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 通 高 中 教 科 書《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第 三 節 服裝材料的發展與創新教學設計教學背景服裝設計屬于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設計意指計劃、構思、設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圖、造型之意,而服裝設計主要是解決人們穿著體系中諸問題的、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及創作行為。服裝設計是一門涉及領域極廣的邊緣學科,與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美學、心理學、生理學及人體工學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服裝設計具有一般實用藝術的共性,但在內容與形式以及表達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服裝材料的發展與創新。2.掌握服裝材料的再造與重組的方法。3.把握制作工藝與材料結合的技法。4.理解服裝材料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發展的關系。教學內容分析:以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為目標,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第一章“領略服裝文化”通過展現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域的服飾演變,服裝的分類、功能和特點,讓我們領略到人類服飾的發生、發展、演變和風格的形成,都是與所處歷史時期人類文明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聯系的;第二章“走進服裝材料”讓我們學會從種類繁多的材料中鑒別和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服裝的造型設計;第三章“探析服裝的結構與制作”介紹結構制圖的基礎知識,反映結構設計的一般規律,通過服裝制作實踐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第四章“感知服裝設計”讓我們了解到在藝術的領域里,形式感總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運用形式法則使服裝產生令人愉悅的審美效果,這就是設計技巧。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學習中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是面對大量的信息不知道如何進行學習,千萬不要忽視你的近期目標,因為每完成一項設計,你就會積累更多的經驗。通過努力,力求做到:享受設計過程,積極開拓創新,樂于探索實踐。服裝設計是可以學會的。學習服裝設計,不僅需要懂得學習方法,還需要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時尚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要重視專業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要不斷地提高審美能力,形成自我的審美觀念。想要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還要有理論知識的沉淀。設計的創新要靠想象力,優秀的創新都是來自于優秀的傳承。因此,需要對服裝設計理論和歷史有所了解,同時讓自己的心變得有強烈的時尚感,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能超越時代。教學重難點:了解服裝材料的發展與創新。掌握服裝材料的再造與重組的方法。理解服裝材料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發展的關系。教學策略:通過較多的設計實踐項目和思考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思維。在內容形式上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習者能夠對照圖文,反復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對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創作出更多、更時尚的服裝作品。教學準備:展示用的圖片、其他技術產品、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情景導入:老師:本節課我們學習《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 第 三 節 服裝材料的發展與創新。未來服裝材料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從人類工程學、人體結構的功能、生理特征以及生活的環境等方面,做綜合性的科學研究,使之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社會、心理、生活的要求,為人們提供更為舒適、完美的服裝。一、服裝材料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從最原始的服裝材料獸皮、樹葉等,直至今日令人目不暇接的各類棉、麻、絲、毛和化纖等服裝材料,無不體現了各個時期紡織技術的發展。我國是最早用蠶絲制衣的國家,殷商時期的絲綢,已經具有精美的圖案,并聞名于世。在宋代,已出現平紋組織、斜紋組織和緞紋組織的布料。到了明代,棉紡織生產有了新的突破,棉紡織技術已超過了麻紡織技術。與此同時,紡織染整技術也得以不斷發展。織布設備由手工織布機→現代織布機→自動控制織布機→CAD織布機,紡織設備的進步,帶動了紡織技術革命。