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粵滬版中學物理八年級下第六章第6節 教學詳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粵滬版中學物理八年級下第六章第6節 教學詳案

資源簡介

第6節 探究滑輪的作用
設計說明 本節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滑輪是繼上一節“杠桿”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滑輪實質上是杠桿的變形,可以通過杠桿平衡條件來分析,同時滑輪也是以后學習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的基礎。通過對滑輪特點的理論分析,再次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節課的基本思路是: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升國旗”入手,引出生活中的問題“如何將水桶提高到需要的高度?”,通過此情景引發學生學習滑輪構造和組裝滑輪提升重物的興趣,得出滑輪的兩種工作情況;通過學生體驗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時是否省力,引出對兩種滑輪使用特點的探究;通過分享和交流實驗結論的過程,引導學生發現結果的不同點并引入對兩種滑輪工作原理的探討;最后通過情景“殘奧會的點火儀式”使學生感悟到物理知識的妙用,體驗殘奧會運動員堅忍不拔的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定滑輪和動滑輪及其特點,能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對滑輪進行理論分析。 2.知道使用滑輪組時拉力與物重的關系,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觀察和理論分析,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和實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樹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教學難點 滑輪的實質(尤其是動滑輪)和判定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解法、討論法、分析法、啟發誘導、活動體驗。 教具、學具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課件、支架、滑輪(2個)、細繩(兩端拴有小鐵絲鉤)、鉤碼、測力計。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我們參加升旗儀式時,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繩子,國旗就徐徐升起了。你知道旗桿頂端有一個什么器件幫助把旗升上去的嗎?你了解它的作用與實質嗎?你還能舉出它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學習《第6節 探究滑輪的作用》的相關知識。 講授新課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活動體驗 (1)以2-4人為一組進行活動,觀察滑輪的實物,通過交流觀察情況,歸納得出滑輪的結構。 觀察滑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滑輪主要由幾部分組成?輪子周邊的槽有什么作用?輪子是繞著什么轉動的? (2)用滑輪、細線、鐵架臺等設計兩種實驗方案,利用滑輪把鉤碼提起來,并畫出實驗裝置的示意圖。 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有些學生可能不會纏繞繩子,可以啟發學生:繩子是要裝在輪子的槽中的,繩子的兩端應分別連接什么?鉤碼如何懸掛?這些都是學生實際操作中容易遇到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互相交流自主解決,同時教師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 2.師生總結 (1)滑輪: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繞軸轉動的小輪。 (2)分類:定滑輪和動滑輪 定滑輪:使用時,其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動滑輪: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二、探究兩類滑輪的作用 1.提出問題 根據前面的“活動1”,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提起同一個物體,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 2.活動體驗 可以讓學生先直接用手拉,感覺兩次拉力的大小,然后再給各小組發彈簧測力計,進行活動2和活動3。 活動2探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好處,活動3從理論上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 活動2A可讓學生先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去操作。并畫出圖中三種方向的拉力示意圖。 實驗次數鉤碼的重力G/N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N123
學生實驗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拉動鉤碼時用力要均勻,使鉤碼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 通過對數據的比較、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這時,可提出問題:使用定滑輪不省力,為什么我們還要使用它呢?讓學生舉例說明。最后,教師指出:在許多情況下,為了改變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輪,可給人們帶來方便。 活動B可參照活動A的方法,讓學生先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去操作。這里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一定要豎直向上拉,不要斜拉。 由于動滑輪本身的重力會影響實驗結果,所以應選用輕質的滑輪,鉤碼應盡量重些(當然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活動B還可以進行如下擴展: (1)把鉤碼掛在滑輪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二者的重力之和。 (2)再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將該滑輪吊起(如圖所示),并使裝置保持靜止。觀察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總重力的關系。 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探究結束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好處?如何在實際使用中靈活選擇它們?也可以增加一個練習:人站在岸上,想借助樹樁,用一根繩和一個滑輪,把船拉到岸上,可有幾種方法?用圖表示出來。 關于活動3“使用滑輪的理論分析”,可首先向學生指出:滑輪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因此它們也是一種杠桿,同樣有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 為了幫助學生從定滑輪抽象出杠桿模型,教學中可結合課件展示(參照下圖),讓學生邊觀察動畫,邊操作實物轉動滑輪,尋找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并作出動力和阻力的示意圖,分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不難看出,定滑輪的支點在軸心,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輪的半徑。再引導學生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因為L1=L2,所以F1=F2.由此可以得出:定滑輪實質是個變形的等臂杠桿,不能省力。然后請學生根據以上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也不變。 對于動滑輪,也可參照上述方法,結合課件展示(參照下圖),讓學生觀察實物。動滑輪在上升過程中,繞著輪滑邊緣O點轉動,所以O點就是動滑輪的支點。可以向學生指出:當動滑輪運動時,O點的位置也在變化,所以動滑輪的支點實際上是瞬時支點。明確了動滑輪的支點在哪里,對“動滑輪相當于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就不難理解了。