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1.6測試塔臺模型 單元整體分析+課時課件+課時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1.6測試塔臺模型 單元整體分析+課時課件+課時教案

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1.6測試塔臺模型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
內容總覽
新知講解
05
課堂練習
06
課堂總結
07
板書設計
08
作業布置
09
目錄
03
核心素養目標
04
新知導入
01
02
單元主題概述
單元教學結構圖
單元主題概述
學校計劃在操場上建造一座塔臺,供足球教練指揮隊員訓練或領操員領操、教操,于是面向六年級學生展開了一場塔臺招標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需以小組為單位,從選址、材料選擇、塔臺的設計、成本核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等各個方面進行工程整體設計,制作出塔臺模型,獲勝的小組將獲得“塔王”的稱號?!八酢钡姆Q號將花落誰家呢?
單元教學結構圖
塔臺招標活動
學習“工程”建造知識
方案設計
5.制作塔臺模型

4.設計塔臺模型
3.建造塔臺
6.測試塔臺模型
7.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1.了解我們的住房
2.認識工程
制作塔臺
測試塔臺
展示交流
核心素養目標
科學觀念
科學思維
探究實踐
態度責任
(1)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通過使用特定的工具完成測試項,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從而培養思維的創新性、靈活性、批判性。
(1)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2)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
(3)能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
(1)對測試活動充滿好奇與熱情,認識到測試的重要意義。
(2)能基于觀察事實做出合理判斷。
新知導入
我們的塔臺模型搭建起來了,如果給它們打分,能打多少?
在一項工程中,測試是重要環節。各個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我們通過測試來了解吧。
新知講解
活動1:明確測試標準
閱讀評價表,我們應從哪些方面進行測試?每個得分點的標準是什么?
新知講解
活動1:明確測試標準
塔臺必須達到的要求,其中一項不達到要求,工程失敗
屬于加分項
達到工程標準基礎上,成本越低越好
溫馨提示
新知講解
活動1:明確測試標準
在測試成本時,可參考塔臺材料成本一覽表進行打分。
材料 價格
1根吸管 1角
1個鉤碼 1元
1個滾珠 2角
1卷膠帶 5角
1根彈簧 2角
新知講解
根據測試標準給塔臺模型打分。
活動1:明確測試標準
填表要求:請在對應的分值上打“√”,請在橫線處填寫數據。
設計圖及 文字說明 塔高 頂端承重 抗風 能力 抗震 能力 材料成 本統計 分工合作 美觀 總 分
第 組 1分缺少圖文設計 2分有圖文、說明較混亂、無標注 3分有圖文、有標注、說明 清晰 ( ) cm 1分未達到 2分基本達到 3分達到 1分無法承重或承重最小 2分承重為中等水平 3分承重最大 1分1級(小風量) 2分2級(中等風量) 3分3級(大風量) 1分1級(輕微) 2分2級(較強) 3分3級(強) ( )根吸管 角 分 1分無分工 2分有分工 3分明確分 工 1分不美觀 2分較美觀 3分美觀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測試工具
電風扇
米尺
書本
地震模擬儀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測試方法
(1)測試高度
將塔臺模型放置于平穩的桌面上,將米尺豎直放在塔臺模型旁邊,測量塔臺的高度,平視讀出數值。
新知講解
溫馨提示
活動2:展示與測試
平穩放置,平時讀數
米尺豎直放,0刻度對齊底端
塔臺較高,離我們較遠,可以在塔臺頂端一張硬紙,使紙與米尺垂直,再讀數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2)測試頂端承重
使用一樣的重物測試塔臺模型,將厚度相同的書本注意均勻地疊加在塔臺頂端,有3秒穩定后,繼續疊加計數。
測試方法
新知講解
溫馨提示
活動2:展示與測試
①小組分工合作,一人放置物品,其他人守護塔臺。
②如發現塔臺變形或傾斜,要及時取下物品。
③物品擺放方式、物品都需保持一致。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測試方法
用同一電風扇測試,電風扇的1、2、3擋分別為小、中大風量,在接受該風量吹拂而沒有明顯傾倒和移動的,說明達到該級別抗風。
(3)測試抗風能力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溫馨提示
①注意用電安全
②電扇與塔臺距離保持一定(如50厘米)
③測試標準:
電風扇1檔為小風量,2檔為中等風量,3檔為大風量。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測試方法
(4)測試抗震能力
將塔臺模型放置在地震模擬儀上,逐漸增大地震強度,記錄抗震級別。
測試標準:
1檔為輕微,2檔為較強,3檔為強。
新知講解
活動2:展示與測試
班級測試匯總
塔臺模型測試記錄表 設計圖及 文字說明 塔高 頂端 承重 抗風能力 抗震 能力 材料成本 統計 分工合作 美觀
一組
二組
三組
新知講解
活動3:自我評估
1.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到的
塔臺模型抗震能力強,在建造模型時,加重、加大了底部。
塔臺模型穩固性好,在建造模型時,制作了很多三角形結構。
新知講解
2. 填寫“問題梳理記錄單”
我們的塔臺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活動3:自我評估
新知講解
3.其他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對我們小組有什么啟示
(1)有的小組,在塔臺形狀上傾斜角度更大,上小下大更穩定。
(2)有的小組,塔臺底部的重量明顯比上部要重,增強了抗風能力。
(3)有的小組,制作的過程中對吸管的尺寸進行精細的測量,有助于塔臺形狀的對稱。
活動3:自我評估
課堂練習
1.填空題
