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力第1節 力設計說明本節是為了讓學生建立“力”的初步概念,了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作用。在教學中多設計聯系生活實際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體驗、觀察,感知力的存在,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歸納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三要素等,并讓學生體驗1 N的力的大小,加深對力的認識。再在力的基礎上,體驗觀察力的作用效果,并分類歸納,加深理解。關于力的示意圖的教學,應該重點講解如何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的三要素,通過具體作圖教給學生力的示意圖的作圖方法,并輔以一定的練習。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通過教材的“想想做做”等通過物體受力過程的體驗使學生認識到力的相互作用。教學目標1.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能通過生活實例,歸納總結出這一概念,并能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能正確讀寫力的符號和單位。2.認識力的作用效果。能通過實驗和生活體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釋生活中一些力的現象。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過實驗和對生活體驗的分析、歸納,了解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4.會畫力的示意圖,并能根據力的示意圖判斷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2.難點: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具學生用:每組橡皮泥1塊、彈簧一根、磁體2個、小車2輛、小氣球1個。教師用:小鐵球、磁體、旱冰鞋,另有電化教學器材、教學光盤,兩個雞蛋、一包方便面。教學過程回顧思考1.小學自然課中學過“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互________,異名磁極相互________。2.物體沿著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3.用頭頂球時,頭會感到________;劃船時,船槳向________劃水,船就前進。導入新課1.多媒體導入多媒體畫面1:多媒體上展示小樹被風吹后彎曲的畫面。教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樹干的形狀是否發生變化方面進行回答。教師:為什么小樹會被吹彎了腰?引導學生分析:風吹到小樹上時,會對小樹產生什么作用?多媒體畫面2:舉重運動員挺舉的畫面。教師:舉重運動員挺舉瞬間手臂肌肉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分析:運動員舉重時,身體的肌肉會感到怎樣?運動員對杠鈴產生什么作用?教師:這兩個畫面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實在在有“力”的存在,你還能列舉生活中有力的存在的例子嗎?引導學生從生活、生產、體育運動等方面舉例。教師:同學們列舉了這么多力,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么多的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有“力”作用于物體后能產生怎樣的效果呢?力的作用效果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呢?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共同來探討這幾個問題。多媒體畫面3:讓學生觀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之一‘押加’”和錄制的學生體育課上的拔河比賽。教師:在這兩種比賽中,都是通過用“力”拉動,以決勝負,也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講的力。那么在物理學中提到的力到底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任務。2.游戲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先做一個游戲,兩人一組,扳手腕。學生:自由搭配,兩人一組,做扳手腕活動。教師:贏的一方請站起來,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同學有什么特征呢?學生:身體壯。教師:在生活中,我們說一個人比較壯,側面反映了這個人的一個什么特征?學生:“勁”大(有的說“力氣”大)。教師:生活中我們所說的“勁”大或“力氣”大,實質上就是我們物理上將要學習的力,那么在物理學中力到底是什么呢?學完這節課,大家就明白了。進行新課探究點一 什么是力1.展示并羅列現象用圖展示日常生活、體育運動以及工農業生產中與力有關的現象。(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打右手,人推車……(學生舉例)(2)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員踢球,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排球運動員扣球……(學生舉例)同學們,這些例子中,是誰對誰有力的作用呢?(引導學生答出:人對物體有力的作用)問:人對物體有力的作用,物體對物體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繼續展示:(3)工農業生產中:拖車拉汽車,起重機吊起貨物……(學生舉例)2.分析下列羅列的現象物體 作用 物體人 推 車運動員 踢 球拖車 拉 汽車物體 作用 物體起重機 吊 貨物磁鐵 吸引 鐵釘3.歸納總結歸納以上現象存在的共同點:物體—作用—物體。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推、拉、擠、壓、打擊、吸引、舉、排斥等都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表述。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組織學生討論:①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會產生力的作用嗎?②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會產生力的作用嗎?③只有一個物體能產生力的作用嗎?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4.提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概念一個力必然聯系著兩個物體,對一個力來說,一定有施力物體,也一定有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相對而言的,其判斷是由研究對象決定的。回答下面的問題:(1)用手提水桶時,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受力物體是什么?