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功率》教學設計【授課時間】第17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進行解題。2.過程和方法(1)通過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2)通過對功率概念的建立,讓學生充分領略比值定義法在物理中的廣泛應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同學們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教學重點】功率概念及相關計算。【教學難點】對功率概念的理解。【課時劃分】2課時【教學方法】講授法、課堂討論法【教學過程】新課引入 1、簡單介紹胡夫金字塔,提問把一塊重達2.5噸的物體提升10米,重力做功多少? 2、古代想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一天甚至幾天的時間,而現在呢?塔吊可以在幾十分鐘內輕松完成這個任務,做功是一樣多的,但是現在做功快。 做功快慢的比較 1、 提問;誰做功快? 總結:做功一樣多時,用時短的做功快。 2、 提問;誰做功快? 總結:用時一樣多時,做功多的做功快。 3、提問:如果時間和做功都不相同呢? 回顧速度定義時的情況,我們引入了速度用以比較單位時間里物體通過的距離。 而且采用比值法定義速度,其計算公式是: 通過習題,復習回顧功的知識 通過古代與現代的對比,理解做功不僅有多少還有快慢 創設情景,回憶學習速度時,如何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 通過提問,使學生知識遷移。用已知物理量速度的比值定義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該方法能夠進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對象的某些物理性質及變化規律,培養熏陶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功率 1、定義:功與時間之比。通常用字母“P”表示。 2、公式:P = W / t 強調:理解時應注意功率中包含了兩個因素,即功和時間。所以要看清做功多的物體不一定做功快,做功時間長的物體不一定做功慢。做功必定要花一定的時間,但花了時間未必做了功。 3、單位:瓦特 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焦耳( J );時間的單位:秒( S );功率的單位:瓦特( W ) 1瓦特=1焦/秒, 功率的單位是瓦( W ),含義是:一秒鐘做一焦耳的功,1瓦特=1焦/秒, 另外 1千瓦=1000瓦特,1KW=1000W;1兆瓦=1000千瓦,1MW=1000KW。 4、介紹瓦特生平 5、提問:功率70 W表示什么物理意義? 在1 s內做了70 J的功 拖拉機的最大功率的物理意義? 通過對瓦特生平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史,進行人文教育,并學習這位偉大科學家為了科學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練習 1、使用機械做功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功率大的機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機器做功多 B.功率大的機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機器做功時間少 C.功率小的機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機器做功慢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大石頭質量為6 t,起重機的吊鉤在15 s 內將大石頭勻速提升了 1 m,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是多少? 3、甲、乙兩人爬樓梯,若兩人重力之比7:6,從一樓跑上三樓兩人所用時間之比為4:5,則甲、乙兩人功率之比為 。 4、如圖是甲乙兩物體做功與所需時間的關系圖象,由圖可知(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無法確定總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功率的概念和功率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以及一些簡單計算……【作業布置】完成導學案【板書設計】功率功率定義:功與時間之比公式單位:瓦特/W二、計算注意:標題字號小三,加粗。標題字號小四,加粗。正文字號五號。所有字體為宋體,間距1.5倍。頁邊距:上、下2.54CM,左、右1.91CM。【課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