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巴西第1課時學習目標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地理概況。2.知道巴西工業(yè)發(fā)展的狀況、有利條件和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其分布。3.◎重點:知道巴西主要的農產品并分析農業(yè)生產的條件。4.◎素養(yǎng)目標:認識巴西人種的構成特點,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響,懂得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1.從緯度位置看,巴西位于赤道與 (緯線)之間,國土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 帶。 2.巴西的地形主要是 和 。國土的2/3是① 高原,屬于 氣候;國土的1/3是② 平原,屬于 氣候。巴西東臨③ 洋;④是 河。 3.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最顯著的人口特征是 。巴西人口中, 種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 種人約占40%,黑種人約占6%。 4.寫出巴西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和舞蹈。知識點二: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 1.寫出巴西種植熱帶農作物的有利自然條件。2.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 生產國和出口國。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3.二戰(zhàn)后,巴西工業(yè)化的步伐加快。 、 、飛機制造等躋身世界重要的生產國行列。 4.巴西的礦產中, 礦儲量大,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的水力資源豐富, 水電站位于巴拉那河上,是由 和巴拉圭合建的。 5.綜合所學知識,說說巴西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其中覆蓋著地球面積最大的 ;世界徑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河;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是 高原;巴西的產量居世界首位的熱帶經濟作物有 、 、 。 6.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區(qū)。 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yè)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第二大城市是 。首都是 。 7.與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十分相似的國家是 ( )A.俄羅斯 B.美國C.印度 D.澳大利亞8.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到內陸的巴西利亞,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1.要進行“巴西之旅”,并充分享受這次旅行,必須先了解巴西的基本概況,為出行準備行李提供依據。(1)讀課本中的巴西地形圖,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2)“巴西之旅”第一站——圣保羅。乘飛機來到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羅后,我們首先來到巴西中學的卞卡家。觀看課件展示的卞卡一家人的“全家福”,說說為什么卞卡一家中有多個不同人種,并由此探究巴西的人種構成狀況、巴西的發(fā)展歷史和巴西的人文特色。2.填表對比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對比項目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3.歸納巴西人口與城市的分布特點。想一想,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4.巴西為什么發(fā)展以乙醇為燃料的汽車 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5.既然到了圣保羅,請多花些時間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與巴西的人民聊一聊,了解一下圣保羅的過去、現在,并暢想一下將來。假如你是巴西的能源部長,你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開發(fā)巴西的能源。參考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1.南回歸線 熱2.平原 高原 巴西 熱帶草原 亞馬孫 熱帶雨林 大西 亞馬孫3.混血種人數量多 白 4.足球、桑巴舞。知識點二 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1.位于熱帶,氣候濕熱,地形平坦。2.咖啡3.鋼鐵 汽車 4.鐵 伊泰普 巴西 5.亞馬孫 熱帶雨林 亞馬孫 巴西 咖啡 甘蔗 柑橘6.東南 圣保羅 里約熱內盧 巴西利亞7.D8.①加強對內陸地區(qū)的開發(fā)和管理;②控制相關地區(qū)城市的規(guī)模,緩解城市的人口、環(huán)境等問題。合作探究1.(1)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東臨大西洋,西、南、北三面陸地與秘魯、巴拉圭等10個國家接壤。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主要的地形區(qū)有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氣候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2)人種構成狀況:白種人占總人口的一半多,黑白混血種人約占總人口的40%,黑種人約占總人口的6%,印第安人不到1%,還有少數日本人和華人等黃種人。發(fā)展歷史:殖民統(tǒng)治→奴隸貿易→以白種人、混血種人為主。人文特色:桑巴舞、狂歡節(jié)、足球——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發(fā)展的結果。2.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分干、濕兩季,降水集中在夏季(濕季)3.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東南部或東南部沿海地區(qū)。原因:巴西高原地勢高,氣候適宜。4.因為巴西盛產甘蔗,以本國生產甘蔗為有利條件,從甘蔗中提取乙醇(乙醇是從甘蔗中提取出來的),成本低、環(huán)保,所以巴西發(fā)展以乙醇為燃料的汽車。啟發(fā):開發(fā)新能源,注重環(huán)境保護。5.地處熱帶,可開發(fā)太陽能。臨海,可開發(fā)風浪能、潮汐能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