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jié) 物體的浮與沉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包括兩部分: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沉條件的應用。講解浮沉條件時,通過演示實驗:裝水的小瓶在水中的沉浮,引導學生分析浮沉的條件;浮沉條件的應用主要通過自主閱讀和講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有效的設問引導,讓學生親歷物理知識的構建過程;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綜合應用實驗演示、講授、討論等多種方法,并輔以多媒體等手段,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以學生對浮沉現(xiàn)象的認識為切入點,以觀察實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線,師生對話交流的教學過程;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嘗試自己觀察思考、描述實驗現(xiàn)象,分析概括,得出結論;使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學思維方法訓練以及協(xié)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2.知道密度計、鹽水選種、潛水艇、熱氣球、輪船的工作原理。 3.能應用浮沉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物體浮沉條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掌握浮沉條件的分析方法和推理方法。 3.通過對浮沉條件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密度計、潛水艇、熱氣球和鹽水選種等的浮沉原理的學習,體驗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 2.通過觀察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通過新聞時事和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知道物體下沉、懸浮、漂浮的原理。 教學難點 結合物體的密度、液體密度理解浮沉條件及密度計、潛水艇、熱氣球、輪船的工作原理。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小木塊、小鐵塊、乒乓球、橡皮泥、水槽、塑料小瓶、透明盛液筒、雞蛋、密度計、食鹽。 授課時數(shù) 3課時 第一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教學過程 回顧思考 1.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處于_____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浸在液體和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_____。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____________。 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 將小木塊、乒乓球、小鐵塊浸沒在水中,小木塊、乒乓球上浮,小鐵塊下沉。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還有書上給我們展示的兩幅圖景,對于以上這些現(xiàn)象,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有的物體為什么會上浮?有的物體為什么會下沉?物體的浮與沉取決于什么?) 提出問題:物體浮沉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做出假設:1.和浮力有關;2.和重力有關;3.和浮力、重力都有關。) 【教師點撥】 物體上浮或下沉是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只有力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因此,我們主要分析物體所受的力:重力和浮力。 講授新課 物體的浮沉條件 1.實驗探究 根據(jù)課本178頁實驗探究,通過分析變量與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物體浮沉的條件。 實驗序號實驗方法觀察玻璃瓶運動情況玻璃瓶受力情況分析1把擰緊蓋子的空玻璃瓶浸沒于水中,然后松手2把裝滿水并擰緊蓋子的玻璃瓶浸沒于水中,然后松手學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填寫表格 實驗序號實驗方法觀察玻璃瓶運動情況玻璃瓶受力情況分析1把擰緊蓋子的空玻璃瓶浸沒于水中,然后松手上浮,且玻璃瓶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浮力和重力2把裝滿水并擰緊蓋子的玻璃瓶浸沒于水中,然后松手下沉,玻璃瓶沉入水底浮力和重力【教師點撥】 根據(jù)力和運動的關系:玻璃瓶上浮,浮力大于重力;玻璃瓶下沉,浮力小于重力。 師:同學們能不能設法使玻璃瓶既不上浮,也不下沉,靜止在水中,也就是懸浮在水中。 生:可以,玻璃瓶中裝部分水,使浮力等于重力。 2.物體浮沉時,浮力與重力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浮沉情況下沉懸浮上浮漂浮受力圖示浮沉條件物體浸在液體中,其浮沉取決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 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就下沉。 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漂浮或者懸浮。 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就上浮。 【教師點撥】 物體的上浮與下沉都是動態(tài)過程,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我們把物體靜止在水面下的某一深度,叫做懸浮。而物體浮在水面上,稱漂浮。漂浮、懸浮、沉底都是靜態(tài)的,處于平衡狀態(tài)。 3.物體浮沉條件的實質(zhì) 演示實驗:在透明盛液筒里放一些溫水,將雞蛋放入水中,雞蛋下沉,不斷地往水中加入食鹽,雞蛋慢慢浮上來,最后漂浮在液面上,這是為什么? 浮沉情況下沉懸浮上浮浮沉條件4.公式推導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當物體漂浮時,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因為漂浮時物體部分浸沒在液體中,所以,由此可知。同理,可推導上浮、下沉和懸浮時密度的關系。 5.生活中的現(xiàn)象 人在死海里漂浮,悠閑地閱讀。