(1)在測試塔臺模型時,用電風扇對著塔臺吹風,主要是測試塔臺的 ______能力。
(2)在一項工程中,________是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判斷題
(1)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時,不同小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評價。( )
(2)進行塔臺模型測試首先要明確測試標準。( )
(3)可以用米尺緊貼著塔臺的一根立柱測量,測得數據就是塔臺的高度。( )
(4)測試抗風能力時,對于塔臺與風扇之間的距離沒有要求。( )
抗風
測試




3.選擇題
(1)果果小組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發現設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小組同學應該( )。
A.根據設計方案繼續制作
B.討論后對設計進行修改
C.根據自己的想法繼續制作
(2)我們在測試塔臺模型時,一般需要進行( )測試。
①頂端承重 ②自身質量 ③抗風能力 ④抗震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課堂練習
B
C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測試是工程設計中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重要方法。同時也知道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板書設計
測試塔臺模型
明確測試標準→展示與測評→自我評估
作業布置
根據測試結果,繼續改進我們的塔臺模型。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小小工程師》
單元主題 學校計劃在操場上建造一座塔臺,供足球教練指揮隊員訓練或領操員領操、教操,于是面向六年級學生展開了一場塔臺招標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需以小組為單位,從選址、材料選擇、塔臺的設計、成本核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等各個方面進行工程整體設計,制作出塔臺模型,獲勝的小組將獲得“塔王”的稱號?!八酢钡姆Q號將花落誰家呢?
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技術、工程與社會;工程設計與物化。 學習內容: 12.1 技術與工程創造了人造物,技術的核心是發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①知道技術包括方法、程序和產品等;知道發明的常用方法,舉例說出一些典型的發明,知道發明會用到一定的科學原理,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②知道工程以科學和技術為基礎,知道工程通常由多個系統組成;知道中國主要的大科學工程。 12.2 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③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2.3 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 ④初步認識技術與工程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應用儀器設備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舉例說明科學發現可以促進新技術發明。 13.1工程需要定義與界定: ①描述簡單的設計問題,包括材料、時間或成本等限制條件。 13.2工程的關鍵是設計: ②利用示意圖、影像、文字或實物等多種方式,闡明自己的創意,初步認識設計方案中各影響因素間的關系。 ③基于有說服力的論證,認同或質疑某些設計方案,并初步判斷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13.3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 ④利用工具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根據實際反饋結果進行改進并展示。 學業要求: 1.能說出技術與工程的基本特點及其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2.能舉例說出常用的發明方法,能說出一些工程中的主要系統和中國的一些大科學工程;能簡要說明技術與工程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能嘗試利用儀器設備進行觀測和記錄。 3.能嘗試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簡單的裝置,能進行模擬演示并簡要解釋如何提高效率。能以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 4.能提出滿足一定限制條件的簡單工程問題,知道驗收標準,了解設計方案中各種因素間的關系。 5.能基于所學科學知識,應用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提出多種設計方案,基于批判性思維評價并優化設計方案。 6.能制作實物模型,并基于證據改進實物模型的設計和制作。樂于嘗試多種設計方案,初步具有質疑、創新的態度;知道技術與工程需要實事求是,能如實記錄相關信息和正確對待作品的缺陷。
