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學習目標】1.梳理課文內容并熟讀成誦,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點。2.體會設喻說理的妙處,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3.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對今天的借鑒意義。【重難點】1.梳理課文內容并熟讀成誦,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點。2.體會設喻說理的妙處,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劉向(約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江蘇沛縣)人。(朝代)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一生著述頗豐,對保存我國古籍文獻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留下了多部歷史、文學名著:《戰國策》《說苑》《列女傳》等。2.作品簡介《戰國策》是一部體史書,雜記東周、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諸國之事。其所記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戰國策》的文章長于說事,無論個人陳述還是雙方論辨,都喜歡渲染夸大,充分發揮,暢所欲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此外,描寫人物形象極為生動,而且善用運用巧妙形象的比喻,通過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文章的感染力。3.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課文。【譯文】4.解釋下列文言詞語的意思。【通假字】(1)鄒忌修八尺有余 ( )(2)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 )【詞類活用】(1)朝服衣冠 ( )(2)朝服衣冠 ( )(3)令初下,群臣進諫 (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5)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6)聞寡人之耳者 ( )【古今異義】(1)今齊地方千里(古義:;今義:)(2)明日,徐公來(古義:;今義:)(3)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今義:)(4)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今義:)(5)窺鏡而自視(古義:;今義:)(6)能謗譏于市朝(古義:;今義:)【一詞多義】(1)朝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見威王() 能謗譏于市朝() 皆朝于齊()(2)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視之()(3)上 受上賞( ) 上書諫寡人者( )(4)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門庭若市()(5)美 不如徐公美() 妾之美我者()【重要虛詞】(1)之① 齊國之美麗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 ②問之/孰視之/()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④暮寢而思之/由此觀之/燕,趙,韓,魏聞之()(2)于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能謗譏于市朝()③皆以美于徐公()【特殊句式】(1)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2)倒裝句A.忌不自信。()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3)省略句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4)被動句王之蔽甚矣。()5.熟讀課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請你針對本文的具體內容,提出自己的疑難,用紅筆標注在課本上。【課中思考】朗讀課文,圍繞“進諫和納諫”試用自己的話概括每段的主要內容。【課中探究】1.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語言現象:就是很多內容都與“三”有關,并還可以用“三”的二字短語概括大意,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并試著找找看。2.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3.鄒忌為什么可以進諫成功?4.對文中的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5.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從語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課堂總結】學習這篇文章,我的收獲:【課后鞏固】選一個場景編寫課本劇。1.場景提示:(1)問美:鄒忌、鄒妻、鄒妾、客人的戲;(2)比美:鄒忌、徐公的戲;(3)思美:鄒忌個人的戲;(4)諷諫:鄒忌、齊王的戲;(5)進諫:齊王、群臣吏民的戲;(6)四國朝齊:齊王、四國使臣的戲。2.編課本劇注意要點:如:設置活動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旁白、人物之間的對白、對白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點撥要點【課前預習】1.西漢2.國別體3.【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的妻子說:“您美麗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麗),因而又問他的妾說:“我同徐公比,哪一個美?”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與(客)坐談,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齊威王說:“好。”于是下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并能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后,還不時有人偶然進諫;滿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4.詞匯積累。【通假字】(1)鄒忌修八尺有余 (通“又”)(2)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通“熟”,仔細)【詞類活用】(1)朝服衣冠 (名詞作動詞,穿戴)(2)朝服衣冠 (名詞作狀語,早晨)(3)令初下,群臣進諫 (名詞作動詞,下達)(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私,形容詞作動詞,偏愛)(5)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面)(6)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古今異義】(1)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域或空間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今義:諷刺,側重揭示、批評或嘲笑)(4)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身邊侍候的人,近臣;今義:表大致范圍,方位詞)(5)窺鏡而自視(古義:照;今義:偷偷地看)(6)能謗譏于市朝(古義:議論;今義:誹謗譏諷)【一詞多義】(1)朝 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能謗譏于市朝(公共場所) 皆朝于齊(朝見)(2)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 孰視之(同“熟”,仔細)(3)上 受上賞(上等的 ) 上書諫寡人者( 呈上 ,上交 )(4)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門庭若市(像)(5)美 不如徐公美(美麗) 妾之美我者(認為……美)【重要虛詞】(1)之① 齊國之美麗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助詞,的。) ②問之/孰視之/(代詞,他。)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助詞,不翻譯。)④暮寢而思之/由此觀之/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這件事。)(2)于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②能謗譏于市朝(在)③皆以美于徐公(比)【特殊句式】(1)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者也”表判斷)(2)倒裝句A.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詞“不”,代詞“自”做“信”的賓語,賓語前置)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后置)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介詞結構后置)(3)省略句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主語、賓語,(鄒忌)與(之)坐談(4)被動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課中思考】第1段:進諫的緣起。第2段:進諫的內容。第3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課中探究】1.三問三答:(1)鄒忌有三問:問其妻:“我孰與成北徐公?” 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 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表述上差異:鄒忌問其妻,自稱“我”,用較隨便的口語化的自稱;問其妾,用較莊重的書面語化的自稱,端著點架子;問其客,“吾與徐公孰美?”還是端著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語氣上差異:妻——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為這樣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驕傲,恩愛之情溢于言表。妾——在家中的地位較低,只是附和妻的話,對鄒忌不如妻那樣發自內心的贊美。客——只是一句討好主人的話,語氣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三思三比(3)鄒忌解蔽,當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鄒忌入朝見威王,有三比三賞三變(5)齊王納諫,下令有三賞: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上賞 能上書諫寡人者 中賞 能謗譏于市朝聞于寡人之耳者 下賞(6)納諫之后,齊國有三變:初: 門庭若市 數月:間進 期年:無可進總結:本文在結構安排上,多次從三方面加以顯現,我們把這種寫法叫三層排比,也叫三層重疊。仔細品味,我們會品出三疊之美。“三問”“三答”見性情;“三思”“三比”見智慧;“三賞”“三變”見胸懷2.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3.①鄒忌巧妙設喻,委婉勸諫,使齊王從中受到啟發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勸諫。②齊威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于改革。4.示例1:喜歡齊威王——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有富國強兵的愿望等。示例2:喜歡鄒忌——他有勇氣,說話講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5.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