-----人的密度小于死海湖水的密度。 分層的雞尾酒——液體的密度小,就漂浮在上層,密度最大的就沉到最下層。 課堂小結 浮沉條件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主要取決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 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 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tài)。 當堂達標 1.用手將一重為5 N的物體全部壓入水中,物體排開的水重8 N,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N,放手后物體將________(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待物體靜止時所受浮力為_______N,排開水的體積是________。 答案:8 上浮 5 2.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圖所示,兩次牙膏袋的質(zhì)量和的大小關系是____;兩次排開水的體積和的大小關系是____;兩次所受的浮力和的大小關系是____。 甲 乙 答案:= < < 3.一小球所受的重力為5 N、體積為。將它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__N(取),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放開手后,小球?qū)________(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 答案:5 豎直向上 懸浮 4.質(zhì)量為200 g的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溢出120 g的水,則此物體將( ) A.浮在水面上 B.懸浮在水中 C.沉到容器底部 D.無法判定 答案:C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物體的浮沉條件 (1) 上浮(上浮后最終漂浮) (2) 下沉] (3) 懸浮或漂浮 第二課時 浮沉條件的應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孔明曾放出一種“會飛”的燈籠,后人稱其為“孔明燈”,“孔明燈”為什么點燃后能升空? 講授新課 1.密度計 閱讀課本179頁“密度計”的文字介紹并觀察圖9-18,了解密度計的結構和用途,完成下面的問題: (1)密度計是用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它是應用了漂浮的條件,即:=。密度計在使用過程中所受到的浮力是不變的。(選填“變化”或“不變”) (2)你認為密度計應怎樣讀數(shù)? 圖9-18中密度計的讀數(shù)是:1.45g/cm3,并結合小組內(nèi)的密度計(注意輕拿輕放,不要塤壞),看一看密度計上的刻度有什么特點?你能試著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密度計刻度的特點: (1)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同一支密度計,漂浮在不同的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相等(等于它的自重),但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根據(jù),可知,液體密度越大,密度計浸入的體積越小,故刻度上小下大。 (2)刻度線的間隔是不均勻的。 (3)密度計上所標的數(shù)值是被測液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比值。 2.鹽水選種 (1)為什么干癟、蟲蛀的種子會上浮直至漂浮,而飽滿的種子會沉到容器底呢? 干癟、蟲蛀的種子的密度小于鹽水的密度,所以會上浮直至漂浮;飽滿的種子的密度大于鹽水的密度,所以會沉到容器底部。 (2)鹽水選種要將種子放入濃度適宜的鹽水中,鹽水的濃度過大或過小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鹽水的濃度過大,會使得所有的種子都上浮,鹽水的濃度過小會使得部分干癟、蟲蛀的種子也下沉。 3.潛水艇 閱讀課本180頁圖9-20及相關文字,用潛水艇模型模擬上浮和下潛的過程,了解潛水艇的浮沉原理: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上浮和下潛的。 4.熱氣球 閱讀課本180頁相關內(nèi)容,結合圖9-21和圖9-22,了解熱氣球的結構組成和升降的原理,并能簡述熱氣球的升降過程。 熱氣球是利用熱氣球內(nèi)部空氣受熱膨脹,熱空氣的密度小于外部空氣的密度,實現(xiàn)在空氣中上升。 飛艇、氣球是利用充入密度比空氣小的氦氣、氫氣,實現(xiàn)在空氣中上升。 5.輪船 演示實驗 課本179頁迷你實驗室2,球狀的橡皮泥下沉,而船狀的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這是因為橡皮泥做成船狀,增加了浮力。輪船的工作原理與此類似。 輪船是利用漂浮原理,即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的。輪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來表示。 想一想:一艘裝滿貨物的輪船從河里駛向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將如何變化? 因輪船漂浮,,所以浮力大小不變,總等于輪船的重力。 回扣開頭的問題 孔明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燈籠內(nèi)的熱空氣密度小于燈籠外的空氣密度,導致燈籠受到的浮力大于燈籠的重力,所以燈籠會上升。 課堂小結 浮沉條件的應用 1.密度計:漂浮條件,。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上浮和下沉。 3.熱氣球:通過改變熱氣球內(nèi)氣體的溫度從而改變氣體的密度來實現(xiàn)上升和下降。 4.鹽水選種: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比較。 當堂達標 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總重,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N;它排開海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海水的密度,g取10 N/kg)。 答案: 2 2.密度計是用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測量時漂浮在被測液體中。如圖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計分別測量甲、乙兩種液體的密度,則密度計在兩種液體里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兩種液體的密度____。