教材分析 “小小工程師”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經歷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房屋建造工程入手,以建造塔臺為任務目標,讓學生一步步地體驗、學習工程的過程:明確任務—設計—建造(模型)—測試—評估一改進。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工程的各個要素,了解設計是工程的核心,同時滲透工程思維,體會到工程實踐與科學探究的不同魅力,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本單元隸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在小學階段,沒有對技術與工程做出嚴格的區分,統一表述為工程設計,本單元實則指向的是工程。單元題目以“小小工程師”命名,就是希望學生擔當起工程師的角色,像工程師一樣根據規定的任務目標,運用已有經驗和對科學的理解,設計并建造出相應的產品。本單元學習核心是以建造塔臺為任務目標,讓學生經歷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明確任務一設計—建造(模型)一測試一評估—改進。通過塔臺建造的實踐活動,學生將初步建立起對工程的了解,感受工程的復雜與魅力,從而讓科學學習的開展更為活潑和真實。 本單元共有七課時: 第1課“了解我們的住房”,從住房的基本結構、必需系統、建造過程三個方面開展學習。通過對自己居住房屋的回憶和分析,學生初步認識工程是由多個系統組成的。通過閱讀房屋建設資料,了解住房建造工程的基本過程,為單元后幾課實施工程實踐活動做鋪墊。 第2課“認識工程”,以港珠澳大橋為例,進行資料搜集與分析,梳理出工程建設的相似步驟,重點明確限制條件下的設計、制作模型測試、評估、改進、修改設計……,直至達成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過程。學生從感性角度認識工程,為后五課提升理性認識打好基礎。同時,理解工程與科學技術進步的關系。初步理解“技術發明通常蘊含著一定的科學原理”這一主要概念。 第3課“建造塔臺”,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開始體驗工程實施過程。以招投標形式明確工程項目要求,體會并感受設計的重要作用。在設計中感受工程設計要考慮的各項因素和其相互之間的聯系,體會工程的多系統與復雜的特性,加深對工程的理解。 第 4 課“設計塔臺模型”,從本課開始,教科書的呈現方式沒有沿用慣常的四個板塊的編寫體例,而是采用工程建設的基本程序來展開。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的關鍵步驟,本課是在上一課設計總體方案的基礎上,聚焦塔臺設計這個關鍵點來開展工程實踐活動的。在設計中學生要更多地考慮技術難關的突破,思考達成工程項目要求的方法。 第5課“制作塔臺模型”,本課的重點是動手做。學生基于上一課的設計動手制作塔臺模型。動手制作模型不但是將上一課的設計予以具體實施,而且也是為后幾課的測試、評估、改進打基礎。實施過程不僅要遵循設計圖紙要求,在制作過程中也會有新的發現、感受、改進。 第6課是“測試塔臺模型”。模型的設計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以制作模型測試結果為依據的。以評價表為評價標準,全班進行測試、評價是本課的核心活動。量化各項測試活動,比較分析數據,找到自己模型的優勢與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最終明確模型設計或制作方法的修改點,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任務。 第7課是“評估改進塔臺模型”。本課重點有兩個:一是評估,二是改進。改進是工程設計的關鍵,滲透在工程的各個環節。本課的改進活動要讓學生認識到“依據”的重要性,要在數據、現象等證(依)據的支持下進行改進與完善。在本課與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親歷工程實踐的基本程序,完成建造塔臺模型的過程,獲得小小工程師的角色體驗,對工程的理解一定優于之前的認識。但在本課學習的最后,要讓學生知道工程設計絕不是“一錘子買賣”,可能要經過多次地反復改進直至滿足工程的需要,同時還要提示學生對方案的最終選擇是在權衡多種因素后的取舍。
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索的意識,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單元題目以“小小工程師”命名,就是希望學生擔當起工程師的角色,像工程師一樣根據規定的任務目標,運用已有經驗和對科學的理解,設計并建造出相應的產品。本單元學習核心是以建造塔臺為任務目標,讓學生經歷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明確任務一設計—建造(模型)一測試一評估—改進。通過塔臺建造的實踐活動,學生將初步建立起對工程的了解,感受工程的復雜與魅力,從而讓科學學習的開展更為活潑和真實。
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許多發明創造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一項工程是由多個系統組成的,各系統內部需要協同工作。 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 工程無論大小都要經歷相類似的建設過程。 工程的關鍵是設計,設計需要經歷不斷改進的往復過程,直至滿足建造要求。 工程建設具有復雜性的特點,需要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協作完成。 2.科學思維: 能舉例說出工程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能正確評估本組與他組的塔臺模型,反思并提出建議。 能綜合考慮各種建議,改進原設計方案,并基于調整后的設計方案對塔臺模型進行重整。 3.探究實踐: 能通過觀察、搜集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信息。 能結合自己家的住房,說出住房的基本結構(功能分區)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統。 通過查閱資料,能簡述出住房及其他工程的建造過程。 能根據建造塔臺的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建造方案。 能根據限制條件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塔臺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繪圖的方式表達創意。 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塔臺模型,并能宣講自己的設計理念與思路。 能按照評價表給定的指標測試塔臺模型。 能根據測試結果梳理塔臺模型存在的問題并初步提出改進設想。 能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開展工程實踐活動。 4.態度責任: 對工程建設抱有極強的興趣與探索愿望,對擔當小小工程師的角色充滿期盼。樂于投入建造塔臺的工程實踐之中,認識到細心、耐心、務實和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樂于通過測試的方式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設計,體會堅持與信念的重要性。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與反思,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感受到工程與科學技術的密切關系,認識到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認識到工程是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付諸的行動,意識到人工世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單元結構化活動