并引導學生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為什么動滑輪平衡時,可以省一半的力。 最后啟發學生討論:探究實驗的數據與理論分析有些偏差,原因是什么?(由于摩擦及動滑輪的自身重力的影響。) 3.師生總結 (1)定滑輪的作用: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 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等于物重G。 (2)動滑輪的作用: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拉力F等于物重G的二分之一。 三、滑輪組 綜合前面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輪組: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如果我們既想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辦法? “活動4”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練習組裝簡單的滑輪組;二是探究滑輪組在工作時的省力情況。 (1)提出問題 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合起來提升重物,你能設計出多少種方法?每種方法分別能省多少力? (2)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繩子的固定端與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們繩子的繞法是設計實驗的關鍵。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科學地設計,實在設計不出來的話,可以參考教材進行實驗。然后讓學生交流設計的方案,并給予鼓勵。 讓學生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導學生觀察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再次提醒學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強合作。 (3)分析論證與實驗結論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可以得出結論:使用滑輪組吊重物時,若動滑輪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被幾股繩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F=G。 (4)拓展與提高 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還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①通過觀察,你認為滑輪組省力的多少取決于什么? ②若不計摩擦但考慮動滑輪重,則拉力與物重、動滑輪的重之間有什么關系? ③觀察如圖所示的情景,你認為這可能嗎?理由是什么? 學完這部分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進行對比總結。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定義實質特點
在本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信息瀏覽”介紹輪軸和簡單機械的組合,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等媒體資料介紹我國古代對簡單機械的利用情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課堂小結 一、定滑輪 1.定義:使用時,其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 3.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 二、動滑輪 1.定義:使用時,滑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2.特點:可以省力,但不改變拉力的方向。 3.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 三、滑輪組 1.定義: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 2.特點: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 3.公式:;。 4.滑輪組的繞線原則 (1)“奇動、偶定”原則; (2)“由內到外”繞線原則。 當堂達標 1.學校升國旗的旗桿頂上有一個滑輪,升旗時往下拉動繩子,國旗就會上升。關于這個滑輪,下列說正確的是( ) A.這是一個動滑輪,可省力 B.這是一個定滑輪,可省力 C.這是一個動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D.這是一個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答案:D 2.如圖是滑輪的兩種用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是動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B.乙是動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答案:B 3.某同學研究定滑輪的特點,他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果,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比較(A)、(B)兩圖可知: ; 比較(B)、(C)、(D)三圖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4.動滑輪下面掛一個20kg的物體(如圖6-40),掛物體的鉤子承受 N的力,拉繩子的力F為 N(動滑輪的重不計,g取10N/Kg)。 答案:200 100 5.如圖所示表示三種不同的滑輪組,用它們提起重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 ,F2= ,F3= (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和摩擦)。 答案:G/3 G/4 G/5 6.如圖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為220N的泥桶,動滑輪重為2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若工人將繩子勻速向上拉6m,則泥桶上升 m,手拉繩子的力為 N。 答案:2 80 7.如圖所示有兩個滑輪,請設計一個最省力的滑輪組將陷在泥中的汽車拉出來。 答案:如圖所示 8.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A沿水平面以l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5N,若不計動滑輪、繩子、彈簧測力計的重力和動滑輪的摩擦,求: (1)物體A與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大? (2)拉力F在2s內移動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10N 4m 板書設計 第6節 探究滑輪的作用 一、定滑輪 1.定義:使用時,其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 3.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 二、動滑輪 1.定義:使用時,滑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2.特點:可以省力,但不改變拉力的方向。 3.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 三、滑輪組 1.定義: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 2.特點: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 3.公式:;。 4.滑輪組的繞線原則 (1)“奇動、偶定”原則; (2)“由內到外”繞線原則。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夏河县| 金阳县| 武定县| 合作市| 雷山县| 内乡县| 宕昌县| 赤城县| 洪雅县| 桃园市| 大竹县| 邵东县| 获嘉县| 砚山县| 商都县| 芒康县| 包头市| 石嘴山市| 民权县| 宾阳县| 南陵县| 波密县| 东丽区| 昔阳县| 前郭尔| 元阳县| 安化县| 龙州县| 辉县市| 绥中县| 大连市| 庆阳市| 达州市| 车致| 丘北县| 津南区| 乌审旗| 绥芬河市| 洞口县|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