(均選填“>”“<”或“=”) 甲 乙 答案:= < 3.已潛入海水中的潛水艇,在繼續(xù)往深海下潛的過程中,它受到的( ) A.重力增大,浮力增大 B.重力和浮力都不變 C.重力增大,浮力不變 D.重力不變,浮力增大 答案:C 4.輪船從內(nèi)河航行到大海時,船將( ) A.下沉一點 B.上浮一點 C.不變 D.無法判定 答案:B 5.關于浮沉條件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潛水艇上浮過程中受到的浮力變大 B.氣象用探測氣球里所充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 C.密度計上的刻度示數(shù)從下到上逐漸變大 D.密度計放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答案:B 6.物理小組制作的潛水艇模型如圖所示。通過膠管A從燒瓶中吸氣和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燒瓶下沉、上浮或懸浮。當燒瓶處于如圖所示的懸浮狀態(tài)時,若從A管吸氣,燒瓶將會( ) A.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減小 C.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答案:A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浮沉條件的應用 1.密度計 2.鹽水選種 3.潛水艇 4.熱氣球 第三課時 浮力和壓強綜合計算(習題課) 教學過程 題型一 浮力的四種計算方法 1.稱重法測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 3.根據(jù)物體的狀態(tài)計算(懸浮或者漂浮):(平衡力)。 4.壓力差法:。 例1 如圖所示,當?shù)踉趶椈蓽y力計下的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0 N;當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為物體體積的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5 N。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物體將其緩慢地放入水中(容器足夠大,水足夠多),則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 ) A.9.0 N B.8.5 N C.8.0 N D.7.5 N 解析:本題考查浮力公式和密度公式的應用,難度較大。根據(jù)題意得…①,…②,①②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解得,,所以物體的密度為,則,物體漂浮,。 答案:C 例2 (2019 濟寧)小明用同一物體進行了以下實驗。實驗中,保持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圖中信息,求:(g取10N/kg) (1)物體的質(zhì)量; (2)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某液體的密度。 解析:(1)由左邊圖可知物體重力,利用求其質(zhì)量。 (2)由左邊、中間兩圖(稱重法測浮力)得出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即物體的體積;由中間、右邊兩圖(稱重法測浮力)得出物體浸沒在某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某液體的密度。 解:(1)由圖可知,物體的重力, 物體的質(zhì)量; (2)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故, 由,解得, 當物體全部浸沒在某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 , 則某液體的密度:。 【跟蹤訓練】 1.(2019 眉山)有甲、乙兩個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滿酒精,乙溢水杯盛滿某種液體,將一個不吸水的小球輕輕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浸沒在酒精中,溢出酒精的質(zhì)量是80g;將小球從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輕輕放入乙溢水杯中,溢出液體的質(zhì)量是80g,小球露出液面體積與浸入液體中體積之比為。已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小球靜止于甲溢水杯的底部 B.小球的體積是 C.液體的密度是 D.小球的密度是 2.小明同學對一個金屬塊進行了兩次測量:第一次如圖甲所示,用細線系住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2.7 N。第二次如圖乙所示,讓金屬塊浸沒在盛水的杯子中,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1.7 N。(g取10 N/kg) 甲 乙 (1)求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屬塊的體積。 (3)通過進一步計算,結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屬的密度”,說明金屬塊是何種金屬。 金銅鐵鋁解:(1) (2)因為金屬塊浸沒水中,所以 (3)由 查密度表可知:此金屬塊是鋁。 題型二 浮沉條件的應用 1.比較重力和浮力的關系判斷浮沉 (1) 上浮(上浮后最終漂浮) (2) 下沉] (3) 懸浮或漂浮 2.根據(jù)密度大小比較判斷沉浮 (1) 上浮(上浮后最終漂浮) (2) 下沉 (3) 懸浮 3.應用 (1)密度計:密度計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計的重力。 (2)潛水艇原理:改變潛水艇的總重力。 (3)熱氣球原理:改變氣袋內(nèi)氣體的密度。 例3 (2019 福建)如圖所示,氣球下面用細線懸掛一石塊,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已知石塊與氣球的總重力為,則氣球受到的浮力________(選填“”“”或“”);若水溫升高,石塊將__________(選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懸浮”)。 解析:氣球和石塊整體懸浮,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可以判斷,所以;水溫升高,氣體膨脹,氣球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浮力也會變大,導致整體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石塊會上浮。 答案:< 上浮 例4 (2019·蘇州)201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在黃海舉行。 (1)兩并排行駛的艦艇編隊間距較遠(如圖所示),這是因為若靠得過近,彼此間海水流速會很大,導致壓強很______,壓力差會使艦艇發(fā)生碰撞; (2)在儀式上,我國研制的新型核潛艇浮出水面接受檢閱,它是通過減小所受______(選填“重力”或“浮力”)實現(xiàn)上浮的; (3)901綜合補給艦也一起亮相,該艦的滿載排水量約為40000t,它滿載時所受的浮力約為______N。(g取10N/kg) 解析:(1)流體的流速越大,流體的壓強越小;若兩并排行駛的艦艇靠得過近,彼此間海水流速會很大,導致艦艇間的壓強很小,向內(nèi)的壓力差會使艦艇發(fā)生碰撞,所以兩并排行駛的艦艇編隊間距較遠。 (2)核潛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完成上浮或下潛的;當核潛艇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減小自身的重力,浮力大于重力,核潛艇上浮到水面接受檢閱。 (3)該艦滿載時排開水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它滿載時所受的浮力:。 答案:(1)小 (2)重力 (3) 【跟蹤訓練】 1.(2019·宜昌)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某次執(zhí)行任務時它的質(zhì)量為38t,當它停在水面上時,排開水的體積是_38_受到的浮力為。(g=10N/kg,) 2.一物體的質(zhì)量為90 g、體積為100 。現(xiàn)將它浸沒在水中,物體所受的浮力為_1_N;松手后,物體將會__上浮___(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最終靜止時物體排開水的質(zhì)量為__90__g。(g取10 N/kg,) 3.(2019·武威)2018年4月20日,我國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下潛(如圖所示)。潛水器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假定海水的密度不變),受到的浮力_不變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潛水器下表面受到的壓強_變大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題型三 利用浮力測密度 1.稱重法測密度 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出物體的重力為G;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則物體質(zhì)量為,物體受到的浮力為,物體體積為 ,物體的密度表達式為。 此法是借助常見液體——水來測密度大于水的物體的密度。 2.測量漂浮物和懸浮物的密度 用量筒測出漂浮物完全浸入水中的體積(用針壓法),再測出其自然漂浮在水面時的排水體積,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排開水的重力)為,物體質(zhì)量為,由密度計算公式 ,可求物體密度為。 懸浮在水中的物體由于,根據(jù)物體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推得物體的密度跟水的密度相同,即在液體中懸浮的物體的平均密度與排開的液體的密度相同。 例5 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圓柱體、幾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鹽水)測量了鹽水的密度,其裝置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g取10 N/kg) 甲 乙 丙 丁 戊 (1)由圖甲和圖丁可知,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圓柱體的體積是________。 (2)利用圖示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鹽水的密度是。 解析:(1)由圖甲、丁所示實驗可知,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由得圓柱體的體積:。 (2)由圖甲、戊所示實驗可知,圓柱體浸沒在鹽水中所受浮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則鹽水的密度:。 答案:(1)4 (2) 例6 下面是張超同學利用量筒和水測量橡皮泥密度的實驗過程及分析,圖是整個實驗的操作情景,請完成下列填空。 (1)在量筒中裝適量的水,讀出水面對應的刻度值=________。 (2)把橡皮泥捏成碗狀,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根據(jù)漂浮條件可求出橡皮泥的質(zhì)量:m=________。 (3)再把橡皮泥團成球放入量筒使之沉入水底,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 (4)利用密度計算公式可計算出橡皮泥的密度為________。 解析:(1)量筒每一個大格代表10 mL,每一個小格代表1 mL,水面對應的刻度值。 (2)橡皮泥漂浮在水面時對應的刻度值,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排開水的體積為,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重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所以橡皮泥的質(zhì)量等于排開水的質(zhì)量,故。 (4)把橡皮泥團成球浸沒在水中,水面對應的刻度值為。橡皮泥的體積為,所以橡皮泥的密度為。 答案:(1)50 mL (2)14 g (4) 【跟蹤訓練】 1.如圖所示是物體浸入水中前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由此可知水對物體的浮力是__1__N,物體的密度是。 2.小婷利用刻度尺、小鐵釘、圓柱形容器和適量的水測量一個小木塊的密度。如圖所示的三個圖是小婷正確測量過程的示意圖,圖中、、分別是圓柱形容器中水面所對應的深度。已知水的密度為,請利用圖中測量出的物理量和寫出小木塊密度的表達式:_____。 甲 乙 丙 3.小東同學想測出液體B的密度,他手邊只有:一個彈簧測力計、一根細線、一個小石塊、兩個燒杯和足量的水。小東同學根據(jù)這些器材設計出了下面的實驗步驟,但不完整。請你將小東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1)用細線系住小石塊,將適量的水與液體B分別倒入兩個燒杯中。 (2)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所受的重力G。 (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在液體B中受到的拉力。 請根據(jù)小東測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體B的密度= 。 題型四 壓強、浮力、密度的綜合 例7 (2019 德州)小強做雞蛋在鹽水中懸浮的實驗時,先配制了半杯濃鹽水并將雞蛋放入杯中,靜止時如圖甲所示,然后逐漸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如圖乙所示。