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單元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下冊教材 人教版 設計者 盤偉國二、單元實施單元主題:心心相融——愛達亞洲 教學思路:三、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兩條課程標準: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 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某大洲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地理特征。四、教材分析本章是學習區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上冊所學的地形、河流、氣候等知識運用于某一個具體區域的學習過程中,同時也為后續學習不同地區和國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亞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個州也是我們生活的大洲,教材選擇將亞洲作為大洲學習的案例,以學習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本章包括兩節,第一節包括“雄踞東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兩部分,突出說明了亞洲的位置特點和亞洲的面積與范圍,同時對北美洲的位置與范圍進行了研討。在認識大洲位置和范圍的基礎上,教材隨后深入學習認識大洲的自然環境,由于大洲范圍廣大,自然環境復雜,而自然環境又包括了多種自然要素,教材沒有全面地簡述大洲的自然環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氣候三大自然要素。在敘述式課文部分依然對亞洲進行分析,活動式課文研究北美洲,在內容選擇和組織上突出歸納大洲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分析各大洲自然要素之間關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為了更好的歸納亞洲地形、水系、氣候的特點,體現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教材將內容分為“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和“復雜的氣候”兩大部分。五、學情分析七年級下學期,學生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已經有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當前思維能力發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較強,思維具有形象性特點,但是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較弱,很難長時間擔心學習,所以在初次學習一個地區的位置和范圍,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太過于抽象,用直觀的區域位置圖、景觀圖片等幫助學生認識區域,走進區域的自然環境,引導加強理解,注意總結方法為后續學習進行鋪墊。單元目標1.結合亞洲地理位置的學習,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描述一個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區域認知)。 2.通過對教材文字闡述的理解,把握歸納一個地區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3.通過閱讀地圖領會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先了解具體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實,然后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區別于其他同類事物的突出特點(綜合思維)。七、達成評價問題的解決: 1.用地圖等資料描述給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能歸納給定大洲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3.總結并能運用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八、實施規劃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課時作業新授課 1課時 結合亞洲地理位置的學習,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描述一個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區域認知)。 用地圖等資料描述給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1.通過對教材文字闡述的理解,把握歸納一個地區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2.通過閱讀地圖領會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先了解具體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實,然后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區別于其他同類事物的突出特點(綜合思維)。 1.能歸納給定大洲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2.總結并能運用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 學法大視野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分課時教學設計第1課時 《位置與范圍》教學設計 分主題1:我們在哪:位置與范圍 分主題3:心相交融:人文風情一、基本信息課題 位置與范圍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結合亞洲地理位置的學習,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描述一個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認識大洲的范圍(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亞洲的位置與范圍教學難點 描述區域位置的一般方法四、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五、教學過程設計生活導入(情境)/5分鐘 設計意圖【情境創設】 師: 2023年4月25日起,為期三天的杭州亞運會代表團團長大會在杭州舉行,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代表參會。 播放杭州亞運會宣傳視頻 生:閱讀案例素材。 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素材引入課堂。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 設計意圖一、亞洲的地理位置 【讀圖總結】 師:同學們作為志愿者要向觀眾介紹亞洲,介紹杭州,你知道亞洲在哪里嗎?如何描述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 【承轉活動】 師:結合圖1,說一說你會如何向你的同桌介紹亞洲的位置? 