(2)用腳踢球時,腳對球施加了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受力物體是什么?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頁最后一段,了解力的符號、力的單位及其符號。6.讓學生感受1 N的力讓學生感受用手托起兩個雞蛋的力是1 N,感受托起一包方便面的力大約為1 N。例1 在學習了力的知識后,小華同學作了如下歸納,你認為錯誤的是( )A.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B.力的產生至少涉及兩個物體C.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兩個物體不接觸,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解析: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談不上力,故A、B選項正確;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如果沒有發生相互作用,這時就沒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鐵吸引鐵釘),故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 答案:C探究點二 力的作用效果1.學生分組實驗(1)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狀怎樣了?(2)用力拉、壓彈簧,彈簧的形狀怎樣了?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使物體發生形變。提出問題:除此之外,力還有其他作用效果嗎?2.教師演示實驗教師進行教材第3頁圖7.1-2所示的演示實驗。教師:在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小鐵球的運動速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速度變大。在圖乙所示的實驗中,小鐵球的運動方向怎樣了?學生:運動方向發生了變化。3.分組討論:閱讀教材第3頁最后一段,思考: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哪幾個方面?什么叫做運動狀態的改變?力的另一個作用效果是什么?4.引導歸納: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運動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就叫做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可見,力的另一個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綜上所述: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2 (2019·山東德州中考改編)某同學按壓氣球,氣球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用手輕輕一托,氣球就向上飛走,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解析:氣球變癟,形狀發生了變化,氣球向上飛走了,說明力使其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答案:形狀 運動狀態探究點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1.創設情景:讓一個力量大的同學在門軸處向關門方向用力推門,同時讓一個力量小的同學在門把手處向關門方向用力推門,看哪個同學用力的效果明顯。教師:可以看出,力量小的同學推門的效果比力量大的同學明顯,那么,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2.學生分組實驗(1)在課桌同一位置分別用較小的力和較大的力向同一方向推課桌,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2)在課桌同一位置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向前推、向上提課桌,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3)在課桌不同位置用同樣大小的力向同一方向推課桌,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由以上實驗可知,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把這些因素叫做什么?3.引導歸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4.閱讀教材第4頁倒數第二段,思考:在力學中,怎樣表示一個力?作圖時應注意哪些問題?5.引導歸納:力學中,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一個力,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作力的示意圖時要注意,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其線段應該越長;在箭頭旁邊應標明這個力的符號;已知力的大小時,還應該標明該力的大小。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3 (2019·江蘇無錫中考改編)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拉動木塊,請畫出拉力的示意圖。解析:首先確定拉力的受力物體(木塊)再畫出力的作用點。在木塊與繩相接觸的點(或木塊的中心)。然后沿繩的方向,水平向右畫出一線段,最后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并在箭頭旁邊標出力的符號。答案:如圖所示。點撥:畫力的示意圖小口訣:一定點(力的作用點),二畫線(沿力的方向),線段末端畫尖尖(表示力的方向的箭頭),數值單位標尖邊。探究點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創設情景:由生活中的經驗可知,用手提一桶水時,會感到水桶也向下拉手;用力拍桌子時(讓學生做一下),手也會感到疼。為什么我們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時,自己也會有受力的感覺呢?2.學生分組實驗(1)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把兩塊條形磁體固定在小車上,讓它們的同名磁極相對,將兩個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靠近。要求學生進行以下三個實驗并注意觀察三個實驗中的現象。①按住磁體A,釋放磁體B。②按住磁體B,釋放磁體A。③同時釋放兩個磁體。引導歸納:上述實驗說明,磁體A對磁體B施加排斥力的同時,磁體B對磁體A也施加排斥力。(2)手壓筆尖實驗:讓學生用手壓鉛筆筆尖,問問學生的感受,分析原因。引導歸納:手壓筆尖時,手對筆尖施力,同時筆尖也對手施力,因此,手會感到疼。3.