在逐漸向杯中添加清水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甲 乙 A.雞蛋受到的浮力不變 B.鹽水的密度變小 C.鹽水對燒杯底的壓強逐漸變小 D.鹽水對燒杯底的壓力逐漸變大 解析:雞蛋由漂浮到懸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雞蛋的重力,故雞蛋受到的浮力不變,故A正確;雞蛋剛好漂浮在一杯鹽水中,此時浮力等于重力,雞蛋的密度小于鹽水的密度,現(xiàn)在往杯中加入適量清水(未溢出),鹽水的密度變小,故B正確;現(xiàn)在往杯中加入適量清水(未溢出),鹽水對燒杯底的壓力增大,液體對燒杯底的壓強增大,故C錯誤,D正確。 答案:C 例8 (2019 廣東)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底部放有一個邊長為10cm、密度為的正方體物塊,如圖甲所示,此時物塊對容器底的壓強 為_______Pa,當逐漸向容器內(nèi)倒入某種液體(物塊與容器底未緊密接觸,液體未溢出),記錄物塊所受浮力與容器內(nèi)液體的深度h關系如圖乙所示,則液體密度為_______;當h=10cm時,物塊處于______(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狀態(tài)。(g取10N/kg) 甲 乙 解析:正方體物塊的體積:, 由可得,正方體物塊的質(zhì)量: , 正方體物塊的重力: , 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此時物塊對容器底的壓強: ; 由圖可知,容器內(nèi)液體的深度為9cm時,正方體物塊受到的浮力為9N, 正方體物塊排開液體的體積: , 由可得,液體的密度: ; 由圖可知,容器內(nèi)液體的深度大于9cm后正方體物塊受到的浮力不變, 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物塊沒有浸沒(), 所以,當h=10cm時,物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 答案:900 漂浮 例9 (2019 自貢)如圖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zhì)彈簧,彈簧上端連有一邊長為0.1m的正方體物塊A,當容器中水的深度為30cm時,物塊A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彈簧恰好處于自然伸長狀態(tài)(已知,g取10N/kg)。求: (1)物塊A受到的浮力; (2)物塊A的密度; (3)往容器緩慢加水,至物塊A剛好浸沒水中,立即停止加水,彈簧伸長了3cm,此時彈簧對物塊A的作用力F。 解:(1)物塊A體積為, 則, 物塊A受到的浮力: ; (2)彈簧恰好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沒有發(fā)生形變,,,物塊A的密度; (3)物塊A剛好浸沒水中,彈簧的彈力: 。 【跟蹤訓練】 1.(2019 鄂州)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將A、B、C三個體積相同的正方體分別放入容器內(nèi),待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甲 乙 丙 A.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 B.三個物體的密度大小關系為 C.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力大小關系為 D.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小關系為 2.(2019·達州)將密度為、體積為V的冰塊放入盛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容器中(無水溢出),冰塊靜止時露出水面的體積= V,當冰塊完全熔化后(總質(zhì)量不變)容器中的水面將不變(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2019·銅仁)如圖所示,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的水深h=20cm。某同學將一個實心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在空氣中稱得物體的重力G=7.9N,再將物體緩慢浸沒在容器的水中,物體靜止時與容器沒有接觸,且容器中的水沒有溢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6.9N。(g取10N/kg)求: (1)物體放入水中之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2)物體浸沒時受到水的浮力; (3)物體的密度。 解:(1) (2) (3) 當堂達標 1.(2019·北京)如圖所示,裝有水的容器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體物塊M懸浮在水中,其上表面與水面平行,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于M受到的浮力 B.M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受到的重力大小 C.M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大于M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D.M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和M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B 2.(2019 江西)“遠征號”潛水艇在南海執(zhí)行任務,根據(jù)任務的要求,潛水艇需要在不同深度處懸浮,若海水密度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潛水艇排開海水的體積相等 B.潛水艇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C.潛水艇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D.潛水艇所受的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 答案:B 3.(2019 成都)將一枚重為0.5N的雞蛋放入一杯均勻鹽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然后向杯子里加入一些清水,則( ) A.雞蛋會下沉 B.雞蛋的重力增加 C.雞蛋所受浮力變大 D.雞蛋所受浮力為0.5N 答案:A 4.將同一密度計放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中,靜止后如圖甲、乙所示,則( ) A.甲液體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大 B.乙液體密度大 C.