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說明鄉村土地利用的類型和分布。(區域認知)2.運用實例或資料,說明并掌握城鎮內部主要功能區的特點和分布。(區域認知)3.運用圖文資料,分析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形成和變化的主要因素。(綜合思維)4.結合實例,說明合理規劃城鄉土地利用對人地協調發展的意義。(人地協調觀)【自主預習】一、鄉村的土地利用1.農業用地:農業用地可分為① 、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通常分布在村落周圍。 2.居住用地。3.公共設施用地:提供祭祀、聚會、娛樂、商業、醫療、教育等服務。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常見功能區:居住區、② 、工業區等。 2.功能區特點不同的功能區之間一般沒有明確③ ,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 3.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各種功能區在④ 的組合,形成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三、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1.經濟因素(1)一塊土地用于哪種活動,主要取決于各種活動愿意⑤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⑥ 和距離城鎮中心遠近影響。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環境等因素也會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四、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1.有效改善⑦ ,建設宜居生活空間。 2.提高⑧ 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 3.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⑨ 得以永續相傳。 【答案】?、俑亍、谏虡I區?、劢缇€ ④空間 ⑤付出租金 ⑥交通便捷程度 ⑦環境狀況?、嗤恋刭Y源利用?、嵛幕z產【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東南的漓江左岸,有一座千年古鎮——大圩。古鎮以一條幾乎與漓江平行的青石板老街為骨架,由多條巷道與碼頭相連,老街現存的房子多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集商、住于一體。古鎮現仍留存供祭祀的寺廟、祠堂和供聚會、娛樂的鼓樓、雨亭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圩古鎮商業街的空間格局是受何種因素影響的 古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分布在哪里才能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 大圩古鎮主題1 鄉村內部空間結構情境 諸葛村位于浙江省蘭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圖。村落的中心為鐘池,一半水塘一半陸地,兩面各設一口水井,形成極具象征意義的魚形太極圖。任務1 該村土地利用類型有哪些 這些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分布有什么特點 【答案】 諸葛村內部空間結構有明顯的層級分異:大公堂在村中享有最高地位,位于村落的中心,控制著村落結構和形態的核心;以其孟、仲、季三大分支所設的崇信堂、雍睦堂和尚禮堂為三大分祠,形成孟、仲、季三大組團;各個分祠下又分為幾個房派,多數房派也有自己的祠堂。各房派的普通成員均建房屋于小祠堂附近,從而在孟、仲、季三大組團中又形成團塊。1.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相對簡單2.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發生變化 鄉村景觀空間受到鄉村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是景觀主題、景觀功能特征與景觀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國某平原地區鄉村景觀建設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觀”等景觀主題,根據不同景觀主題的組合方式,該地區鄉村景觀空間結構有圍合式、樹枝式等模式類型(見下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鄉村景觀空間甲、乙、丙分別代表( )。 A.院、林、田 B.林、院、田C.田、林、院 D.院、田、林2.與圍合式空間結構景觀相比,樹枝式空間結構( )。A.生產空間完整 B.道路系統完善C.突出生活景觀 D.突出自然景觀【答案】 1.A 2.D【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鄉村景觀大致分為院、林、田,面積最大的是田,屬農業生產景觀,林地屬生態景觀,圍繞在院落周邊,相比林地景觀,農田和院落景觀與鄉村道路連通性較好。由此可以判斷甲為院、乙為林、丙為田。第2題,圍合式與樹枝式景觀差異較為明顯,相比圍合式空間結構景觀,樹枝式空間結構景觀農田相對分散;道路系統布局方式有差異,但均較為完善;生活景觀主要通過院落判斷,相比圍合式,樹枝式院落相對分散,面積并不多,并未明顯突出生活景觀;樹枝式結構最突出的特點是林地占比較大,合圍在院落周邊,突出自然生態景觀。主題2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情境1 某城鎮用地分布圖。任務1 讀圖,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分為哪些類型 【答案】 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和農業用地等不同類型。任務2 你如何理解城鎮土地利用的集聚效應 【答案】 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這會導致同一種活動在城鎮空間上的集聚。任務3 城鎮中最基本的功能區是什么 【答案】 住宅區為城鎮居民提供休養生息的場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區。任務4 商業多集中在城鎮的什么位置 不同分布位置的形狀有何不同 【答案】 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城鎮中心和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在市中心的呈點狀分布,在街道兩側的呈條狀分布。