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五千年悠久綿長的服裝文化里呈現的精美刺繡技藝,多樣的民族服飾,還是今天的航天太空服,無不反映了服裝材料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密切相連的。服裝材料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進一步推動著服裝業的革命。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簡稱CAM)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服裝業,目前出現了編織業的CAD技術、時裝設計的CAD技術、成衣生產的計算機化、激光切割機、計算機虛擬試衣設備等,紡織有染整及制衣智能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服裝材料及其產品的技術含金量不斷提高,這一切讓我們切實感悟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的科技素質是技術發展的關鍵。二、技術創新是服裝材料騰飛的翅膀(一)技術創新與服裝材料“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技術創新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給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思考這是一組有關織造技術發展的圖片(圖2-15至圖2-18)(參見教材P37-38)。請仔細觀察圖片,閱讀文字并試著回答下列問題:1.紡織工具的發展在當時具有什么現實意義?對今天有什么深遠影響?2.如何理解生產技術與服裝材料、服裝文化的關系?3.舉例說明一些技術創新模式對服裝行業產生的影響。原始腰機織造(圖2-15)(參見教材P37):新石器時期的原始織機織出經緯紗織物,人類真正進入服裝面料的紡織時代。織布文化在中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紡織歷史上最早的織布機是踞織機,俗稱“腰機”。這種足蹬式腰機沒有機架,織者席地而坐將卷布軸的一端系于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并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桿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打緯刀打緊緯紗。腰機織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綜桿、分經棍和打緯刀。這種織機雖然很簡單,但是已經有了上下開啟織口、左右引緯、前后打緊緯線等3個方向的運動,它是現代織布機的始祖。漢代斜織機(圖2-16)(參見教材P37):能織出綺、錦等絲織物,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絲織品“隱花孔雀紋錦”被證明是此類織機所完成。明代竹籠織機(圖2-17)(參見教材P38):用腳控制的織機,可織造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壯錦。竹籠織機是一種竹編花本織機,機架中部和上部有兩個杠桿結構,分別用來提拉地綜和懸掛、提拉編結有花本的竹籠。竹籠織機因此而得名。竹籠織機 在我國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應用較廣,一般用來織制壯錦等提花織物。早在宋代即已存在,至今還在使用(圖2-18)(參見教材P38)。以上例子反映了技術創新對服裝材料的推動作用。服裝隨著人類紡織技術的改革與創新而不斷豐富,它反映了人類生活越來越美好的一個側面。(二)服裝材料的發展與變化趨勢目前服裝材料變化迅速,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天然纖維化纖化,化學纖維天然化。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天然纖維吸濕透氣的良好性能對人體健康有益。于是,國際消費習慣又轉向了天然纖維,而現代化的材料加工技術不僅使天然纖維保留了其本身的吸濕、透氣、舒適等優點,還使其發展到具有化學纖維抗皺、防縮、防蛀、耐磨的性能及良好的彈性。化學纖維則以仿真為主,向仿毛、仿麻、仿棉、仿絲、仿裘皮、仿皮革等方向發展,現代化的材料加工技術不僅使仿制品在外觀上能以假亂真,且在性能上克服了以往吸濕性、透氣性、手感較差以及易污損等缺點,從而改善了使用性能。在環保方面,被譽為“無污染再生纖維”的產品已成功研發。2. 功能化、方便化。服裝材料的功能性,如吸汗透氣、隔熱保溫、防霉防菌、防臭防污、保健衛生和防火阻燃等性能越來越好。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服裝材料的功能化、方便化提供了條件,智能型的服裝材料也在迅速發展之中。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織物的品種不斷增多。抗菌纖維可避免細菌和真菌產生令人不快的氣味,消除塵、虱引起的皮膚過敏,適宜制作襪子、內衣等;防紫外線纖維可有效減少陽光中紫外線對人的傷害;遠紅外線纖維則利用陶瓷粉末的吸熱、放熱功能達到保健的目的,適宜制作內衣褲;智能化調試性纖維可根據周圍環境的濕度、溫度吸收和釋放水分,使穿衣者感到舒適;彈性纖維除應用于針織衣料外,在梭織衣料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而提高了服裝穿著的舒適度。3.配套化。為適應服裝生產的需要,服裝材料的配套是一個必然趨勢,任何一件服裝所需的材料,如縫紉線、紐扣、襯料等,無論是在花色品種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應相互配套。討論從網上查閱并收集3~5種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的相關資料,分組討論它們的特點與使用功能,并舉例說明。