【討論活動】 我們知道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去描述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那你知道亞洲的半球位置嗎?教師出示地圖和方法指導和活動: 讀圖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 讀圖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 讀圖描述亞洲的經緯度位置 【總結歸納】 請學生說出亞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并相互介紹亞洲的位置。 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向同伴介紹亞洲而總結亞洲位置的描述方法。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根據所學的方法,在課本寫出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二、亞洲的范圍 【自主學習】 師:閱讀課本和地圖,說出亞洲是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和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問題思考】 為什么說亞洲是第一大洲?請找出相關證據證明。 對比各大洲的面積圖,小組亞洲范圍廣大的證據。 【拓展思考:亞洲的人文地理分區】 亞洲面積如此大,為了更好認識亞洲,會根據地理方位對亞洲進行分區,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哪6個地區?中國位于哪個地區?該地區還有哪些國家? 通過讀課本,讀圖,回答問題,培養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讀圖思考與對比讀圖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探究結果通過學生匯報形式展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師:整理課堂思路 生:跟隨老師整理課堂思路,回顧本堂課知識點。 及時回顧,構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理解。課后思考(延伸)/5分鐘 設計意圖【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的差異】 師:結合前面分區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亞洲各地存在的人文地理差異,呼應前面。通過閱讀課本文字材料,認識到亞洲文化的差異,同時通過討論能夠明白景觀的差異是因為自然環境差異導致,而自然環境的差異是由地理位置的差異決定的。板書設計 亞洲——位置范圍與分區教學反思 課堂效果: 過程評價: 結果評價: 改進措施:第2課時 《亞洲:自然環境》教學設計 分主題2:共同家園:氣候、地形與河流一、基本信息課題 亞洲:自然環境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通過對教材文字闡述的理解,把握歸納一個地區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2.通過閱讀地圖領會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先了解具體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實,然后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區別于其他同類事物的突出特點(綜合思維)。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亞洲的地形、氣候特征教學難點 亞洲地形與氣候對河流的綜合影響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問題探究教學五、教學過程設計生活導入(情境)/5分鐘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 師:播放紀錄片,展示亞洲多姿多彩的自然環境。 提出問題:面積廣大的世界第一大洲亞洲為何能擁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如何認識亞洲的復雜地形與氣候? 視頻導入,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 設計意圖一、亞洲的地形特征 【自主學習】 師:思考以前所學,地形主要可以分為那幾大類? 【讀圖歸納】 師:結合圖7與地圖冊,歸納亞洲主要地形區有哪些?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 生:閱讀圖表文字材料進行歸納。 【小組活動】 讀圖接龍填空 【讀圖思考】 結合圖8與所學板塊運動的知識,說一說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如何形成?亞洲的火山地震可能多發于哪些地區? 【對比歸納】 舉一反三對比歸納亞洲和歐洲的地形特點 【方法歸納】 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形特征? 二、亞洲的氣候特征 【讀圖思考】 師: 1.結合圖11,歸納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2.結合所學世界的氣候的知識,說出不同氣候的特征。 【合作探究】 師:讀亞洲氣候分布圖: 數一數,亞洲有幾種氣候類型? 亞洲沒有的氣候類型是? 【探究亞洲氣候多樣的原因】 師:想一想,為什么亞洲氣候類型眾多?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 提示:從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進行思考。 【聯系思考】 從氣溫和降水方面來看,亞洲的氣侯有什么特點? 亞洲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氣候類型有何共性? 【拓展】季風氣候顯著 【方法總結】 一個區域的氣候特征歸納和描述往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數類型(判斷氣候類型是否復雜或單一) 2、看范圍(分布最廣,影響范圍最大的氣候類型) 3、較顯著(該地區獨特或者影響顯著) 四、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舉一反三】 師:讀圖,說一說歐洲有下列哪幾種氣候類型的分布。概括歐洲的氣候特點 ①熱帶沙漠氣候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 ③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溫帶大陸性氣候 ⑤地中海氣候 ⑥熱帶雨林氣候 三、亞洲的河流特征 【讀圖歸納】 結合圖與地圖冊,歸納亞洲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并總結河流流向的大洋。 讀圖總結水系特點 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亞洲中部的錫爾河、阿姆河注入咸海。 【對比聯系】 對比思考歐洲的河流特點:完成表格 問題思考:萊茵河航運價值高的原因 教師介紹萊茵河的歷史和地位,提出問題。 給出提示從自然與社會經濟兩個方面分析。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對地形有基本認識這是后面學習的基礎。 閱讀材料進行影響探究,達成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材料分析、歸納與信息提取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 板塊運動等問題具有一定難度,需要通過老師指導與講解相關概念、小組合作解決有關問題,初步了解區域地形的成因與內部差異。 