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理解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2.結合實例,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自主預習】一、農業區位因素1.農業生產人們利用土地的① ,栽培植物或② 等,以獲取所需的產品,這就是農業生產活動。 2.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③ 、季節性、周期性。 3.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④ 、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很大。 水源:臨近河湖,或有⑤ 、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進行灌溉的地方,農作物收成較有保證。 地形:不同的地形,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土壤: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⑥ ,不同類型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市場:市場需求、農產品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的⑦ 和規模。 交通:交通運輸快捷,可以節省農產品的運輸、儲存費用和⑧ 。 政策法規:政策法規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其他因素:資金、勞動力、科技、歷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響農業區位選擇。二、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1.⑨ 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最為直接。 2.科學技術進步,改變不利⑩ ,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 等技術的改進,使市場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4.影響我國農業區位選擇的變化(1)城鎮化進程。(2) 。 (3)育種技術、栽培和耕作技術。(4)農業機械化。 【答案】 ①自然生產力 ②飼養動物 ③地域性 ④熱量⑤地下水源 ⑥物質基礎 ⑦類型 ⑧運輸時間 ⑨市場的變化 ⑩自然條件 保鮮、冷藏 生活水平【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江浙”,種桑養蠶一直是我國江浙地區的傳統農業。21世紀初,廣西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現在 “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為什么我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會由江浙地區轉移到廣西呢 主題1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情境1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及技術因素。自然因素有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等;社會經濟因素有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等;技術因素有冷藏、良種、化肥、機械等。任務 填表完成影響以下農業現象的主導因素。農業現象 主導因素新疆的瓜果特別甜海南省農作物可一年三熟河套平原地處我國半干旱地區,卻是西北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號稱“塞外江南”我國杭州的“明前龍井”茶世界馳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經把茶種帶到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終口感不佳橫斷山區、五臺山發展垂直農業中央種糧補貼款發放后,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提高了【答案】 從上到下:氣候、氣候、水源、土壤、地形、政策。情境2 水稻好暖喜濕,播種期日均溫需要穩定在10~12 ℃以上,齊穗期(全天有80%水稻抽穗時,稱為齊穗期)的候平均氣溫(指連續5日的平均氣溫)要求高于20~22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熱同期。下圖示意不同城市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任務1 據圖分析亞洲季風氣候區有利于水稻生產的熱量和水分條件。【答案】 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熱量充足;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水源充足;雨熱同期。任務2 指出亞洲水田農業主要分布的地形區,并簡述其原因。【答案】 地形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亞沿海平原、朝鮮半島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平原地區。原因:平原、丘陵地區,地勢低平,適宜水田管理。任務3 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種植所投入的勞動量大。說明亞洲水稻種植與人口分布的關系。【答案】 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區,一方面可以為水稻種植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口眾多對糧食的需求,緩解人地矛盾。任務4 亞洲水田農業的形成還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答案】 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稻米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主要食物。壽光農業產業化——培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情境 2023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在山東壽光舉辦。壽光市種植業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之前,素有“種糧大縣”之稱。之后,壽光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山東壽光率先解決了冬暖大棚生產夏季蔬菜的難題,隨著農產品“綠色直通車”的開通,壽光蔬菜快速占領北方冬季市場,壽光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2004年后,壽光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波動下降,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及百姓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對壽光蔬菜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圖Ⅰ為壽光所在位置圖,圖Ⅱ為壽光所在區域氣候類型圖。