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小車的速度★學習目標1.知道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2.能正確、安全地使用打點計時器,會根據紙帶上的點跡得到物體運動的時間和位移。3.能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4.能運用實驗數據描繪v-t圖像,知道圖像的物理意義,了解用圖像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重難點重點:運用實驗數據描繪v-t圖像。難點: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教學過程生活情景引入新課:兩位同學一組,一位同學牽動長紙帶使紙帶沿直線向前移動;另一位同學手拿一支彩筆固定在紙帶正上方,聽口令每隔1s用彩筆在紙帶上點一個點。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測出拉紙帶那位同學的手運動的速度嗎?試一試。打點計時器使用什么電源?紙帶放置的正確位置在哪?一、實驗器材小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紙帶、細繩、復寫紙片(或墨粉紙)、導線、低壓交流電源(或220V交流電源)、刻度尺、坐標紙。二、實驗設計打點計時器固定,讓小車拉動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將間隔相同的時間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跡,這些點跡對應各時刻小車的位置。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四、實驗過程1.安裝實驗器材: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沒有滑輪的一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前端固定在小車后部,小車前端的細繩繞過定滑輪垂下。2.使小車在木板上保持靜止,開啟打點計時器電源開關。打點計時器穩定工作后,用手拉動細繩,使小車沿木板做直線運動。待小車運動約一半距離時,松開手,使小車依靠慣性繼續運動,直到遇到滑輪停了下來。3.小組內各成員都親自拉動小車運動,重復實驗,獲得多條紙帶。提醒學生實驗中的注意事項:(1)實驗前要先檢查打點計時器的穩定性。(2)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紙帶。(3)選擇紙帶時應選點跡清晰的,并適當舍棄前端較密集部分的點。(4)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夾在兩紙帶之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五、處理數據1.選擇點跡比較清晰的紙帶進行數據處理。首先選取紙帶上一段點跡清晰且沒有重疊的區間,把第一個點標記為O,而后依次標記為A、B、C、D……2.用刻度尺(一般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O點對齊,即O點的位置記為0)測量各點的位置,并記錄下來。3.計算相鄰計時點間的位移和各段的平均速度,并記錄下來。數據處理中的注意事項:(1)測量各段位移時不要分段測量,要盡可能一次測量完畢,即一次性測量出各計數點到計數起點之間的距離。(2)要區分打點計時器打出的計時點和人為選取的計數點。為了便于處理,可以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或者說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如下圖所示),即時間間隔為T=0.02×5s=0.1s。六、下發作圖方格紙,繪制v-t圖像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根據實際數據取單位長度,選定標度,描出數據點,用平滑曲線連接各點得到v-t圖像。提醒學生注意:(1)建立直角坐標系。(2)選取合適標度。(3)正確清晰描點。(4)科學規范作圖。七、討論交流1.為什么可以把相鄰計時點間的平均速度當成起始點的瞬時速度 2.觀察繪制的v-t圖像,如何描述小車的運動?八、問題情境通過教科書“自我評價”的題目進行鞏固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