任務5 為什么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圍,并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答案】 隨著工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第三產業的興起,城市土地日益緊張,大多數工業企業環境污染日漸突出。為降低成本、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工廠企業紛紛向市區外圍遷移;企業原料及產品的運輸對交通需求量大,因此工業區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情境2 城市土地供應是有限的,在競爭環境下,租金高低決定了土地用于哪一種活動。下圖為某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圖。任務1 該城市地租最高的區域在哪 為什么 【答案】 地租最高的是A處。因為A處位于市中心,同時有多條干線公路經過,交通通達度最高,因此地租最高。任務2 B、C、D、E四處為什么會形成地租的次高峰 【答案】 因為這四處地處從市中心延伸出來的干線公路和外圍環線公路的交會處,通達度相對較高,租金隨之上升,故形成地租次高峰。任務3 A、B、C、D、E五處會形成哪種功能區 為什么 【答案】 形成商業區。因為地租高,商業活動更加需要客貨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能夠支付較高的地租費用。任務4 圖中地租等值線的彎曲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 【答案】 地租等值線沿交通干線向外凸出,因為沿交通干線交通便捷,故地租相對較高;交通不便的區域地租等值線則向中心方向凸出。1.城鎮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區。三大功能區的形成、形態、特征及位置具體如下表所示:形成 ↓ ↓ ↓ ↓ ↓ ↓ ↓ 功能區 商業區 工業區 住宅區形態 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集聚成片 占地面積大,是城鎮的最基本職能,工業化后出現分化特征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的分區 不斷向城鎮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建筑質量上中高級與低級住宅區分化;位置上中高級與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位置 城鎮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城鎮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中高級 住宅區 低級住 宅區城鎮外緣,環境優美,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 內城、工業區附近,環境相對較差,與低地、工業區相聯系2.“六看法”判斷城鎮三大功能區3.中高級住宅區與低級住宅區的差異中高級住宅區 低級住宅區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 低收入階層建筑質量 面積大,質量高,有些是獨立庭院 面積狹小,質量低,擁擠、密集布局區位 城市的外緣 內城和工業區附近環境質量 優美 較差配套公共設施 齊全(如學校、醫院、商店和綠地等) 不齊全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區的方法(1)協調主要功能區和交通用地的相對位置:既要保證各功能區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區之間布局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聯系。商業區除考慮交通因素外,還要考慮消費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業用地的相對位置,可減少污染物對城市環境的污染:住宅區尤其是高級住宅區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河流流經城市的上游,環境優美的位置;工業區則應布局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河流流經城市的下游。(3)衛生防護帶的設置:衛生防護帶主要指設置在工業用地與住宅用地之間的城市綠地,帶內可以植樹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園、林場等,也可建設一些少數人使用、非長期停留的建筑物,如倉庫和停車場等。這樣既可起到防護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環境。(4)占地面積大的功能區(尤其是工業區)要有充足的土地,且土地租金要低。(5)留有發展余地的目的是針對一些預想不到的情況,使各功能區有足夠的“彈性”。 讀某城市功能區人口數量日變化示意圖,回答1~2題。該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 A.工業區 B.住宅區C.商業區 D.行政區【答案】 C【解析】 據圖可知,該功能區人口數量晝夜差別較大,且白天人多、晚上人少,可判斷為商業區。2.此類功能區通常位于( )。①城市中心區?、诟咝C芗瘏^?、劢煌ǜ傻琅浴、艹鞘羞吘壍貛?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功能區為商業區,商業區主要是接近消費人群,因此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區或交通干道旁。主題3 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情境 下圖為我國某海濱小城的城區布局圖。任務1 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規劃師,該城市中哪些是住宅區 它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答案】 ②③④⑤⑥⑦是住宅區。分布特征:面積最大;接近工業區和商業區,既方便購物,又方便上下班。任務2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市政府計劃將工業區遷往X區發展新工業區。假若你是政府人員,如何運用區位原理說服廠家從工業區遷往X區 【答案】 X區地價較低,企業生產成本將下降;土地面積較大,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益;環境較好,空氣質量較高,而且處于與城區盛行風垂直的郊外,不會污染城市環境;有公路穿過,交通較便利。新加坡城市規劃——培育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情境 城市島國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該國不僅重視教育,發展科技,還大力建設公共住房,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居住問題。