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復習資料(核心知識識記手冊 )主題六 生物遺傳與進化第1節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1.植物的生殖(1)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 有性生殖和 無性生殖。(2).有性生殖是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優點是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能產生變異,有利于生物進化。如種子的播種,動物和人類的生殖。(3).無性生殖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優點是后代能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繁殖速度快。無性生殖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嫁接、組織培養、克隆等。(4)嫁接(1)嫁接獲得的新品種僅與接穗的性狀相同,砧木為其提供營養物質。(2)嫁接成功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在一起。2.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生殖特點:都為有性生殖,體內受精,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家蠶的發育過程示意圖 蝗蟲的發育過程示意圖(2)家蠶的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其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如蝴蝶、蜜蜂、蠅、蚊、螞蟻等。(3)蝗蟲的發育過程:卵→若蟲→成蟲,其若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不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蟋蟀、蟬、蜻蜓等。不完全變態發育與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的主要不同是,少了蛹 時期。(4)蛻皮:蝗蟲和蟬等節肢動物的外骨骼不會隨著身體的生長而生長,所以生長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蛻皮現象。3、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以青蛙為例)(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體外受精(水中)、卵生。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2)青蛙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屬于變態發育。(3)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4. 鳥的生殖和發育(1)鳥類的生殖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鳥卵的結構及功能示意圖(2)鳥卵的卵細胞由卵黃膜、卵黃和胚盤三部分組成,其中胚盤內含細胞核,將來會發育成雛鳥。(3)鳥卵結構中,卵黃和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水分和養料。胚盤是胚胎發育部位。5.人的生殖系統(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睪丸,能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①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②胚胎在母體內發育的場所是子宮。③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是陰道。(2)子宮內胎兒、臍帶和胎盤的關系女性生殖系統示意圖 子宮內胎兒、臍帶和胎盤的關系示意圖(1)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液體——羊水中。(2)胎兒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通過臍帶、胎盤從母體獲得;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胎盤。6.青春期的身體變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顯著特征;女孩身高突增年齡要比男孩早。(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顯增強。(3)性器官迅速發育并出現第二性征(與性激素分泌增多有關),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7.青春期的心理衛生:青少年應當正確對待自身出現的身體變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集中精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同學間互幫互助,與師長密切交流等。第2節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1. 遺傳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指親子間及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性。2. 性狀是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等特征的統稱。相對性狀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 隱性性狀之分,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也有顯性和隱形之分;基因組成為DD、Dd表現性狀為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表現性狀為隱性性狀。判斷顯性和隱形性狀的規律:無中生“有”,“有”為隱形;有中變“無”,無為隱形。3.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示意圖(1)染色體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質組成,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2)一條染色體上通常只有1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3)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4.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是精子和卵細胞。(2)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中,每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方,另一條來自母方。(3)生殖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基因都是成單存在的,即精子和卵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一半。5. 人的性別遺傳人類的性別,一般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男性性染色體組成為XY,女性性染色體為XX。(1)男性體細胞染色體的組成:22對+XY;男性精子中染色體組成:22條+X或22條Y。(2)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22對+XX;女性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22條+X。(3)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占50%。優生優育:我國《民法典》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近親結婚。減少后代患遺傳病的幾率。6. 生物的變異:可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1)可遺傳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應用:人工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雜交水稻)、誘變育種(太空椒)等。(2)不可遺傳變異:由環境改變引起的,體內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改變,不可以遺傳給后代。如通過手術使單眼皮變雙眼皮、水肥充足的莊稼顆粒飽滿等。第3節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1、原始生命的起源;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2、生物進化的歷程:化石是記錄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陸生。生物進化的原因: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經過自然選擇長期不斷進化的結果。自然界生物,通過激烈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應者生存。4、人類和現代類人猿都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一個重要標志。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類和動物的本質區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