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01-盤古開天辟地關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很多思想家都進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很多富有啟發性的觀點。我國古代經典《尚書》把水、火、金、木、土這五種物質當作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漢代思想家王充認為“萬物之生,俱得一氣”,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氣”。古希臘時期,泰勒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近代法國哲學家霍爾巴赫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屬性都是不變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現象都是由原子的結合和分離及其在空間位置的變成造成的。將水、火、氣、原子等視為世界的本原,這樣的認識有沒有道理?●你認為天地萬物之間有怎樣的共同屬性?●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如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和鳥獸蟲魚等,但從宏觀到微觀,從有機到無機,整個自然界都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定義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特征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身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不是神或上帝創造的。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事物各自的具體特性,探究其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征。自然界是物質的區分 哲學上講的物質概念 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存在狀態 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滅的 具體的、多變的、有生有滅聯系 ①物質是對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概括抽象; ②具體的物質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象; ③二者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而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地球已有46億年左右的歷史。古生物學家發現,生命在35億年前就出現了,人類在距今三四百萬年前形成。人類文明出現距今不超過1萬年,只是地球歷史的46萬分之一,是地球生命史的35萬分之一。如果把迄今為止的地球生命史看作一天的時間,人類文明史在其中還不到1/4秒。在人類產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經存在了。有2億年歷史的腔棘魚化石生物進化論與人類學研究表明,人作為地球上生物的有機體的最高形態,是在自然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特殊的活動形式——勞動而產生的一種生命形式。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寫道:“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勞動使人類真正從動物中走出來,具有了人的本質。如何理解“勞動創造了人”?●談談你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認識。●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客觀性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物質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從存在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從發展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的規律生 產 力生產關系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產品分配方式物質要素物質關系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客觀的不能隨意選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從發展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的規律生產方式是客觀的。人們不能隨意選擇生產關系, 只能選擇與當時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能滯后或超越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勞動是整個人在生活的第一個條件。——恩格斯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馬克思人的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從意識起源來看一方面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展。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著,它仍然是這種產物。——恩格斯第三階段: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心理不僅包括感覺和簡單的動機,而且包括知覺、表象和情緒,已具有初步綜合和分析能力。第一階段: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跡的過程。一切生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作用的應答能力。第二階段:低等生物的簡單刺激感應性人腦的出現是自然物質發展史上的偉大飛躍,從此出現了人所具有的高級反映形式——人類意識。意識進化的四種形態意識是人腦這種特殊物質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沒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就不可能有人類的意識。從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不是物質的本身。從意識的本質來看自然界、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我們應當自覺堅持物質統一性原理。自覺堅持物質統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所證明的。——恩格斯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深刻影響著當代人類生活。從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制造,到教育領域的在線課堂、教育機器人、再到安防領域的智能監控,物流領域的自動分揀、無人配送等,人工智能已涉及整個社會和個人生活的諸多方面。人工智能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推動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也引發了人們的許多思考,查閱相關資料,思考人工智能能否具有人類意識;組織一次討論活動,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觀點。●1.人類在享受機器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擔心某一天機器人會在智能上超越人類,就像科幻電影中所描繪的:人被機器人關在“動物園”中,供機器人觀賞。科幻電影表達的這種觀念( )A.否認了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B.證實了機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C.說明了人類認識發展的無限性D.體現了事物發展的辯證否定過程A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事物和現象,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些事物的共性是( )A.都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質——原子構成B.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而存在C.只不過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D.在本質上都具有客觀實在性D3.2019年4月習近平總記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自然界的物質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人們常見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現代物理學發展表明物質還有第四態、第五態、第六態、第七態等。但不論哪一態,物質都是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這說明( )A.哲學上的物質包括七種形態B.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C.要把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開來D.要把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同哲學的物質概念區別開來B4.處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別的關懷。有研究表明,許多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會做出無所畏懼的大膽舉動,是由于大腦產生一種恐懼記憶抑制效應,使孩子們對恐懼感“暫時性失憶"。這種大腦效應,會隨著年齡增長及大腦進一步發育逐漸消失。這表明( )A.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B.人腦是意識產生的源泉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D.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D5.“地心說”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總結了希臘古代天文學成就的基礎上,通過長期觀測和研究逐漸完善起來的。在此基礎上哥白尼通過進一步的觀測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推翻了托勒密的結論。這一著名的科學史實證明( )A.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客觀世界B.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主觀世界C.正確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D.正確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A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右圖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形象標志,它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整個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中國古文“月”字,寫中國探月意的筆觸旨在傳達一種探索的信念。結合材料,運用“意識的本質”的知識,談談你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形象標志的認識【參考答案】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富有創造力的人腦是產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形象標志的生理基礎。②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現實生活中的“圓月”“腳印”等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形象標志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③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形象標志是客觀存在通過探月實踐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盤古開天.mp4 02-女媧造人.mp4 03-意識究竟是什么.mp4 【高教版】-中職思想政治《哲學與人生》2.1世界的物質性-課件(含視頻).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