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2課時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學習目標說明肺泡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學習重點: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肺泡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 1.支氣管最細小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 。 2.肺泡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1)肺泡數量 。 (2)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 。 (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 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 知識點二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1.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血液肺泡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空氣中的 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 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3.肺泡內的氣體進入血液,需經過 層細胞。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 作用。【答案】知識點一1.肺泡2.(1)多(2)毛細血管(3)一知識點二1.二氧化碳 氧氣2.氧氣 二氧化碳3.兩4.擴散【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情景呈現1】(1)實驗:比較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的差別。①取4個集氣瓶,分別標為甲、乙、丙、丁。②將甲、乙兩集氣瓶置于空氣中,用毛玻璃片蓋住瓶口,瓶內的氣體成分與空氣相同。③將丙、丁兩集氣瓶裝滿水用毛玻璃片蓋住瓶口,倒置于水槽中,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氣體。④向甲、丙兩集氣瓶內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瓶中石灰水的變化。⑤向乙、丁兩集氣瓶中分別伸入一根點燃的細木條,觀察細木條的燃燒情況。 (2)數據分析:吸入、呼出氣體含量數據表。氣體成分 環境中的氣體/% 呼出的氣體/%氮氣 78 78氧氣 21 16二氧化碳 0.03 4水 0.07 1.1其他氣體 0.9 0.9 【合作探究】1.甲、丙兩集氣瓶中的石灰水變化有何不同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乙、丁兩集氣瓶中的細木條燃燒現象有何不同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比較吸入的空氣和人體呼出的氣體含量數據表,分析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何變化。根據對呼吸道和肺的結構的分析,推測這一變化發生在哪里。·學習小助手·排水法收集呼出氣體的方法 將集氣瓶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翻轉過來,倒置于水槽中。拿掉玻璃片,將彎導管伸入集氣瓶中,用嘴向集氣瓶內吹氣,待有氣泡向瓶外冒出時,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住瓶口。吹氣時要用一只手扶住集氣瓶,以免翻倒。注意吹氣換氣時不要倒吸集氣瓶中的水。最后取出集氣瓶正放在桌面待用。 【情景呈現2】觀察肺和肺泡的結構。 【合作探究】說出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特點有哪些。 【情景呈現3】分析圖片,觀看動畫,說出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合作探究】1.肺泡與血液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氣體交換的原理是什么 2.想一想,氧氣最后被運到了哪里 【答案】任務驅動【情景呈現1】1.甲集氣瓶中的石灰水無明顯變化,丙集氣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乙集氣瓶中的細木條繼續燃燒,丙集氣瓶中的細木條很快熄滅,說明人體吸入的氣體中氧氣含量較多,而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較少。2.(1)與人體吸入的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氣含量減少。(2)推斷這一變化發生在肺部。【情景呈現2】①肺泡數目多。②肺泡壁外緊貼著大量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易于氣體通過)。【情景呈現3】1.(1)吸氣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2)當空氣進入肺泡后,由于肺泡中氧氣的濃度高于血液中氧氣的濃度,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所以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所以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2.氧氣進入血液后,通過血液循環,被運輸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進入細胞的線粒體,線粒體消耗這些氧氣來產生能量,供給細胞,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