歸納總結:一個物體在對其他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也要受到其他物體對它施加的力,因此,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題講解:(學生先練習,若有問題,教師補充講解)例4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圖中能生動地體現此規律的圖是( )解析:A選項中的足球在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發生改變;B、C選項中的竹條和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形狀發生改變;D選項中站在滑板上的人用力推墻,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給他的力使他遠離墻向后運動,故選項D正確。 答案:D例5 游泳時小濤向后劃水以獲得向前的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到達終點時,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運動,這表明作用力改變了他的________。解析:游泳時小濤向后劃水以獲得向前的力,是由于手給水一個向后的作用力,水會給手一個向前的力,說明手和水之間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到達終點時,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運動,這表明作用力改變了他的運動狀態。答案:相互的 運動狀態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對力的一些基本知識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力、力的單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怎么畫,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為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請完成“當堂達標”測試題。當堂達標1.托起下列哪一個物體所用的力最接近1 N( )A.一袋方便面 B.一張學生用的板凳C.一枚大頭針 D.一塊磚2.小球向左運動與彈簧接觸后,經歷了如圖甲、乙所示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C.彈開過程不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整個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3.(2019·四川樂山中考改編)小紅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墻,會被墻向左推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先對墻施加了推力,然后墻再對人施加推力B.墻對人的推力大于人對墻的推力C.墻對人的推力小于人對墻的推力D.人對墻的推力與墻對人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4.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間要有力的作用,必須相互接觸B.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C.用手拉彈簧時,手對彈簧有作用力,彈簧對手沒有作用力D.受力物體,必然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2020·湖南邵陽中考)校園內不允許追逐打鬧,小黃不遵守校規,在追逐打鬧過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顆牙,自己額頭也腫了,下列相關力學知識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關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接觸的兩物體間一定能產生力D.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6.(2020·海南中考)如圖所示,運動員射箭時,弦被手拉彎,說明力使物體發生了________;手拉彎了弦的同時,弦也勒疼了手,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7.如圖所示,懸掛在天花板下的電燈處于靜止狀態。畫出電燈受到的拉力示意圖。布置作業教材第5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至4題。板書設計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參考答案1.A 解析:托起兩個雞蛋用的力約為1 N,可把四個選項中的物體與雞蛋比較,會發現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約是1 N,故A選項正確。2.C 解析:壓縮過程中彈簧受到小球向左的推力作用,彈簧長度變短,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球受到彈簧向右的推力,使小球的速度變小,所以此過程也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故A、B選項正確;彈開過程小球受到彈簧向右的推力作用,使小球的形狀發生了微小形變,所以此過程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C選項錯誤;整個過程中,小球開始向左運動,受到彈簧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使小球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所以此實驗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故D選項正確。3.D 解析:人對墻施加的推力和墻對人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這對相互作用力同時產生,大小相等,故D正確。4.D 解析:兩個物體間是否產生力,看兩個物體間是否發生相互作用,還可以從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斷,如磁鐵與鐵棒之間不接觸,當相互靠近時也會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故A選項錯誤。當物體受到某個力時,一定會有相應的另一物體存在,如果找不到這個力的施力物體,則表明這個力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故B選項錯誤。用手拉彈簧,由于手與彈簧之間相互發生了力的作用,故手也受到彈簧的拉力,故C選項錯誤。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故D選項正確。5.B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決定,A錯誤;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黃在追逐打鬧過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顆牙,自己額頭也腫了,B正確;接觸的兩物體間不一定能產生力,如果接觸的兩物體間沒有相互擠壓,則它們之間沒有力的作用,C錯誤;題中的情景體現了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力作用的相互性,與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D錯誤。6.形變 相互7.如圖所示。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