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授課時間年級 授課教師課題 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課標要求 探究并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教學 目標 物理觀念: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科學思維:經歷探究過程,提升對證據的分析和論證能力。 科學探究:通過探究活動,體會實驗探究活動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科學態度和責任: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的意識,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 分析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八年級物理第五章第三節,是第五章的中心內容,它既是第一節《透鏡》和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知識的延伸和升華,同時它又是第四節《眼睛和眼鏡》和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理論基礎,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本節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二課時主要通過光路圖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一個較完整的探究實驗,也是本章的重點。通過學習,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并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而且要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升學生對證據的分析和論證能力。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猜想,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并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最后得出分析相應的實際應用。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已經學習過透鏡和生活中的透鏡兩節內容,掌握了凸透鏡的基本知識,也明白凸透鏡在不同情況下成像性質不同。本節課接著成像性質不同的影響因素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 在前面的教學中已培養了學生猜想能力與實驗設計能力,可以完成本次實驗的表格設計,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及動手能力。但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能力和論證能力方面還有欠缺,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實驗數據和總結實驗規律,并培養學生的論證分析能力。重點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難點 實驗探究、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方法 講授法 實驗探究法教學過程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視頻及圖片】 【提出問題】 1、像的特點有什么不同?如何拍出這樣的照片? 2、說明了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提出實驗問題及相應的猜想。 觀看圖片,進入情景。引導學生猜想影響凸透鏡成像性質的原因。學習新課: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提出問題】凸透鏡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跟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假設】 ①可能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有關。 ②可能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 我們今天主要來探究物距對凸透鏡成像的影響。 【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F光源、光屏等。 ①光具座: ②透鏡: ③光屏的作用: (2)設計數據記錄表格 凸透鏡的焦距f= 實驗 次數物距 u/cm物距與焦距 的關系像的性質像距 v/cm像距與焦距 的關系正倒大小虛實12345【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在光具座上放置F光源、凸透鏡、光屏時,透鏡放在光具座標尺中央。 調整凸透鏡、F光源、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為了使F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零刻線處,把F光源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F光源的像,觀察像的大小和正倒,同時讀出此時的物距u和像距v,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3)把F光源向透鏡移近,使物距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F光源的像,觀察像的正倒和大小,讀出物距u和像距v,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4)把F光源繼續向透鏡移近,使物距f2f倒立縮小實像2f>v>f2u=2f倒立等大實像v=2f3f2f4u=f不成像5u課堂練習: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例題1】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都是遵循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一說它們分別應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哪個規律,你是如何判斷的? 【例題2】(2021 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 (2)將蠟燭和光屏移動到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燭焰倒立、等大的實像,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 (3)改變蠟燭位置,移動光屏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例題3】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他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處,調節F光源的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①如圖所示,若此時他們想在實驗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燭焰的實像,光屏應在_________(選填“50~60cm”、“60~70cm”)范圍內移動; ②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F光源放在30cm刻度線處,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則會在光屏上看到燭焰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③他們想模擬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應在步驟②的基礎上將F光源向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同時調節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向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根據之前對圖片的分析完成實驗探究的第一二步,展開科學實驗探究。 了解實驗器材的作用,做好實驗準備。 設計實驗表格,記錄實驗數據。 進行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 收集學生展示的實驗數據,帶領學生分析得到凸透鏡成像規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能力和規律總結能力。 復習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際應用,體現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際意義。 進一步通過練習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課堂小結 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 次數物距與焦距 的關系像的性質像距與焦距 的關系運用正倒大小虛實1u>2f倒立縮小實像2f>v>f照相機2u=2f倒立等大實像v=2f測焦距3f2f投影儀4u=f不成像獲得平行光5u板書設計 第3節凸透鏡成像規律 一、提出問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正倒、虛實、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二、假設猜想:物距u 焦距f 三、設計實驗: 1、實驗儀器:光具座(帶刻度尺)、F光源、光屏、凸透鏡(f=5cm) 2、設計實驗表格: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五、實驗結論: 實驗 次數物距與焦距 的關系像的性質像距與焦距 的關系運用正倒大小虛實1u>2f倒立縮小實像2f>v>f照相機2u=2f倒立等大實像v=2f測焦距3f2f投影儀4u=f不成像獲得平行光5u六、交流討論作業 完成分層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