通過讀圖思考,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建立知識框架與學習方法,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點。 通過指導學生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與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與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認識到亞洲氣溫差異顯著,地處最大大陸歐亞大陸東部,面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 建立知識框架與學習方法,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點。 通過指導學生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與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應用方法說出歐洲的氣候特征。 引導學生在亞洲地形圖上按照教材提示找出亞洲的主要河流,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與地形的關系。首先亞洲地形高低起伏大范圍廣,因此長河眾多其次四周低中間高的地勢導致放射狀的河流水系分布。 通過對比,完善以下之最的記憶: 1、亞洲最長的河流: 2、世界最長的河流: 3、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4、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5、亞洲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6、歐洲最繁忙的河流: 7、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9、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泊: 10、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知識 生:認真聽講,回顧本小結知識點。 建立知識框架,便于學生理解知識。課后思考(延伸)/5分鐘 設計意圖【延伸探究】 為什么歐洲西部有世界上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九、板書設計亞洲:地形、氣候與河流十、教學評價課堂效果不足之處改進方法27世紀載言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我們生活的大洲一一亞洲》單元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學科地理年級七年級下冊教材人教版設計者盤偉國二、單元實施單元主題:心心相融——愛達亞洲教學思路:大單元主題心心相融,愛達亞洲主題我們在哪:共同家園:地形心相交融:人文位置與范圍與氣候風情分主題杭州亞運會:心心相融,愛達亞洲位置范圍我們在哪?描述方法心共同家園?地形氣候河流識多彩的國家心相交融容豐富的風情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目標三、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兩條課程標準: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某大洲的地形、氣候、人口、經濟等地理特征。四、教材分析本章是學習區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上冊所學的地形、河流、氣候等知識運用于某一個具體區域的學習過程中,同時也為后續學習不同地區和國家地理提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7世紀載言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亞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個州也是我們生活的大洲,教材選擇將亞洲作為大洲學習的案例,以學習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本章包括兩節,第一節包括“雄踞東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兩部分,突出說明了亞洲的位置特點和亞洲的面積與范圍,同時對北美洲的位置與范圍進行了研討。在認識大洲位置和范圍的基礎上,教材隨后深入學習認識大洲的自然環境,由于大洲范圍廣大,自然環境復雜,而自然環境又包括了多種自然要素,教材沒有全面地簡述大洲的自然環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氣候三大自然要素。在敘述式課文部分依然對亞洲進行分析,活動式課文研究北美洲,在內容選擇和組織上突出歸納大洲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分析各大洲自然要素之間關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為了更好的歸納亞洲地形、水系、氣候的特點,體現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教材將內容分為“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和“復雜的氣候”兩大部分。五、學情分析七年級下學期,學生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已經有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當前思維能力發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較強,思維具有形象性特點,但是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較弱,很難長時間擔心學習,所以在初次學習一個地區的位置和范圍,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太過于抽象,用直觀的區域位置圖、景觀圖片等幫助學生認識區域,走進區域的自然環境,引導加強理解,注意總結方法為后續學習進行鋪墊。六、單元目標1,結合亞洲地理位置的學習,學會運用地圖等資料描述一個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區域認知)。2.通過對教材文字闡述的理解,把握歸納一個地區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3.通過閱讀地圖領會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先了解具體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實,然后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區別于其他同類事物的突出特點(綜合思維)。七、達成評價問題的解決:1.用地圖等資料描述給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2.能歸納給定大洲地形、氣候和水系特點,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3.總結并能運用歸納分布特征的一般過程。八、實施規劃課型安排課時設置課時目標達成評價課時作業結合亞洲地理位用地圖等1課新授課夢置的學習,學會運用地資料描述給定學法大視野圖等資料描述一個大大洲的半球位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大單元整體教學--人教版(新課標)七下(單元分析 2課時教學設計).docx 【大單元教學】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大單元整體教學--人教版(新課標)七下(單元分析 2課時教學設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