任務1 簡析壽光成為“種糧大縣”的自然條件。【答案】 位于黃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豐富;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光熱充足,降水較多。任務2 簡述壽光發展蔬菜產業的社會經濟條件。【答案】 農產品市場廣闊;“綠色直通車”開通,交通便捷;政策支持;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農業技術先進。任務3 列舉壽光提高蔬菜產量與品質的措施。【答案】 科學技術投入;培育良種;改良土壤;適度擴大生產規模;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任務4 請為壽光蔬菜產業的發展獻言獻策。【答案】 提高蔬菜品質,規模化,專業化,打造品牌影響力,提高菜農的整體素質;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改進冷藏、保鮮技術;依托“菜博會”等,推動旅游業和蔬菜產業融合發展;完善蔬菜電子商務平臺和信息網絡系統,拓展銷售渠道。1.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條件自然條件 影響 舉例氣候 熱量 影響農作物的種類、分布、復種制度 橡膠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島和西雙版納地區;我國南方地區作物一年兩熟到三熟,東北地區作物一年一熟光照 影響作物品種、產量 利于光合作用,提高產量,如青藏高原陽坡作物單產較高降水 影響作物分布 水稻分布于濕潤地區;小麥需水少,分布于降水少的地區土壤 影響作物類型及產量 酸性土壤適宜種植茶樹、柑橘等;肥沃的沖積平原,單產較高地形 直接影響農業生產類型、規模、機械化程度 平原區適宜發展種植業,生產規模大,易實現機械化;山區適宜發展畜牧業和林業,生產規模較小,不易實現機械化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決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區,農業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豐富的地方2.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條件 影響 舉例市場 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生產交通運輸 對易腐爛變質產品的生產影響更大;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和冷藏設備的廣泛應用,其影響力減弱 易腐爛變質的園藝、乳畜產品應布局在交通快捷便利處;集約化程度較高的農作物生產可以遠離市場政策 政府調整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的手段 我國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糧食種植面積擴大農業 技術 機械 機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使勞動生產率提高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農業差距大,溫室農業的發展,橡膠生產北界的推進,日本農業單產高,雜交水稻的發明化肥 提高了農業產出良種 單產提高冷藏 擴大了農產品的銷售范圍知識拓展 主要因素、主導因素和限制因素的區別主要因素:指一區域符合某種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主導因素:指對某種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沒有該因素,就不可能有這種農業生產的分布,如甘蔗種植分布、甜菜種植分布,其主導因素為氣候。限制因素:指不能滿足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的限制因素是水源。當限制因素得到滿足時,往往成為主導因素。農業生產 主導因素河西走廊和南疆的糧棉生產 水源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膠 熱量橫斷山區的垂直農業 地形江南丘陵的茶樹 土壤以色列的無土栽培 技術 我國甘蔗種植地主要限于24° N以南地區,多為春播秋收,播種期一般要求氣溫在13 ℃以上,高溫潮濕利于其生長,氣溫日較差大的冷涼干燥、晴朗無霜的天氣對甘蔗成熟及品質提高非常有利。近年來,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出現了甘蔗種植地塊。據此回答1~2題。1.與南方相比,石家莊、青島等城郊種植的甘蔗( )。 A.育苗成本較低B.病蟲害較多C.甘蔗汁更豐富D.播種時間較晚2.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發展甘蔗種植的主要目的是( )。A.郊區勞動力豐富B.培育甘蔗新的品種C.滿足居民鮮食需要D.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答案】 1.D 2.C【解析】 第1題,材料信息表明,甘蔗種植地主要限于24° N以南地區,表明甘蔗是喜溫作物,播種期一般要求氣溫在13 ℃以上,石家莊、青島等城郊春季氣溫低,育苗需要建設保溫設施,成本較高,而南方地區春季氣溫較高,無須保溫設施,育苗成本較低;與南方地區相比,石家莊、青島等城郊冬季氣溫低,不利于害蟲卵過冬,因此病蟲害較少;與南方地區相比,石家莊、青島等城郊水分條件較差,甘蔗含水量較少,因此甘蔗汁較少;與南方地區相比,石家莊、青島等城郊緯度較高,春季到來較遲,升溫慢,而甘蔗播種期一般要求氣溫在13 ℃以上,因此播種時間較晚。第2題,城郊農業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新鮮農產品的農業,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發展甘蔗種植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居民鮮食需要;甘蔗種植不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隨著機械化的發展,種植甘蔗需要的勞動力減少,郊區勞動力豐富不是主要原因;種植農作物主要是為了獲取農產品,石家莊、青島等城市郊區發展甘蔗種植的主要目的不是培育甘蔗新品種;郊區的甘蔗運到城市,不能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主題2 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情境 材料一 號稱世界花卉王國的荷蘭具有悠久的花卉生產歷史和先進的花卉栽培技術,以及完善的花卉銷售和流通系統。