乙液體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大 D.甲液體密度大 答案:D 5.(2019 威海)(多選)一個質(zhì)量為80g的圓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內(nèi)裝10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再將玻璃瓶分別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種未知液體的容器中,靜止后,瓶內(nèi)、瓶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圖乙和圖丙所示(,,瓶壁厚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A.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未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B.玻璃瓶底的面積為 C.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D.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4.8N 答案:CD 6.為測出某小玻璃瓶的密度,小華同學利用該小玻璃瓶、一個量筒和適量的水,做了如下實驗: 甲 乙 (1)在量筒內(nèi)倒入的水; (2)如圖甲所示,讓小瓶口朝上(瓶內(nèi)無水)漂浮在量筒內(nèi)的水面上; (3)如圖乙所示,再讓小瓶口朝下(讓量筒里的水充滿瓶內(nèi))沉沒水中; (4)計算玻璃瓶的密度為ρ=____。 答案: 7.為了測量一小塊礦石的密度,小麗利用彈簧測力計、水和一段細線進行了如下實驗: 甲 乙 (1)將小礦石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如圖甲所示),當小礦石________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8 N。 (2)將礦石________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如圖乙所示),則F=________N。 (3)礦石所受的浮力=________N。 (4)礦石的密度ρ=________。(g取10 N/kg) 答案:(1)靜止 (2)浸沒 2.8 (3)2 (4)2.4 解析:, , 。 8.(2019 廣東)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如圖甲所示,依次將體積為100的物體緩緩浸入某液體中(液體未溢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物體的下表面浸入液體中的深度h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g取10N/kg) 甲 乙 A B C D 丙 (1)分析圖乙發(fā)現(xiàn),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后,測力計示數(shù)不再變化,說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_______(選填“物體體積”或“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2)物體密度為______,若把該物體直接放入此液體中,靜止時物體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為______N。 (3)當h=4cm時,物體受到浮力為_____N,下表面所受壓強為_____Pa;整個過程,物體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強p與其浸入液體中深度h的關系圖象應該是圖丙中的____。 (4)將容器中液體更換為水,發(fā)現(xiàn)當物體浸沒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于浸沒在原來液體中時的示數(shù),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還與____有關。 答案:(1)排開液體體積 (2)5 3.9 (3)1.1 440 B (4)液體密度 解析:(1)物體A浸沒在水中之前,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越小,浮力越大,當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說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有關。 (2)由圖乙可知,h=0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重力,故G=5N; 物體的質(zhì)量:, 物體的密度:; 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故,; 若把該物體直接放入此液體中,靜止時物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所以容器底的支持力。 (3)當h=4cm時,物體受到浮力為:; 根據(jù)可得,液體的密度為: 下表面所受壓強:; 根據(jù)可知,物體A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強p隨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大而增大,且p與h成正比,選項中B符合。 (4)將容器中液體更換為水,發(fā)現(xiàn)當物體浸沒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于浸沒在原來液體中時的示數(shù),根據(jù)可知浮力減小,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9.(2019·聊城)如圖所示,一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裝有0.2m深的水,(,g取10N/kg)求: (1)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2)如果將體積為200、密度為的木塊放入水中,待木塊靜止后,浸在水中的體積有多大? (3)取出木塊,再將體積為100、重1.8N的一塊固體放入水中,當固體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容器底部對它的支持力有多大? 解:(1)水的深度h=0.2m,則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 ; (2)木塊的質(zhì)量: , 木塊所受重力:, 由于,所以,木塊在水中靜止后處于漂浮狀態(tài); 則, 由可得排開水的體積(浸在水中的體積): 。 (3)當固體浸沒在水中時,其排開水的體積: , 則固體受到的浮力: , 即,所以固體在水中靜止時沉在容器底部, 則容器底部對它的支持力:。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