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運輸物質的器官一、血管學習目標通過學習課本里的實驗,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能夠分辨血管的種類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內的流動情況。◎學習重點:1.能夠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嘗試區分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流動情況。【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血管的類型 三種血管的比較:類型 圖形 分布 功能 結構特點管壁特點 彈性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動脈 多在較深部位 把血液從___ 送往______ 小靜脈 深層、淺層均有 把血液從____ 運回______ 較_____ 較小 大毛細 血管 全身各組織器官中 血液和組織細胞在此進行物質交換 ________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對點自測外傷出血時,若血液噴射而出,說明可能傷及了 ( )A.表皮 B.動脈 C.靜脈 D.毛細血管·學習小助手·毛細血管是體內分布最廣、管壁最薄、口徑最小的血管,一般僅能容納1個紅細胞通過。其管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最慢,通透性較大,并與周圍的細胞相距很近。這些特點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有利條件。知識點二 探究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1.實驗過程用 把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露出尾部,將魚平放在培養皿中,將尾鰭展開,蓋上載玻片。 在低倍鏡下觀察尾鰭內血管和血流情況。在實驗過程中時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原因是 。 2.實驗現象動脈:血液從心臟運往全身各處,血流速度快;靜脈: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血管管徑較大,血流速度較慢;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慢,血管管徑極小,紅細胞在血管中只能成單行通過,速度很慢。對點自測在進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時,要將小魚包裹。下列包裹方法正確的是 ( )A.用干燥的棉花把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B.用浸濕的棉花把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C.用干燥的紗布把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D.用浸濕的棉花把小魚頭部的口和尾部包裹起來,露出鰓蓋和軀干部知識點三 血管受傷及止血 血管出血 血流特點 血流量 處理措施毛細血管出血 一般可自行 ,不要讓傷口靜脈出血 在傷口的 止血,經初步處理后,及時送醫院治療動脈出血 ________,呈“噴射狀出血” 失血量 立即在傷口的 止血,經初步處理后,及時送醫院治療對點自測在搶救時,醫護人員發現傷員腿部外出血,血液鮮紅色,從傷口噴出,這是 ,應在傷口的 止血。 ( ) A.動脈出血,遠心端 B.靜脈出血,近心端C.靜脈出血,遠心端 D.動脈出血,近心端【答案】知識點一心臟 全身 厚 大 快 全身 心臟 薄 慢 極薄 最小 最慢對點自測B知識點二1.濕棉花 保持濕潤,保證小魚正常的呼吸,盡量使小魚少受傷害對點自測B知識點三血液慢慢外滲 少 止血 感染發炎 流血速度較慢 大 遠心端 流血速度快 很大 近心端對點自測D【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抽血時針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為什么要在針刺入部位的上方用膠管捆扎起來 任務驅動二 有人認為內有動脈血的血管就是動脈,內有靜脈血的血管就是靜脈,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為什么 任務驅動三 根據“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做這個實驗應選擇什么樣的小魚 (2)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為什么尾鰭上蓋載玻片而不是蓋玻片 (3)上圖表示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箭頭表示血流的方向),據此判斷:①②③所示的血管分別是什么血管 (4)實驗完畢之后,應如何處置小魚 任務驅動四 在人因創傷引起出血時,有時血液只是少量滲出,有時緩慢地流出暗紅色的血液,最為嚴重的是噴射出鮮紅色的血液。想一想上述三種情況分別傷及了什么血管 遇到傷到不同血管的病人時,應怎樣來救護 (考慮在傷口的哪個位置止血)思維導圖血管【答案】任務驅動一抽血時被刺入的血管是靜脈血管。用膠管捆扎胳膊可以減緩或暫時阻止血液向心流動而使血管鼓起來,從而便于針刺入。任務驅動二不對。因為動脈和靜脈是根據血管內血液流動的方向來命名的,而不是根據管內流動的血液來命名的,動脈內可以流靜脈血,靜脈內也可以流動脈血,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任務驅動三(1)該實驗所選擇的小魚應當是尾鰭內色素少的活小魚。(2)因為蓋玻片易碎且較輕,載玻片則較厚,較重不易碎。(3)①所示的血管是動脈血管;②所示的血管是毛細血管;③所示的血管是靜脈血管。(4)要把小魚放生,從小養成保護動物的好習慣。任務驅動四毛細血管、靜脈和動脈。毛細血管出血少,正常人能自然止血,不需要特別護理,不要感染就行,可以貼創可貼;靜脈血管出血時,這時應壓迫傷口的遠心端一側的血管,并及時送醫院治療;動脈血管出血時,由于血流速度快,這時應壓迫傷口的近心端一側的血管,并要及時就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