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整體)備課第 一 單元單元(主題) 第一單元 了解天氣 (一)指導思想 觀察、探究是人們對自然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基礎。小學生的科學探究主要是以系統的觀察為基礎,小學科學教育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觀察得越仔細,就越能發現和提出問題,越能引發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觀察、探究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良好方法,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二)理論依據 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突出創設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學習空間和充分的探究式學習機會;強調做中學和學中思,通過合作與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和想象力;重視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求善求美教育與求真教育的結合,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倫理精神和熱愛科學的品質?;谝陨侠碚撝?,在本單元中設計了觀察、設計、交流分享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和想象力。背景分析課標要求 本單元在《科學課程標準》中屬于核心概念10.“地球系統” 學習內容: 10.1 天氣和氣候。 內容要求: 10.1 天氣和氣候。 ①知道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②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學業要求: 能說出常見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變化的影響;能在教師指導下,識別不同天氣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口述、畫圖等方式,交流對天氣的觀察結果;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天氣變化表現出探究興趣,樂于表達和分享。 學生必做探究實踐活動: 1.觀察并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2.觀察和記錄一周內的天氣變化。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首次接觸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中與天氣和氣候相關的內容,也是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展長時間觀察和記錄的主要學習單元之一。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對觀察自然界的天氣現象產生興趣,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長期觀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鼓勵學生養成堅持觀察的習慣,培養堅持觀察的毅力。 本單元設計了3課,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天氣》、《天氣與生活》、《天氣早知道》三個課題,共需3課時完成。 第1課是《各種各樣的天氣》。通過觀察日常的天氣情況、生活中出現過的具體天氣現象,使學生認識到陰、晴、雨、雪、風等是自然界常見的天氣現象。雖然每種天氣現象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如晴天時陽光普照、萬里無云,雨天時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但是可以從一些共同的角度來描述天氣現象。根據這些描述天氣現象的角度,學生可以設計表示同天氣現象的符號,并嘗試用這些符號記錄一周的天氣現象。 第2課是《天氣與生活》。經過一周的仔細觀察,學生會發現天氣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也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接下來,引導學生回顧更長時間內的天氣變化情況,如冬季的暴雪、夏季的臺風、春季的細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描述在不同的天氣中人們都干些什么、哪些事情與天氣現象密切相關,并思考這些天氣變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課堂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天氣變化對動植物的生長和生活的影響。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學生將繼續記錄天氣的變化情況,同時觀察不同天氣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變化。 第3課是《天氣早知道》。鑒于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人們一定希望提前知道未來的天氣變化。本課中,學生要探索各種天氣預報的途徑。通過比較和簡單的分析,認識不同途徑獲得的天氣預報包含哪些方面的信息,學習通過天氣預報提供的信息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后通過查找資料、訪問長輩等方式,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而積累的一些天氣諺語。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他們還不能以純抽象的方式進行思維,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或者與動作有聯系的表象作為思維的基礎。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的借助操作給學生提供準確、豐富的感性材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有效的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教學目標 (一) 科學觀念 知道自然界的天氣現象包括陰、晴、雨、雪、風等。描述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了解天氣預報的內容和功能。 (二) 科學思維 能通過觀察、記錄等活動了解自然界的天氣現象,通過口述、畫圖等方式描述不同天氣現象的特征,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天氣現象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能設計天氣符號,并用符號記錄天氣現象;能觀察并用語言初步描述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能就天氣變化和影響與同學開展討論和交流。 (四)態度責任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天氣現象的興趣。初步養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在交流活動中愿意傾聽和分享信息。教學重點 知道自然界的天氣現象包括陰、晴、雨、雪、風等,能描述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了解天氣預報的內容和功能。教學難點 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天氣,能用語言初步描述觀察到的天氣現象。梳理不同天氣下人們的生活、動植物生活情況,并嘗試用語言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比較和分類能力。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搜集并處理天氣預報中的信息,在根據天氣預報來安排未來的生活與出行的活動中,發展比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維。整體教學框架(流程圖)作業設計規劃及作業內容為常見的天氣現象設計符號,用自己設計的符號記錄一周的天氣。 記錄一周的天氣和天氣對生活的影響。 3、通過查資料、訪問長輩等方式收集民間流傳的天氣諺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