近幾十年來,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哥倫比亞,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亞洲的印度、泰國等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花卉種植業,并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鮮切花切取具有觀賞價值的、新鮮的莖、葉、花、果,是花卉生產主要的銷售產品,歐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鮮切花三大消費市場。材料二 讀教材“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國舉例”圖。任務1 說明與荷蘭相比,“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國舉例”圖中發展中國家發展花卉種植業的優勢條件。【答案】 圖中發展中國家基本上處于低緯度地帶,終年高溫,水源充足,利于全年花卉生產;同時,勞動力充足,工資成本低,能夠精細種植。任務2 這些發展中國家要保證鮮切花在消費市場的新鮮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由于花卉品種品質相對劣勢,故要加強科學技術投入,提高繁殖技術,改良品種,延長花期,提高栽培技術,特別是溫室大棚栽培和無土栽培。由于距離銷售市場較遠,故要采取保鮮技術特別是貯藏和包裝技術,提高切花新鮮度,延長儲藏時間。加強電子商務和現代化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流通環節,縮短運輸時間。任務3 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對應的主要消費市場連線,并說明理由。【答案】 理由:鮮花相對就近銷售,能夠保證花卉的品質,并能降低儲運成本。任務4 討論促使世界花卉種植業區位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主要原因,特別是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鮮花保鮮、貯藏技術的進步,使得花卉種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形成新興花卉專業化生產基地。另外,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促使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形成新興花卉消費市場。不一樣的農業:植物工廠——培育地理實踐力情境 植物工廠是利用計算機對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廠誕生在丹麥,1974年日本等國也逐步發展起來,主要進行蔬菜和瓜果生產。隨著各項技術與設備的成熟,近年來植物工廠在我國發展迅速,目前已有100多家,我國已成為數量僅次于日本的植物工廠發展大國。任務1 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相比,說明植物工廠模式發展農業的優勢。【答案】 節省土地資源;不受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全年全天候連續生產,不受季節影響,效率高;生長環境可以控制,可以模擬出不同植物的生長環境;無病蟲害,不使用化肥農藥,產品質量高。任務2 說出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哪個更適合發展植物工廠農業,并說明理由。【答案】 東部地區。理由:東部地區土地資源緊張;東部地區城市多,人口稠密,市場廣闊;東部地區資金、人才和技術充足。農業區位因素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022年世界杯足球賽在卡塔爾舉行,為滿足世界杯賽期間蔬菜供應,卡塔爾早在2019年便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在沙漠里建設智慧農場,通過智能蔬菜棚內各式設備調控溫度、濕度、光照等,讓中國蔬菜走上世界杯餐桌。讀圖,回答1~2題。1.促使卡塔爾建設智慧農場的主導因素是( )。 A.交通 B.市場 C.氣候 D.資金2.下列關于卡塔爾智慧農場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減緩了土地退化 ②保證了生產的穩定性 ③降低了生產成本 ④提高了產品的質量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1.B 2.B【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為滿足世界杯賽期間蔬菜供應,卡塔爾早在2019年便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在沙漠里建設智慧農場”可知,促使卡塔爾建設智慧農場的主導因素是市場。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智能農場是通過智能蔬菜棚內各式設備調控溫度、濕度、光照等內容。由于蔬菜是生長在大棚內,因此可以很好地抵御一些自然災害,保證了生產的穩定性,②正確;由于智能農場可以調控溫度、光照、濕度等,其可以根據蔬菜生長所需及時通過技術手段來滿足,因此可以很好地提高產品的質量,④正確;智慧農場對土地退化的變化影響不大,①錯誤;智慧農場由于更加智能化、專業化,因此其生產投入成本更高,③錯誤。【隨堂檢測】讀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圖,回答1~2題。1.下列各區農業與熱量因素關系最密切的是( )。A.江南丘陵種植茶樹B.海南島種植天然橡膠C.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D.內蒙古高原發展畜牧業2.近年來,隨著日照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減少了糧食的種植面積,增加了蔬菜、花卉的種植,這種變化考慮的主導因素是圖中的( )。 A.市場需求 B.政策C.交通運輸 D.地形【答案】 1.B 2.A【解析】 第1題,江南丘陵種植茶葉的影響因素是土壤,海南島種植橡膠的影響因素是熱量,立體農業的影響因素是地形,畜牧業的影響因素是飼料。第2題,市場最終決定了農業的類型和規模;政策在一定范圍內影響農業類型,但影響較小;交通運輸會影響銷售范圍,進而影響市場,但不是主導因素;地形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較大變化,一般不會使農業類型發生變化。 讀甲、乙、丙三個城市的牛奶生產和銷售模式變化圖,回答3~4題。3.階段Ⅰ的牛奶生產基地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水源狀況 B.科學技術C.草場分布 D.市場需求【答案】 D【解析】 階段Ⅰ的牛奶生產基地位于城市附近,靠近消費市場。4.發展到階段Ⅱ以后,乙、丙兩城市的牛奶完全由甲城市輸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乙、丙兩城市城鎮化發展造成無地可種植牧草 ②甲城市的牛奶生產成本較低,市場競爭力強 ③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 ④乙、丙兩城市氣候變化導致草場退化和牛奶產量降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 乙、丙兩城市附近的牛奶生產基地消失,奶制品由甲城市輸入,說明甲城市牛奶生產成本較低,具有競爭優勢,同時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便利,②③正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