通過對比,試 著理解近代繪畫東西融通的含義。 2.分析凡·高《星月夜》的色彩構成,體會凡·高創作時的狀態,試著用這幅畫作的顏色和用筆方法,畫出身邊1~2個熟悉的物體。 3.借鑒西方經典名畫的構圖、用筆或用色方法,創作一幅作品。 4.結合莫奈參加沙龍展的經歷,議一議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對待不同評價。 5.西方近代繪畫風起云涌、流派眾多,討論一下創新對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根據任務要求完成練習的任務。 1.增強學生對外國繪畫藝術特征和美感的感知與理解。 2.讓學生發現欣賞和了解外國繪畫藝術的興趣。學習效果評價設計授課教師請根據實際開展的教學活動設計評價原則,請參照《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課程標準(2020年版)》。教學反思1.立足學生實際需求,找準教學起點,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2.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外國繪畫藝術的教學可采用鑒賞評價、討論交流、繪畫實踐、作業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3.構建開放的網絡教學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生動活潑的外國繪畫教學。 4.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正確的欣賞外國繪畫藝術。通過社團活動、興趣小組、專題講座、比賽展覽、藝術節等多種形式,創設繪畫學習環境和氛圍。充分利用少年宮、美術館、博物館、名勝古跡等資源,拓展繪畫學習空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