設計與實踐放飛你的智慧●思考一下你穿的服裝,想一想組成你的服裝的材料有哪些,這些材料是否存在不方便之處,如何改進呢?設想思路:穿著服裝時的不便之處→怎樣的質感會比較好?→如何達到這種更好的狀態?→ 可以借鑒哪些學科的知識來改進?●展示與評價1.將設想的“新材料”用文字資料和圖畫的方式展示出來,針對每位同學的“小發明”或“奇想”交流討論,做出評價。2.看了其他同學的創新作品,參考同學們的討論意見,檢查自己的新設想中有哪些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探究參觀當地紡織企業的生產設備或觀看有關紡織企業生產流程的視頻,收集信息,針對當地紡織企業新設備、新技術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組討論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現代紡織技術的促進作用。三、服裝材料的重組與再造面料的二次設計,又稱為面料再造,是指根據設計需要,利用現有的服裝面料,運用多種工藝手段,對面料的觸覺、視覺等諸要素進行二次工藝處理,使之產生新的藝術效果。對設計師而言,面料的二次設計既是對面料進行重組、再造的藝術,同時也是設計理念和藝術風格的重要表現途徑,具有無可比擬的創新意義。經過處理后的面料呈現出多變的表面肌理效果,使服裝時尚而富有個性,為設計師創作靈感的激發提供了廣闊的素材。但對于具有平面感的面料,又有什么技術方法可以改變面料的表面肌理,使面料呈現立體感呢?下面介紹幾種面料重組和再造的方法。(一)立體法在現有的面料材質上,通過皺褶、壓花、抽褶、堆積、切割、起骨等方法,使面料上形成規則或不規則的立體外觀效果(圖2-19)(參見教材P40)。(二)增型法在現有的材料上,使用珠片、羽毛、花邊、貼花、刺繡、明線、金屬掛件、木質材料、貝殼、竹粒、有機玻璃、石料、皮革、毛線等,通過貼、縫、掛、吊、繡、黏合、熱壓等方法對材料進行再造,添加相同或不同材質的材料,形成立體的具有特殊新鮮感與美感的設計效果(圖2-20)(參見教材P40)。(三)減型法可破壞成品或半成品面料的表面,使其具有不完整、無規律或破爛感、滄桑感等外表特征。如使用抽絲、鏤空、燒花、爛花、剪切、磨花、洗白、熏黃、切條等方法對面料進行再造(圖 2-21)(參見教材P41)。(四)鉤、編、織處理法用不同纖維制成的線、繩、帶、花邊,通過鉤、編、織等方法,形成疏密、寬窄、連續、平滑、凹凸、組合等變化,直接獲得肌理對比和材料再造的美感(圖 2-22)(參見教材P41)。(五)組合法在實際的操作中,一般都是綜合多種設計手法來進行材料設計與再造,一種材料不局限于一種加工手法,綜合考慮才能創造出更豐富的肌理效果。混合應用前4種再造手法,如立體法和增型法相結合,減型法與鉤、編、織處理法相結合等。也可以是相同方法的不同手段相結合,如印染和繡飾相結合就是實際工作中經常采用的,磨洗和繡飾相結合也是牛仔服裝經常運用的設計手法。不同的再造設計手法,能夠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增強服裝的感染力和魅力(圖 2-23)(參見教材P42)。作為服裝設計師既要了解材料,還要學會能動地把握和改造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確切地表現服裝設計的思想。在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中,成功的服裝設計必須要有合適的材料加以配合與表現,才能把設計理念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設計與實踐面料的二次設計:運用所學的面料再造方法,完成一組面料的二次設計,以下是可供參考的兩組面料二次設計實例(圖2-24)(參見教材P42)。●討論1.面料經過重組與再造有了怎樣特別的外觀與效果?2.在進行面料的重組與再造時,應用了哪些方面的技術與方法?●項目內容:選擇一種或多種面料,經過加工使之改變原有的風格與肌理。●項目要求:運用重組與再造的方法及應用型設計的原則,設計4幅20cm×20cm的新面料,并確定服裝成衣作品的設計方案。●項目分析1.現有的面料有什么特色?2.你想將面料進行怎樣的重組與再造?3.項目實施可以借鑒哪些方面的資料(如音樂、舞蹈、電視劇、仿生、民族風情、懷舊、童話等)?4.如何通過現有資源整合達到預期效果?面料經過重組與再造后是否具有使用價值?5.以自己重組與再造的面料,進行服裝的款式設計,圖2-25(參見教材P43)為參考實例。●展示與交流:在班上展示自己重組與再造的服裝面料,以及用重組與再造面料所做的服裝設計方案。用清晰的思路和恰當的語言將作品特點總結出來,并相互交流。學習評價評價內容 評價方式自評 互評 師評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材料常用的鑒別方法,學會分析服裝材料的纖維成分。通過學習服裝面料的分類、特點、功能等,能夠有效地進行面料的選擇和使用。了解服裝材料的發展、創新,能夠將生產技術、日常生活與其他學科相聯系并進一步探究。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面料設計與再造的方法,能夠嘗試面料的二次設計。說明:A—優秀,B—良好,C—合格,D—待改進通過本章的學習,你的核心素養得到了哪些發展?課后作業習 題1.展望21世紀,服裝除了保暖、美化、遮羞外,還有什么其他功能?2.查找新興服裝材料的相關資料,試著預測明年的流行色彩、材料、款式和工藝的走勢。板書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第 三 節 服裝材料的發展與創新一、服裝材料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二、技術創新是服裝材料騰飛的翅膀(一)技術創新與服裝材料(二)服裝材料的發展與變化趨勢三、服裝材料的重組與再造(一)立體法(二)增型法(三)減型法(四)鉤、編、織處理法(五)組合法教學反思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普 通 高 中 教 科 書主 編 劉瓊發副 主 編:李 榕 周衛星 朱美健 席春玲本 冊 主 編:張少斌本冊副主編:范福軍編 寫 人 員:張少斌 范福軍 陶文娟 鄧婉球 王霄凌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