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4.塔臺招標活動表現。
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 (或問題) (一般1-2個) 達成評價1工程技術課 了解我們的住房結合自己家的住房,說出住房的基本結構(功能分區)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統。說出住房的基本結構(功能分區)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統。 能簡述出住房及其他工程的建造過程。討論說出住房的基本結構; 交流簡述出住房及其他工程的建造過程,記錄在班級記錄表和信息記錄表中。1工程技術課 認識工程 根據具體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與技術的關系。知道許多發明創造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知道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能通過閱讀資料知道工程建設需要面臨的限制條件有哪些,又是怎樣解決難題的。 能了解工程建設所需的科學技術支持,分析工程與科學技術的關系。1工程技術課 建造塔臺結合建造塔臺所涉及的各個因素和“標書”樣本制訂出塔臺競標標書。知道對一項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能夠考慮到建造塔臺所涉及的各個因素。 能夠根據教科書中的“標書”樣本制訂出建造塔臺標書。 能夠利用文字、繪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想。1工程技術課 設計塔臺模型學會設計塔臺模型根據建造塔臺的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建造方案。能根據建造塔臺的具體任務,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制訂出建造方案。 能根據限制條件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塔臺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繪圖的方式表達創意。 能深入思考,發現并解決設計中的難點問題。 能反思自己的設計,不斷改進。 1工程技術課 制作塔臺模型學會制作塔臺模型依照設計方案,制作出塔臺模型。能依照設計方案,制作出塔臺模型。 能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引發新思考。 能根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優劣。1工程技術課 測試塔臺模型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 能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1工程技術課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依據評估標準,開展自評與互評,梳理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再次改進設計。能依據評估標準,針對每一組模型開展小組自我評估與組際評估。 能根據評估結果,梳理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 根據已梳理的問題,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再次改進設計。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6《測試塔臺模型》教學設計
一、素養目標
1.科學觀念:
(1)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2.科學思維:
通過使用特定的工具完成測試項,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從而培養思維的創新性、靈活性、批判性。
3.探究實踐:
(1)能依據標準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并記錄。
(2)能對測試結果進行反思,能歸因問題所在。
(3)能將問題進行梳理、歸納。
4.態度責任:
(1)對測試活動充滿好奇與熱情,認識到測試的重要意義。
(2)能基于觀察事實做出合理判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難點:通過分析、對比測試結果,能歸因問題所在,明確改進方向。
三、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表現程度 自評 互評 師評
☆☆☆ ☆☆ ☆
明確測試標準 能依據評價表明確測試標準 能 基本能 不能
展示與測試 能給模型正確測試打分 能 基本能 不能
自我評估 能找出模型優勢和不足,能找出問題所在 能 基本能 不能
學習收獲
四、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
(一)情境導入 我們的塔臺模型搭建起來了,如果給它們打分能打多少? 學生自由回答。 在一項工程中,測試是重要環節。各個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是否符合要求?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我們通過測試來了解吧。 單刀直入,聚焦問題,引導學生直接探索本課主要內容。 關注學生是否關注工程測試任務。