如今該國的金融、旅游等服務產業輻射六大洲,工業產品也廣受歡迎。在城市建設過程中, 新加坡非常重視城市的總體規劃。下圖為新加坡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示意圖。任務1 指出高密度居住區的分布特點及其好處。【答案】 特點:沿快速交通線呈帶狀分布。好處:方便居民出行。任務2 指出城市綠地的布局特點及其環境效益。【答案】 特點:分布廣泛;鑲嵌在各居住區之間。環境效益: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候、降低噪聲。任務3 新加坡成為世界級宜居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環境優美,房屋質量和結構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齊全,社會治安好。1.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意義(1)有利于建立可持續的人地關系、為生活提供便利、傳承文化。(2)對優化城鎮和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指導意義。2.城鄉空間合理規劃措施 作用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綠地河湖生態空間 改善環境、建設宜居空間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為生活、生產提供便利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場所、建筑物、街區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 新加坡被譽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處在于將城市交通系統與城市整體規劃相結合,制定了環狀交通加衛星鎮的總體規劃。新加坡將全國劃分為5個人口約100萬的大區,5個大區再分為25個衛星鎮,每個衛星鎮依據人口規模建設相應等級的商業、學校、醫療、公園、交通等公共配套設施,并通過便捷的交通網絡將中心城區及各衛星鎮連接起來。最終發展形成多中心空間體系,成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有效方式。讀圖,回答1~2題。1.新加坡在每個衛星鎮建設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主要是為了( )。A.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發展B.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減輕城市就業壓力C.就近解決民生需求,減輕交通出行壓力D.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提升城鎮化的水平2.推測位于新加坡衛星鎮中心的核心設施主要是( )。A.交通樞紐 B.綠地公園C.醫療中心 D.批發市場【答案】 1.C 2.A【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每個衛星鎮都有相應等級的公共配套設施,利于居民在衛星鎮購物、求學、看病等,即利于解決民生需求;同時也可減輕到中心城區購物、看病等帶來的交通壓力。第2題,由材料“通過便捷的交通網絡將中心城區及各衛星鎮連接起來”可知,衛星鎮中心為交通樞紐,既便于各衛星鎮聯系,又便于及時分散人口,減輕交通壓力。故衛星鎮中心的核心設施主要是交通樞紐。【隨堂檢測】 新農村建設是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鄉村聚落空間結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優化,最終達到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標準。讀我國某地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示意圖,回答1~2題。1.該地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前,鄉村內部空間結構( )。 A.以商業區、住宅區、行政區為主B.空間結構簡單,居住區規模最大C.各功能區分化明顯,界線明確D.農業生產區規模最大,居住區點綴其間2.圖中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的主要目的是( )。A.城鄉一體,區位優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C.鄰里和睦,環境舒適 D.等級有序,設施完善【答案】 1.D 2.B【解析】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前,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簡單,農業生產區規模最大,居住區點綴其間;鄉村內部功能區分化不明顯,界線模糊;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前,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簡單,無明顯的商業區、行政區。第2題,由圖可知,不靠近道路的鄉村都進行了拆除,居民遷移到靠近道路的村落里,目的是方便人們出行,使鄉村布局合理;圖中都是鄉村村落,不存在城鄉一體;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不是為了鄰里和睦;圖中不能體現鄉村等級,且鄉村村落空間結構變化不是為了等級有序。 讀某城市主要功能區分布示意圖,回答3~4題。3.該城市功能區布局的明顯不合理之處是( )。A.住宅區占地面積太大B.預留工業用地在城市郊外C.城市建設呈現多核心模式D.部分工業區位于盛行風上風向4.該城市有一所百年中學,其位置最可能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3.D 4.C【解析】 第3題,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面積理應最大;工業用地的預留地應該布局在城市郊外,因為郊外的地租低,對市區影響小;該城市有多條河流穿過,受河流的限制,布局成多核心模式是合理的;根據風頻圖可知,該地區常年盛行西南風,而該城市工業區布局在城市的西南方向上,工業區布局在盛行風的上風向是不合理的。第4題,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該學校的歷史悠久,應該布局在城市中心,接近河流交匯處(城市興起),故③地最有可能;①地位于城市的郊區,②地在商業區,④地在工業區,均不符合題意。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