(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明確測試標準 1.閱讀評價表,我們應從哪些方面進行測試?每個得分點的標準是什么? 學生閱讀回答。 2.溫馨提示 (1)塔高、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這四項是塔臺必須達到的要求,其中一項不達到要求,工程失敗。 (2)材料成本統計,達到工程標準基礎上,成本越低越好。 (3)設計圖及文字說明、分工合作、美觀,屬于加分項目。 3. 在測試成本時,可參考塔臺材料成本一覽表進行打分。 4. 根據測試標準給塔臺模型打分。 填表要求:請在對應的分值上打“√”,請在橫線處填寫數據。 評價活動二:展示與測試 1.測試工具 電風扇、米尺、書本、地震模擬儀等。 2.測試方法 (1)測試高度 將塔臺模型放置于平穩的桌面上,將米尺豎直放在塔臺模型旁邊,測量塔臺的高度,平視讀出數值。 【溫馨提示】 ①平穩放置,平時讀數; ②米尺豎直放,0刻度對齊底端; ③塔臺較高,離我們較遠,可以在塔臺頂端一張硬紙,使紙與米尺垂直,再讀數。 (2)測試頂端承重 使用一樣的重物測試塔臺模型,將厚度相同的書本注意均勻地疊加在塔臺頂端,有3秒穩定后,繼續疊加計數。 【溫馨提示】 ①小組分工合作,一人放置物品,其他人守護塔臺。 ②如發現塔臺變形或傾斜,要及時取下物品。 ③物品擺放方式、物品都需保持一致。 (3)測試抗風能力 用同一電風扇測試,電風扇的1、2、3擋分別為小、中大風量,在接受該風量吹拂而沒有明顯傾倒和移動的,說明達到該級別抗風。 【溫馨提示】 ①注意用電安全 ②電扇與塔臺距離保持一定(如50厘米) ③測試標準: 電風扇1檔為小風量,2檔為中等風量,3檔為大風量。 (4)測試抗震能力 將塔臺模型放置在地震模擬儀上,逐漸增大地震強度,記錄抗震級別。 測試標準: 1檔為輕微,2檔為較強,3檔為強。 3. 班級測試匯總 評價活動三:自我評估 1.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表現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到的 明確: (1)塔臺模型穩固性好,在建造模型時,制作了很多三角形結構。 (2)塔臺模型抗震能力強,在建造模型時,加重、加大了底部。 2. 填寫“問題梳理記錄單” 我們的塔臺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現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確: 3. 其他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對我們小組有什么啟示 明確: (1)有的小組,在塔臺形狀上傾斜角度更大,上小下大更穩定。 (2)有的小組,塔臺底部的重量明顯比上部要重,增強了抗風能力。 (3)有的小組,制作的過程中對吸管的尺寸進行精細地測量,有助于塔臺形狀的對稱。 活動一:幫助學生怎樣利用評價表明確評價標準。 活動二:重點指導學生對第一層次要求進行測試,匯總測試打分情況。 活動三:旨在讓學生知道不同層級因素影響是評估活動思考解決難點問題,也是工程設計協調的核心問題,為下一課開展評估改進打好基礎。 活動一:關注學生是否明確工程評價標準。 活動二:關注學生能否正確測試,能否按測試標準打分。 活動三:對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的積極表現及時肯定,及時表揚。
(三)知識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談收獲、啟示,實現科學育人。 鼓勵學生多談收獲,及時給予表揚。
五、成果集成
知道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同時也知道完成一項任務(測試)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六、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1.填空題
(1)在測試塔臺模型時,用電風扇對著塔臺吹風,主要是測試塔臺的 ______能力。
(2)在一項工程中,________是重要環節。它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判斷題
(1)對塔臺模型進行測試時,不同小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評價。( )
(2)進行塔臺模型測試首先要明確測試標準。( )
(3)可以用米尺緊貼著塔臺的一根立柱測量,測得數據就是塔臺的高度。( )
(4)測試抗風能力時,對于塔臺與風扇之間的距離沒有要求。( )
3.選擇題
(1)果果小組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發現設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小組同學應( )
A.根據設計方案繼續制作
B.討論后對設計進行修改
C.根據自己的想法繼續制作
(2)我們在測試塔臺模型時,一般需要進行( )測試。
①頂端承重 ②自身質量 ③抗風能力 ④抗震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綜合實踐類作業】
根據測試結果,繼續改進我們的塔臺模型。
參考答案
1.(1)抗風 (2)測試
2.(1) (2)√ (3) (4)
3.(1)B (2)C
七、板書設計
測試塔臺模型 明確測試標準→展示與測評→自我評估
八、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測試與研討的整合,引導學生以測試的數據為依據展開研討,在做中學、做中思。測試前明確測試標準,強調用相同的測試方法和評分標準,引導學生意識到測試的科學性。測試的數據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發現、反思模型設計的優缺點。本課在簡單自評后進行討論、梳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明確改進的方向完善工程模型的設計方案,建立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借鑒他人經驗的意識,提升信息處理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济南市| 武汉市| 库尔勒市| 昆明市| 普宁市| 浦北县| 泰安市| 永顺县| 永昌县| 安宁市| 含山县| 双江| 钟山县| 韶山市| 嘉义市| 娄底市| 岳普湖县| 长汀县| 汝城县| 昭苏县| 锡林浩特市| 卢龙县| 灯塔市| 杭州市| 封丘县| 婺源县| 县级市| 阳城县| 昌吉市| 镇坪县| 织金县| 凯里市| 临泽县| 德兴市| 且末县| 汶上县| 贞丰县| 丰县| 永嘉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